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与法国建交60周年,甲子重逢再出发,中法在传承深厚友谊的基础上,持续推动文化遗产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阔天空中共同闪耀、交相辉映。
文|北京 乐欣
两国元首引领搭建文化遗产合作平台
2024年5月5日至7日,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对法兰西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法双方发表了四份联合声明,签署了18项部门间协议,其中《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关于互办文物展览的合作意向书》《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关于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之合作协议书》两个协议,涉及两国文化遗产合作。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合作是中法两国元首共同关注的议题,两国元首在多次会见时均提及和关心,并亲自参与和主导了多项合作。
圆明园兽首回归是当年震惊中外的一件大事,也是中法友谊的见证。2013年4月,经多方斡旋和努力,中法双方就法国皮诺家族无偿归还中国圆明园铜鼠首和兔首事项达成一致。6月,中法双方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交接仪式,两件圆明园兽首顺利回归祖国。这一流失文物成功返还实践,促使两国在防止文物走私、促进流失文物返还领域进一步扩大双边合作、搭建完善机制平台。
2015年4月,时任中国驻法大使翟隽代表中国政府接收法国政府通过原始捐赠人弗朗索瓦·皮诺先生返还的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吉美博物馆”)藏甘肃大堡子山流失金器中4件鸷鸟形金饰片。5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接收了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安返还的28件长方形金饰片。至此,吉美博物馆原藏甘肃大堡子山流失金器全部回归中国,32件文物划拨入甘肃省博物馆馆藏。
近年来,两国元首见证签署关于中法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系列联合声明,内容涵盖政策沟通、濒危文化遗产保护、水下考古、文物展览、藏品安全、防止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等,对文化财产安全管理、文化财产进出境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培训作出指导,并为开展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研究合作作出框架安排。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作为中国政府代表,以视频方式出席“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第二届捐助方会议并致辞。该联盟由法国、阿联酋于2016年发起成立,已成为文化遗产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国际组织之一。近年来,中国深度参与联盟决策与管理,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联盟核心治理机构董事会和科学委员会中分别有一名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全球首批“文物避难所”之一。这是中国首次从开端起就深度参与的一个全球性专门文化遗产国际组织,推动中国文物保护理念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体系相融合。
为全新规划后疫情时代中法文化遗产合作,国家文物局立足已有合作基础和未来设想,向法方提出签署2023至2025年文化遗产领域合作路线图,为两国共同开展巴黎圣母院现场修复、兵马俑保护修复研究合作、公输堂和茂陵等项目合作作出具体安排,并再次重申两国关于继续预防和打击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全力支持“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的意愿。2023年4月,在两国元首见证下,李群与法国文化部长里马·阿卜杜勒·马拉克签署了该文件。
此次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中法双方签署的两份协议,正是落实上述共识与合作机制的具体行动,成为新时代中法文化遗产合作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双方传承友谊、著眼长远,携手再出发的又一次双向奔赴。
用文物展示中法文明优秀成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3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台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世界意义。
作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的重要文化合作项目之一,“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于同年10月在法国吉美博物馆开幕。习近平主席和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分别为展览题写序言,并共同担任监护人。展览精选来自中国9个省份27家文博单位的150组、456件文物及3件辅助展品,珍贵精美的中国文物、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让法国公众大饱眼福。
展览期间,中国还派出由考古学家、博物馆学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到法国博物馆、高校进行系列汉文化主题的学术演讲等活动,进一步加深法国民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此外,国家文物局还向吉美博物馆赠送“文物带你看中国”3D数字触摸屏,这是中国官方首次以“捐赠人”身份向法国国立博物馆进行捐赠,可谓创新之举。
今年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以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期间,中法两国将合作带来文化遗产、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沉浸式体验、手工艺等数百项贯穿全年的精彩文化活动,力图为两国民众带来丰富的跨文化交流体验。其中,一场春天的重逢与一场秋天的再聚备受瞩目。
时光回溯至300多年前,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以紫禁城和凡尔赛宫为中心,两国之间人员往来、思想交汇、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被认为缔造了中法宫廷间交往交流的“黄金时代”。300多年后的春天,“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在北京故宫文华殿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机构收藏的约200件文物精品汇聚一殿。六百岁的故宫和四百岁的凡尔赛宫是欧亚大陆上两座闻名遐迩的辉煌宫殿,是中法各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共同见证了两国数百年的交往历史。当紫禁城遇见凡尔赛宫,不仅是中法文物跨越时空的相逢,更是两国文明不远山海的交融。
另一个重要项目还将于今秋华丽呈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法国吉美博物馆再度达成合作意向,将举办唐代文物主题展览,同时吉美博物馆藏品也将来华展出。该展览以中国唐代为主题,选取陕西、河南、新疆等10余个省(区、市)近30家文博机构200余件(套)展品,展现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多元融合的唐代璀璨文明,为法国观众献上来自大唐盛世的文化与美学盛宴。
携手合作共同守护人类文化遗产
拥有85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一块文明瑰宝。这座矗立在塞纳河畔的哥特式建筑被称为“法国的一部分”,是法国乃至欧洲艺术与文化的象征。2019年4月,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因电路故障突发火灾,熊熊烈火之下,巴黎圣母院三分之二的屋顶架构遭焚毁,建造于19世纪的塔尖轰然倒塌,教堂内堆满焚落的建筑残骸。
与法国巴黎圣母院一样,中国秦始皇帝陵也曾使用大量的木质材料且存在过火木质遗存。如秦兵马俑坑的建筑有大量棚木、枋木、立柱、地栿等木质构件,出土了战车、兵器局部构件等木质遗迹,这些木质遗存在历史上遭到过不同程度的焚烧,这与巴黎圣母院情况类似。因此,中法决定展开一次新的携手,选择了木质遗存保护研究这一共性问题。
2019年11月,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12月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基金会开始就合作研究进行前期接洽,并初步达成土遗址保护合作研究意向。2023年5月,法国文化遗产代表团访问西安,中法双方就秦兵马俑项目具体合作内容、原则和形式等基本达成共识。2024年2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派出专家赴法国,参与巴黎圣母院的保护修复工作,期间再度与法方专家讨论合作细节,确定了协议的基本内容。5月,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标志著中法文化遗产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按照协议约定,中法双方将依托秦始皇帝陵、巴黎圣母院等文化遗产,围绕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及秦始皇帝陵火烧木材遗迹(木炭)保护修复以及价值认知研究。这也是外国团队首次参加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样品研究。同时,针对秦陵秦俑坑土遗址以及法国作为建筑元素的土质材料,开展土体保护技术研究。
甲子又重逢,文明展新颜。中法两个文化遗产大国向彼此张开广阔双臂、温暖拥抱、携手同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守护人类文化遗产,持续不断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8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3/p6zw53xpnpLLROMKHpC3HRDU9k11eaRbB4N.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2024年是中国与法国建交60周年,甲子重逢再出发,中法在传承深厚友谊的基础上,持续推动文化遗产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阔天空中共同闪耀、交相辉映。
文|北京 乐欣
两国元首引领搭建文化遗产合作平台
2024年5月5日至7日,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对法兰西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法双方发表了四份联合声明,签署了18项部门间协议,其中《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关于互办文物展览的合作意向书》《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关于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之合作协议书》两个协议,涉及两国文化遗产合作。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合作是中法两国元首共同关注的议题,两国元首在多次会见时均提及和关心,并亲自参与和主导了多项合作。
圆明园兽首回归是当年震惊中外的一件大事,也是中法友谊的见证。2013年4月,经多方斡旋和努力,中法双方就法国皮诺家族无偿归还中国圆明园铜鼠首和兔首事项达成一致。6月,中法双方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交接仪式,两件圆明园兽首顺利回归祖国。这一流失文物成功返还实践,促使两国在防止文物走私、促进流失文物返还领域进一步扩大双边合作、搭建完善机制平台。
2015年4月,时任中国驻法大使翟隽代表中国政府接收法国政府通过原始捐赠人弗朗索瓦·皮诺先生返还的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吉美博物馆”)藏甘肃大堡子山流失金器中4件鸷鸟形金饰片。5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接收了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安返还的28件长方形金饰片。至此,吉美博物馆原藏甘肃大堡子山流失金器全部回归中国,32件文物划拨入甘肃省博物馆馆藏。
近年来,两国元首见证签署关于中法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系列联合声明,内容涵盖政策沟通、濒危文化遗产保护、水下考古、文物展览、藏品安全、防止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等,对文化财产安全管理、文化财产进出境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培训作出指导,并为开展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研究合作作出框架安排。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作为中国政府代表,以视频方式出席“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第二届捐助方会议并致辞。该联盟由法国、阿联酋于2016年发起成立,已成为文化遗产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国际组织之一。近年来,中国深度参与联盟决策与管理,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联盟核心治理机构董事会和科学委员会中分别有一名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全球首批“文物避难所”之一。这是中国首次从开端起就深度参与的一个全球性专门文化遗产国际组织,推动中国文物保护理念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体系相融合。
为全新规划后疫情时代中法文化遗产合作,国家文物局立足已有合作基础和未来设想,向法方提出签署2023至2025年文化遗产领域合作路线图,为两国共同开展巴黎圣母院现场修复、兵马俑保护修复研究合作、公输堂和茂陵等项目合作作出具体安排,并再次重申两国关于继续预防和打击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全力支持“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的意愿。2023年4月,在两国元首见证下,李群与法国文化部长里马·阿卜杜勒·马拉克签署了该文件。
此次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中法双方签署的两份协议,正是落实上述共识与合作机制的具体行动,成为新时代中法文化遗产合作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双方传承友谊、著眼长远,携手再出发的又一次双向奔赴。
用文物展示中法文明优秀成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3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台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世界意义。
作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的重要文化合作项目之一,“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于同年10月在法国吉美博物馆开幕。习近平主席和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分别为展览题写序言,并共同担任监护人。展览精选来自中国9个省份27家文博单位的150组、456件文物及3件辅助展品,珍贵精美的中国文物、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让法国公众大饱眼福。
展览期间,中国还派出由考古学家、博物馆学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到法国博物馆、高校进行系列汉文化主题的学术演讲等活动,进一步加深法国民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此外,国家文物局还向吉美博物馆赠送“文物带你看中国”3D数字触摸屏,这是中国官方首次以“捐赠人”身份向法国国立博物馆进行捐赠,可谓创新之举。
今年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以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期间,中法两国将合作带来文化遗产、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沉浸式体验、手工艺等数百项贯穿全年的精彩文化活动,力图为两国民众带来丰富的跨文化交流体验。其中,一场春天的重逢与一场秋天的再聚备受瞩目。
时光回溯至300多年前,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以紫禁城和凡尔赛宫为中心,两国之间人员往来、思想交汇、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被认为缔造了中法宫廷间交往交流的“黄金时代”。300多年后的春天,“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在北京故宫文华殿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机构收藏的约200件文物精品汇聚一殿。六百岁的故宫和四百岁的凡尔赛宫是欧亚大陆上两座闻名遐迩的辉煌宫殿,是中法各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共同见证了两国数百年的交往历史。当紫禁城遇见凡尔赛宫,不仅是中法文物跨越时空的相逢,更是两国文明不远山海的交融。
另一个重要项目还将于今秋华丽呈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法国吉美博物馆再度达成合作意向,将举办唐代文物主题展览,同时吉美博物馆藏品也将来华展出。该展览以中国唐代为主题,选取陕西、河南、新疆等10余个省(区、市)近30家文博机构200余件(套)展品,展现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多元融合的唐代璀璨文明,为法国观众献上来自大唐盛世的文化与美学盛宴。
携手合作共同守护人类文化遗产
拥有85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一块文明瑰宝。这座矗立在塞纳河畔的哥特式建筑被称为“法国的一部分”,是法国乃至欧洲艺术与文化的象征。2019年4月,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因电路故障突发火灾,熊熊烈火之下,巴黎圣母院三分之二的屋顶架构遭焚毁,建造于19世纪的塔尖轰然倒塌,教堂内堆满焚落的建筑残骸。
与法国巴黎圣母院一样,中国秦始皇帝陵也曾使用大量的木质材料且存在过火木质遗存。如秦兵马俑坑的建筑有大量棚木、枋木、立柱、地栿等木质构件,出土了战车、兵器局部构件等木质遗迹,这些木质遗存在历史上遭到过不同程度的焚烧,这与巴黎圣母院情况类似。因此,中法决定展开一次新的携手,选择了木质遗存保护研究这一共性问题。
2019年11月,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12月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基金会开始就合作研究进行前期接洽,并初步达成土遗址保护合作研究意向。2023年5月,法国文化遗产代表团访问西安,中法双方就秦兵马俑项目具体合作内容、原则和形式等基本达成共识。2024年2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派出专家赴法国,参与巴黎圣母院的保护修复工作,期间再度与法方专家讨论合作细节,确定了协议的基本内容。5月,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标志著中法文化遗产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按照协议约定,中法双方将依托秦始皇帝陵、巴黎圣母院等文化遗产,围绕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及秦始皇帝陵火烧木材遗迹(木炭)保护修复以及价值认知研究。这也是外国团队首次参加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样品研究。同时,针对秦陵秦俑坑土遗址以及法国作为建筑元素的土质材料,开展土体保护技术研究。
甲子又重逢,文明展新颜。中法两个文化遗产大国向彼此张开广阔双臂、温暖拥抱、携手同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守护人类文化遗产,持续不断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8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3/p6zw53xpnpLLROMKHpC3HRDU9k11eaRbB4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