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早于2022年公布《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续(小一至小六)(2014)》更新为《小学教育课程指引(试行版)》之后,便一直持续积极搜集学校和社会的多方意见,务求进一步推动课程优化。事经两年,局方上月公布《小学教育课程指引(2024)》(下称《指引2024》)的定稿,正好为业界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同时掌握最新的课程要点及教学支援。从《指引2024》看到局方对课程改革的高瞻远瞩和从善如流,理应值得社会的高度肯定。
课程指引的更新重点
综观《指引2024》的更新重点,主要有4项:优化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增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小学人文科和科学科课时与教学,以及优化学校评估与课业政策。
事实上,香港的课程发展一直与时俱进,务求持续优化课程架构,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要为《指引2024》作定稿,需要透过不同渠道检视及搜集持份者意见,例如问卷调查、学校议会联络会议、访校、专业发展课程等,当中以前线教师的认识和参与最为关键。近两年,为了提升教学专业能量,局方藉着近300场次的“到校教师工作坊”走进校园,以学习型组织为本,与万多名小学教师及课程领导相互交流,以跟进有关指引的具体实施情况。
优化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
《指引2024》指明,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对儿童个人成长及日后人格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教育局早于2021年公布的《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已强调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轴,加强学生认识及实践传统中华美德,厚植家国情怀,为学校规划价值观教育课程提供框架和建议。另外,亦配合2023年施政报告当中列明优化《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内容,将“关爱”深化至强调中华文化思想的“仁爱”,以及加入“孝亲”和“团结”;并把“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由原来10项新增至12项。
诚然,各个价值观和态度并非独立成科,当中还需要透过学校统整的课程规划及全方位活动,让价值观教育能够结合学科及跨学科学习的模式来推动,学生才能够“知情行”并重,在日常生活中持守正确观念、作出合理判断,提升整体的公民素质。
增润爱国主义教育
为做好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指引2024》在原先基础上,增润及丰富了相关教学内容及示例,让学校在规划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能够以“有机结合”、“自然连系”、“多元策略”、“互相配合”、“课堂内外”、“全校参与”这6个要项推进。小学教育的7个学习宗旨之一,是透过国民及国家安全教育,认识国家和中华文化,培养国家观念与国民身分认同。
据教育局最新视学报告的资料显示,学校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普遍意识已得到提升,并能够藉上述六大要项,在课堂内外加强推行,反映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精神已经有效融入学校课程中。笔者相信随着新指引落实,学校凭藉经验,定能把增润内容进一步糅合于课堂内外。
小学人文科与科学科课时
2023年施政报告提出把小学常识科分拆为科学科及人文科,于2025/26学年在小一及小四起正式推行,并逐年扩大至各个年级。由于学科分拆后优化了整体课程,丰富了学习内容,对课时的要求也定有转变。考虑到现时小学人文科和科学科各占总课时不少于7%,合共14%,在不影响其他学习领域课时分配比率下,弹性课时百分比按需要调整为不多于22%。学校规划课程时,可利用弹性课时,安排跨课程学习和阅读活动、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及数学)专题研习、学生比赛、户外考察、服务学习及体艺活动等,让学生有机会融会贯通,应用不同学习领域/科目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翻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3年发布的统计资料,香港弹性课时占22%的建议,仍然较OECD成员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数字为高,反映这课时比率已属合理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学习质素不能单以课时作唯一标准。学校可以多元化及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为课程作更具前瞻性的规划。
优化评估政策
推行全日制之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足时间,透过多元化的学习经历,提升学习能力及全人发展。透过提出优化评估与课业政策,为学生创造空间,达至小学教育的7个学习宗旨。《指引2024》要求,学校需要在评估和课业政策作出相应修订及调整。评估方面,学校宜定时检视各级测考和默书的频次、内容范围或时间编排,透过持续优化的过程,探讨用其他评估模式替代传统的纸笔评估,包括减少默书及测考量次数,甚或取消个别年级的学期考试。
另外,该指引关注幼小衔接,特别是从幼稚园升上小学的幼童,需面对一连串环境、角色和学习模式的转变,故建议小学在小一上学期宜以多元化评估替代纸笔测考,让小一学生能够有充足时间适应和融入小学生活,帮助过渡学习和身心发展。
优化课业政策
课业政策方面,功课量的多寡与学生学习效能或成绩,没有必然关系;而一些无意义和重复的抄写,更是不必要的安排。故该指引亦建议校方在推行优质的课业政策时,要紧扣学习目标,以重质为大原则;同时,要考虑课业质量并重,亦要协调各科课业的时间分配、课业量或缴交日期等。在编排时间表上,需作合理考量,例如编排下午导修时段,以支援及协助学生完成课业,借此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近年已有不少学校逐步采用趣味性、生活化、重思维及协作式的假期课业,取代传统纸本假期作业,让学生灵活善用假期,得到充分休息、发展兴趣、舒展身心。展望未来,学校的评估和课业政策,校方也宜定期及有系统地收集不同持份者的意见,并将相关政策上载至学校网页,提升透明度,让公众及持份者有更多了解。
为配合《指引2024》的推行,教育局已计划为学界陆续举办一系列简介会、专业发展工作坊及培训活动等。笔者相信在校本管理的精神下,学校能够因应校情和学生需要,继续发挥专业精神,优化课程规划,为学生提供多元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环顾今天世界潮流,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工作更显任重道远,相信今次小学教育课程指引的更新重点,将达至提升素养和加强学习效能,让学生成为能够贡献国家、面向世界的优秀新一代。
(本文作者是教联会理事、香港区家长教师会联会副主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9/SXLHudNwQu7bpeBjpX5k3Lt71s8VL0NxGUV.pn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9/4QtgwACHlKkKL9dam9Bjvj7o46xAorGiRlp.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教育局早于2022年公布《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续(小一至小六)(2014)》更新为《小学教育课程指引(试行版)》之后,便一直持续积极搜集学校和社会的多方意见,务求进一步推动课程优化。事经两年,局方上月公布《小学教育课程指引(2024)》(下称《指引2024》)的定稿,正好为业界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同时掌握最新的课程要点及教学支援。从《指引2024》看到局方对课程改革的高瞻远瞩和从善如流,理应值得社会的高度肯定。
课程指引的更新重点
综观《指引2024》的更新重点,主要有4项:优化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增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小学人文科和科学科课时与教学,以及优化学校评估与课业政策。
事实上,香港的课程发展一直与时俱进,务求持续优化课程架构,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要为《指引2024》作定稿,需要透过不同渠道检视及搜集持份者意见,例如问卷调查、学校议会联络会议、访校、专业发展课程等,当中以前线教师的认识和参与最为关键。近两年,为了提升教学专业能量,局方藉着近300场次的“到校教师工作坊”走进校园,以学习型组织为本,与万多名小学教师及课程领导相互交流,以跟进有关指引的具体实施情况。
优化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
《指引2024》指明,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对儿童个人成长及日后人格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教育局早于2021年公布的《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已强调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轴,加强学生认识及实践传统中华美德,厚植家国情怀,为学校规划价值观教育课程提供框架和建议。另外,亦配合2023年施政报告当中列明优化《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内容,将“关爱”深化至强调中华文化思想的“仁爱”,以及加入“孝亲”和“团结”;并把“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由原来10项新增至12项。
诚然,各个价值观和态度并非独立成科,当中还需要透过学校统整的课程规划及全方位活动,让价值观教育能够结合学科及跨学科学习的模式来推动,学生才能够“知情行”并重,在日常生活中持守正确观念、作出合理判断,提升整体的公民素质。
增润爱国主义教育
为做好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指引2024》在原先基础上,增润及丰富了相关教学内容及示例,让学校在规划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能够以“有机结合”、“自然连系”、“多元策略”、“互相配合”、“课堂内外”、“全校参与”这6个要项推进。小学教育的7个学习宗旨之一,是透过国民及国家安全教育,认识国家和中华文化,培养国家观念与国民身分认同。
据教育局最新视学报告的资料显示,学校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普遍意识已得到提升,并能够藉上述六大要项,在课堂内外加强推行,反映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精神已经有效融入学校课程中。笔者相信随着新指引落实,学校凭藉经验,定能把增润内容进一步糅合于课堂内外。
小学人文科与科学科课时
2023年施政报告提出把小学常识科分拆为科学科及人文科,于2025/26学年在小一及小四起正式推行,并逐年扩大至各个年级。由于学科分拆后优化了整体课程,丰富了学习内容,对课时的要求也定有转变。考虑到现时小学人文科和科学科各占总课时不少于7%,合共14%,在不影响其他学习领域课时分配比率下,弹性课时百分比按需要调整为不多于22%。学校规划课程时,可利用弹性课时,安排跨课程学习和阅读活动、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及数学)专题研习、学生比赛、户外考察、服务学习及体艺活动等,让学生有机会融会贯通,应用不同学习领域/科目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翻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3年发布的统计资料,香港弹性课时占22%的建议,仍然较OECD成员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数字为高,反映这课时比率已属合理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学习质素不能单以课时作唯一标准。学校可以多元化及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为课程作更具前瞻性的规划。
优化评估政策
推行全日制之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足时间,透过多元化的学习经历,提升学习能力及全人发展。透过提出优化评估与课业政策,为学生创造空间,达至小学教育的7个学习宗旨。《指引2024》要求,学校需要在评估和课业政策作出相应修订及调整。评估方面,学校宜定时检视各级测考和默书的频次、内容范围或时间编排,透过持续优化的过程,探讨用其他评估模式替代传统的纸笔评估,包括减少默书及测考量次数,甚或取消个别年级的学期考试。
另外,该指引关注幼小衔接,特别是从幼稚园升上小学的幼童,需面对一连串环境、角色和学习模式的转变,故建议小学在小一上学期宜以多元化评估替代纸笔测考,让小一学生能够有充足时间适应和融入小学生活,帮助过渡学习和身心发展。
优化课业政策
课业政策方面,功课量的多寡与学生学习效能或成绩,没有必然关系;而一些无意义和重复的抄写,更是不必要的安排。故该指引亦建议校方在推行优质的课业政策时,要紧扣学习目标,以重质为大原则;同时,要考虑课业质量并重,亦要协调各科课业的时间分配、课业量或缴交日期等。在编排时间表上,需作合理考量,例如编排下午导修时段,以支援及协助学生完成课业,借此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近年已有不少学校逐步采用趣味性、生活化、重思维及协作式的假期课业,取代传统纸本假期作业,让学生灵活善用假期,得到充分休息、发展兴趣、舒展身心。展望未来,学校的评估和课业政策,校方也宜定期及有系统地收集不同持份者的意见,并将相关政策上载至学校网页,提升透明度,让公众及持份者有更多了解。
为配合《指引2024》的推行,教育局已计划为学界陆续举办一系列简介会、专业发展工作坊及培训活动等。笔者相信在校本管理的精神下,学校能够因应校情和学生需要,继续发挥专业精神,优化课程规划,为学生提供多元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环顾今天世界潮流,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工作更显任重道远,相信今次小学教育课程指引的更新重点,将达至提升素养和加强学习效能,让学生成为能够贡献国家、面向世界的优秀新一代。
(本文作者是教联会理事、香港区家长教师会联会副主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9/SXLHudNwQu7bpeBjpX5k3Lt71s8VL0NxGUV.pn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9/4QtgwACHlKkKL9dam9Bjvj7o46xAorGiRl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