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创科产业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资源。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固然重要,培育本地新型创科人才,更能保证创科产业兴旺传承。在习近平主席支持引领下,香港创科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爆发期,香港与此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深度改革也全面展开—透过持续重塑完善,为香港打造人才高地,培养能建设香港、推动创科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教育制度的保障。
STEAM教育—提升科学创新能力
为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教育局积极优化课程,推动中小学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以营造科学和创新氛围,局长蔡若莲表示,正加大力度在学校以普及化、趣味化和多元化的方式推动STEAM教育,打好学生创科和数理基础。
事实上,教育局早前公布小学课程改革,将原有常识科的科学元素增润提升,成为独立的小学科学科,计划于2025/26学年在小一及小四级起开始推行。新的课程强调学生解难、科学和创意思维,同时加入更多国家航天内容。
配合小学科学科,教育局亦投入2亿元资助小学添置设施,协助学校建立校本学生人才库,以识别并培育具备STEAM潜能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进阶培训和参与不同比赛的机会,培育更多STEAM精英。
具体而言,小学数学科将启动数学建模先导计划;小学和初中阶段也已陆续加入编程学习和人工智能内容,以增进计算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深化他们对创科发展的认识。
此外,特区政府过去几年推出小学“奇趣IT识多啲”和中学“IT创新实验室”等计划,从硬件方面入手支援学校及老师,又设定资助大学35%学生修读STEAM学科的目标,不仅有助于保持香港和国家的人才竞争力,同时也能提升香港发展成国际创科中心的人才效率。
香港特区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周文港认为,在香港大力发展创科和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前提下,需要大量本地创科人才,教育局聚焦大中小学教育的STEAM课程,让创科学习从小做起,是关键的一步。
职专教育—培育“工匠型”人才
创科产业发展的成功,除了需要尖端研究型人才,同样要各行各业的应用人才作技术性支撑。为此香港教育局采用双轨并行策略,同步推广职业专才教育与传统学术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培育更多掌握应用技术能力的高质量“工匠型”人才。
在推进职专教育的道路上,制度上的保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同样至为重要。2022年,香港首批应用学位课程推出;2023年,特区政府参考国际经验提出设立应用科学大学;今年3月,香港都会大学成功成为本港第一间应用科学大学。特区政府更拨款一亿元作启动资金,支持成立应用科学大学联盟,并与内地合作推动两地相互承认副学位程度学历,包括高级文凭学历,全面提升应用及职业专才教育的地位。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邓飞表示,设立应用科学大学的举措既稳妥又具创新性,香港在保持原有学术型大学基础上,将职专教育发展为大学教育,不但贴合国际大趋势,同时关注学生分流和合流。
在特区政府的谋划下,香港创科及教育正通过适时的变革完善,回应时代所需。过去一年间,香港中学生于多个国际重要科学竞赛中创出历来最佳成绩,包括2023年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首次获最高级别“金奖Plus”,2023年的国际基因工程机器竞赛(iGEM)亦首获中学组全球十佳,今年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更获一等奖兼全场最顶级的“Craig R。 Barrett 创新大奖”。大批科学幼苗正茁壮成长,一步步成为重要的创科人才资源,为香港以至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创力量。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15/VlAOVUYQQ2KxVp6RkzH2JWnnvviiuNwbgmJ.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15/swDs2v5dMn5FHcjTBZ59qZgx7LoPNxHj3d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