文| 本刊记者 黄钰洁
香港特区政府辖下有一支特别的纪律部队,日夜风雨无阻执行搜救,甚至直追台风风眼收集数据用以天文监测及预警,它就是政府飞行服务队。对许多香港市民来说,政府飞行服务队是可靠的、神秘的、勇敢的,而在记者专访现任飞行服务队总监胡伟雄时,他却向我们展现出了不同的模样。
生命高于一切,采访中,谈到救援故事时,“痛心”是胡伟雄用得最多的词语,“提升救援技术水平”是他不断提起的目标。带记者一行参访飞机库时,他操作飞机的动作充满了熟稔和自信,这时的他,是一位“驾龄”超过30年、依然热爱飞行的资深飞行员。但谈及自身,他认为,“飞行员最重要的品质,是谦逊。飞行技术在不断改进,就拿上午的飞行任务来说,我还有很多要向和我一起飞行的那位入职才五六年的同事学习。”与其他纪律部队不同,政府飞行服务队(飞服队)的每一次任务都由仅有几人的小团队在充满变数和未知的环境中完成,把后背交给同事、做彼此的双眼和生命线,他时常称飞服队为一个大家庭,也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这个大家庭,实现自己的蓝天梦。
为争分夺秒拯救生命而在飞行技术上不断精进、为实现共同梦想而不懈努力,这是我们在采访中看到的胡伟雄,也是政府飞行服务队里每位队员的共同缩影。
“人数虽少,责任却大”
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辖下的六个纪律部队之一,飞行服务队相对于其他纪律部队来说,似乎是最为神秘的那一个。对此,胡伟雄颇有话说:“有好多市民会觉得我们很神秘,平时少有机会见到,只不过我们工作比较低调,大家常见到我们的时候基本都在执行搜救任务,或是‘七一’、国庆时看见我们悬挂国旗列队飞越维多利亚港上空。”少见的另一个原因,或许也和飞行服务队规模较小有关。胡伟雄介绍,“飞行服务队的人数在所有纪律部队中是最少的,现在有近350人,其中包括50余位负责驾驶的飞机师、50余位负责在机舱内部实施救援工作的空勤主任、超过120位的飞机工程师及飞机技术主任,还有约60名文职人员。简单来说,整个飞行服务队加起来比一个警署的人还要少。”
“虽然飞行服务队只是政府架构上一个规模非常小的部门,但我们的服务范围实际上比任何特区政府部门还大。”胡伟雄介绍,飞行服务队除了在香港境内为市民提供搜索及拯救、空中救护服务、扑灭山火、内部保安、一般政府支援、空中测量、热带气旋监察外,其服务范围也覆盖至南中国海。“我们的职责范围涵盖了香港以南1,300公里的大部分南中国海。在我们最主要负责的搜救任务方面,由香港海上救援协调中心与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共同合作。除了在香港附近的水域开展搜救外,由于飞行服务队在技术和能力上都较有经验,我们也会协助内地的搜救单位如交通运输部开展联合搜救。”
“对每一位飞行员、救生员来说,
每一个救援行动都很深刻”
2023年,飞行服务队共飞行6,654小时,使用直升机接载1,713人往医院。今年截至7月21日,空中救护服务的总召唤次数已达至1,176次,搜索及救援次数达至275场,召唤灭火39次,“平均一天要出动七八次飞机”胡伟雄说,采访的当天上午,他才刚刚结束一场飞行。
入行37年,经历过无数次飞行,哪一次的救援最为深刻?毫不犹豫地,胡伟雄给出了一个坚定的答案:“我相信,对每一位飞行员、救生员来说,每一个救援行动都很深刻,没有一个是特别不同的,因为救援任务的背后意味著一条条生命,彼此之间是没有比较的。”
“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救援遇难或受伤人士尽早脱离险境,并及时实施紧急救护。自2019年开始担任总监至现在,我记忆犹新的一个任务发生在2022年7月2日。”当天,一艘在广东阳江海域、位于香港西南约300公里的工程船“福景001号”在海上作业时正处于台风“暹芭”风眼附近,高达每小时144公里的风速所带来的超过10米高的海浪,造成整艘数千吨重的大船从中断开,30名船员弃船逃生。
“当时香港取消了所有航班,飞机连起飞降落都很困难。但我们在接获香港海上救援协调中心通知后,马上派出定翼机前往事故发生地确认现场情况,并接连派出两架直升机前往救援。首先要面对的最大困难是陌生的环境、台风带来的恶劣天气和海面情况,能见度不到1,000米。当第一架定翼机抵达事故地点附近时,我们才发现事故地附近是有著逾百座巨大风车的风力发电厂,风车的高度比实际上直升机飞行的高度还要高,飞行难度和风险骤然上升。”回忆起救援现场,胡伟雄仍然很沉重:“当我们抵达时,工程船已经沉没大半,只剩下船尾一节,经过两轮的直升机救援,我们成功找到了3位生还者,将他们安全带回香港,但是还有27位船员在较早时间已被冲入海中。”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特别惨痛的救援过程。因为我们发现自己能够做到的其实非常有限,但是同时,大家还是在不断地调配资源、不断继续去搜索——这些船员毕竟刚刚落海,可能都还有生还机会。”后来,飞行服务队陆续派出超过11架次的定翼机和直升机,花费约一周时间,飞行超过100个小时,协调国家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的海洋救助船和直升机飞行队在附近海域持续搜救,又救起了一名船员。“我们最终找回了25名船员的尸体,还剩唯一的一个,怎么也找不到。”唯独这件事,胡伟雄记得很清楚,甚至有些执著。
他真诚地说道,“我讲述这次救援任务,也是希望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每一位参与救援任务的同事,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是意想不到的高。”对于这次救援任务,有媒体将其形容为一场“以生命拯救生命”的救援。
“拯救生命,分秒必争”,在飞行服务队的官网上,分别有两栏是“服务承诺”和 “服务表现统计”,用数据统计飞服队近两年在承诺时间内抵达现场的目标完成百分率,2023年,几乎每一栏的实际目标达成率都较之上一年有所提高,甚至达至100%。
为下一代实现“蓝天梦”提供机会
“年轻人永远是我们下一代的希望”,胡伟雄说。近年来,飞行服务队透过社交平台等主动拉近与市民距离,同时向青少年提供多种渠道,为下一代实现“蓝天梦”提供广泛机会。采访当天,恰好有一队青少年前往机库参观学习,并体验乘坐直升机飞上蓝天。
他继续说道,“在香港,仰慕飞行的年轻人其实数量不算多,我们希望利用飞服队的飞行任务展示、利用现有的社交平台,令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放眼世界,意识到‘原来我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可走’,我们也不希望他们因经济能力而放弃蓝天梦。”
“习近平主席讲过,‘青年兴,则香港兴’,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里有一项是‘持续青年发展’,为青年提供更多元的发展机会。”2017年,飞服队与香港航空青年团首次举办了《政府飞行服务队航空启导计划》,透过一系列讲解、体验活动及理论与实习课程,为香港航空青年团团员提供学习机会。胡伟雄介绍,今年3月,飞服队更引入香港航空青年团成为部门资助的青少年制服团队,飞服队希望可以通过不同项目,培养年轻人的领导才能,并帮助他们开始生涯规划,尽早装备好自己,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他又笑著补充:“当然,也不是说期望每一个参与的年轻人都要做飞机师。例如有些孩子可能会说,我想做工程师,我们也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十几个工程部的暑期实习机会。这些措施其实都是希望令更多年轻人尽早在课堂以外接触到航空知识,让他们多一个选择。过去几年,有好几位青年团中的毕业学员投身于这个行业,我们其实都很感恩。我小的时候也是青年团的成员,看著他们,我自己也感同身受。”“我们希望把有限的资源发挥至最大的作用,给香港的年轻一代提供一个追梦的机会,训练一群正向正面的年轻人,助力香港未来的社会发展。”
采访当天,飞服队大堂正在布置一个展览,介绍飞服队的历史、提供的服务,并设置模拟机舱、驾驶舱等区域,问及此区域日后是否会向市民开放时,胡伟雄显得十分期待:“没错!下次市民来参观时,他们可以在这个展览厅用VR充分体验机舱、驾驶舱里的工作,更加了解飞服队的工作情况。布展花的钱很少,但我们相信带给市民的体验和收获会很大。”
成立31年,守护“同一个家”
2000年前后,渤海湾接连发生多起损失重大、教训惨痛的客滚船海难事故,国家急需建设一支全天候的海上空中救援飞行力量。2003年,飞服队的两个机组应邀参加渤海湾冬季海上人命救助值班待命任务,正式拉开了我国内地海上救援飞行力量建设的帷幕。除参与现场搜救之外,飞服队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知识倾囊相授,为内地培养海上救援人才、采购验收救援设备,手把手地帮助内地建立起自己的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胡伟雄说,“合作二十多年来,见证了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从无到有的成长,我们真的很高兴。”此后,内地与香港飞行队多次携手共同开展救助任务。胡伟雄分享,2008年他参与汶川地震灾后救援,这是香港飞行服务队有史以来首次派出直升机及机组人员,飞抵距离香港基地1,300余公里以外的陌生环境执行长时间的搜救任务,“当时从飞机上看下去,满目疮痍,我们都很痛心。”但也是在这次任务中,飞服队收获了丰富的山区搜救经验,并和四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前不久我回到四川时,他们都特别高兴地欢迎我说‘回来啦!’”“如今每年我们都会合作进行海上救援演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学习。”他又提到去年飞服队协助抵港的C919客机飞越维港,“飞越维港是一个很特别的飞行路线,一路涉及不少建筑物,当时民航处希望飞服队可以提供帮助,我们自然义无反顾。在正式飞行的数月前,我们就召开多次会议,利用H175直升机及挑战者605号定翼机带C919飞行员实地考察飞行演示路线,并为他们提供直升机的模拟训练器等。看到首架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在香港上空飞过,是很特别的一次体验。”
合作的情谊与故事,还在不断书写。胡伟雄介绍,今年6月,飞服队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发挥双方在航空专业的优势,深化人才交流,期望共同为国家应急救援事业作出贡献。同时,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粤港澳应急管理合作暨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合作框架协议》,在共同应对粤港澳大湾区突发事件、应急资讯共享、应急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应急人才培训和交流,以及平台互联互通等方面全面加强合作。
加入飞服队超过30年,问及飞服队的变化时,胡伟雄颇有感触:“从前身的皇家香港辅助空军的一个很小的部门发展至今,第一个变化是我们的人数比以前多了一倍,相应地,我们的工作范围更广了,公众、社会、政府对我们的工作期望也变大了。为了回应市民期望,我们安全水准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改进,以期更快地为每一位市民提供更好的生命保障。以往的飞行员中,外国人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现在,我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本地人,从最早的接受英国空军训练到现在由我们自己负责培训,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服务水准没有降低,而是在不断自我改进。这就关系到我们第二个很大的转变——从以往的被动式提供服务,转为现在的主动式:从前,飞服队仅提供直升机运输这一基本服务,将伤者带回医院后才进行救治,现在我们不断提升院前护理技术水平,机舱内开展施救的飞行员医护技术可以达到高级医护水平,以期为遇险市民的生命提供多一份保障。另一个变化则是,我们的女性飞行员越来越多了,50余位飞行员里,有超过15位女飞行员,对比我当初做第一批本地飞行员时几乎没有女飞行员来讲,这是很大的一个转变。”
“但始终没变的是我们的纪律,是我们作为特区政府纪律部队不畏风雨的24小时待命,是在提供飞行服务方面的高标准,是对于‘一国两制’这一核心价值的维护。这三样不变加在一起,最终的目的,是我们希望守护每一位民众、维护香港的良治局面,令香港社会变得更好。”胡伟雄总结道。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提供,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8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2/f5TMTR4qIu6fdIWSG0iFtGsHJXZFZK27BMS.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