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锦辉
7月24日,笔者与多位立法会同僚与行政长官会晤,就2024年《施政报告》提交建议。由于近年人工智能发展势如破竹,同时更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体推动力,因此笔者在提交的建议中,提出制定《人工智能+策略》(以下简称“《策略》”),建议特区政府发展和部署人工智能应用,为香港未来经济和民生各政策范畴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今年两会首次把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位于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即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之中,不少人因而把“人工智能+”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北京市政府为响应贯彻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于7月26日印发实施了《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涵盖发展目标、标竿应用、示范应用、商业应用、建设联合研发平台及加强保护措施,订立的原因是务求“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加速大模型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互促共进、迭代发展,从而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北京作为首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特区政府本已高度重视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于2022年年底公布《香港创科发展蓝图》(以下简称“《蓝图》”),人工智能发展已包括在内,与生命健康科技、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科技并立为三大聚焦产业。而在数码港设立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最快于今年底投入服务。另外,科学园InnoHK设有人工智能的研发平台,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LSCM)、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ASTRI)和汽车科技研发中心(APAS)亦有有关人工智能的研发。
因此,《蓝图》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预期大为不同,而《政府工作报告》引入“人工智能+”行动,亦是今年的事。笔者认为应尽快订立《“人工智能+”策略》,重新定位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尤其是整合上述各种已展开的人工智能研发,并确立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推动在港建立整体健全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特区政府应在各政策范畴以及政府服务中广泛引入人工智能的应用,并透过鼓励措施,积极鼓励商界及非政府组织广泛采用。在《策略》执行初期,可先挑选人工智能发展已臻佳境的范畴先行先试,例如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领域。
有关人工智能的研发,亦可参考北京市的《行动计划》,建设联合研发平台,整合各项研发资源和高质量数据,建设联合研发环境,以推进人工智能在公私营场景中的应用。在私营领域,特区政府则应透过各项现有资助计划,大力推动、鼓励私人企业引入人工智能,最终达致推动经济、提升生产力、改善民生的效果。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7/oJnjksmhrMTymBTWYlqPWbG88Dvj3U36tq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