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香港 陈栢纬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全球生命、经济财产损失无法估量。全球合作共同应对世界极端天气成为共识。香港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其中一个创始地区会员,香港天文台70多年来亦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无间,香港天文台台长陈栢纬博士就此撰文进行介绍。
香港天文台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多年
世界气象组织(WMO)为联合国辖下专责天气、气候、水及相关环境事务的机构,目前有187个成员国和6个成员地区,主要职责包括推动气象研究及观测、数据及技术交流,促进气象及有关观测的标准化,以及培训、服务应用等方面的区域及国际合作,以实现最终目标——让每个成员,不论大小贫富,都能平等地获得相同质量的观测及处理后的数据,以支持各成员履行保护人民和协助经济发展的职责。
香港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其中一个创始地区会员,七十多年来,香港天文台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无间,携手促进区域和国际气象合作。多年来天文台和周边地区交换气象数据,发挥联通国际的重要,并积极参与、扩阔和深化国际合作及相关科研,推进香港及全球气象方面的技术发展。我们亦与世界气象组织密切合作以提升天气预测服务水准,及早预警极端天气,保障人民安全。
基础设施委员会向世界气象大会
提出决策建议
天文台工作人员一直在世界气象组织辖下多个技术委员会、常设委员会、研究组和专家组担任不同职务。基础设施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的两个技术委员会之一,负责协助开发及实施全球协调的地球系统观测、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及预测系统。基础设施委员会亦会就气象和水文业务的方法、程序、技术与作业模式的国际标准,向执行理事会以及世界气象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世界气象大会提出建议,以纳入世界气象组织的技术规则、指南和手册。
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基础设施委员会有三大支柱,分别是全球综合观测系统、信息系统、综合处理与预测系统。
一是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MO Integrated Global Observing System, WIGOS)。WIGOS是世界气象组织最重要的框架之一,其涵盖 WMO 所有观测系统,以满足会员要求。WIGOS促进WMO会员共同推动观测系统、相容性及观测资料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换工作。WIGOS观测系统包括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的全球观测系统、全球大气监视网计划的观测部分、水文和水资源计划的 WMO 水文观测系统及全球冰冻圈观测(GCW)的部分,均包括各自的地面和太空观测系统。透过推广伙伴合作关系,整合国际上最新的科技技术,借此协助会员提高观测能力,加强各区域、国家和全球观测覆盖度,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加我们对地球的了解,以应对太空及地面观测和预测的挑战。
二是世界气象组织的信息系统 (WMO Information System,WIS)。WIS用于所有会员和相关国际计划开展资讯收集与数据共享,提供灵活、可扩充的资料管理和资料通信架构,充分利用相关的资讯科技规范和国际标准。WMO信息系统的资料通信网络为全球、区域和国家资料通信系统的一体化作出规定,以确保在可接受的时间延迟范围内传输所需的资讯。WIS简化了国际、区域和国家之间的资料共享程序,并降低成本,令所有会员都能实时发送及接收关键资讯。
三是综合处理与预测系统(WMO Integrated Processing and Prediction System,WIPPS)。WIPPS是由WMO成员各自运作的业务中心所组成的全球网络,为各成员和相关业务组织提供有关业务应用所需的产品和服务。WIPPS让会员能获取和使用最先进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减少较落后国家与较先进国家的预测能力差距,提高全体成员的服务能力。
落实“全民预警”应对世界极端天气
联合国在2022年发起“全民预警”倡议,确保在五年内,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早期预警系统的保护,免受洪水、热浪、风暴和海啸等日益严重的极端自然灾害的影响。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多灾种预警系统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天文台今年推出新版本“恶劣天气资讯中心”(SWIC 3.0)网站,为落实联合国全民预警倡议作出贡献。本系统旨在提高与极端和潜在高影响天气、水和气候事件相关的权威警报和资讯的可用性,SWIC 3.0网站收集世界各地特别是气象和水文部门提供的预警,为所有成员及全球用户包括公众提供权威警报资讯,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天文台亦于2018年6月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七十次会议上,获指定为临近预报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为区内气象机构提供有关重大天气事件的临近预报产品与技术,此举充分肯定了天文台在这一方面的重要地位。展望未来,天文台将继续与世界气象组织及技术委员会成员携手合作,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公众安全。
气候变化为全球带来的威胁有目共睹,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指出,2023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而过去9年(2015-2023年)亦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9年。多项气候变化的指标都创下新纪录。2023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卫星观测记录新高,反映出海洋持续变暖以及冰川和冰盖融化的现实。
2023年,气候变化带来极端高温,这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7月,北半球多国受热浪侵袭,美国西南部及中国西北部曾录得超过50度的高温,而墨西哥的热浪则夺去超过二百人的性命。全球气温上升亦加剧了冰川融解,当年5至8月的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均是自有卫星数据以来该月份最低。而当年2月中新西兰受气旋Gabrielle带来的极端降雨影响,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而热带气旋杜苏芮的残余环流则在7月令中国华北地区暴雨成灾。
监察温室气体非常重要
随著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更加频繁,所以,监察温室气体非常重要。在基础设施委员会第三次届会上,大会决议要求基础设施委员会与其他委员会通过联合研究组,基于全球大气监视网下的现有能力,以正在开展的活动为基础,包括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和其他相关国际框架,进一步发展“全球温室气体监视网”(监视网)的概念。监视网将填补关键的信息缺口,提供一个经过整合的运作框架,集合所有观测系统以及与温室气体监测相关的数值模型和数据同化能力,致力减少评估气候行动效果时的不确定性。监视网将有助分析和评估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所采取的减缓行动对气候状态的影响。基础设施委员会详细讨论了监视网从研究到业务运作的过渡,涉及地面观测系统的设施部署和基于太空观测系统的整合。在气候危机的背景下,气象界的业务运作必须具有持续性,监视网正进行大量至关重要的研究工作,我们将会继续努力推动监视网的落实。
监察天气及气候的同时,亦要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世界气象组织2024-2027年战略计划》将环境可持续性确定为长期目标下的战略目标之一,同时将“确保世界气象组织观测计划的环境可持续设计”订为另一个长期目标的重点领域。世界气象组织为实现这些目标,将在基础设施委员会之下成立环境可持续性研究组,并提出可行的方案和建议,尽量减少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综合观测系统、信息系统和综合处理与预测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净零排放,同时又不损害这些系统带来的好处。
面对世界极端天气,香港不能独善其身
2023年,全年十二个月的气温都较正常高,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其中一个第二暖的年份,全年平均气温达24.5度,较1991至2020年正常值高1.0度,而全年平均最低气温22.6度及平均最高气温27.2度分别为有记录以来其中一个最高及其中一个第二高。全年54 日酷热天气日数,亦是有记录以来其中一个最多,56个热夜则为有记录以来第二多。我们亦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夏季(6月至8月),当中8月的热夜数目共15天,是其中一个8月最高纪录。去年9月1-2日超强台风“苏拉”正面吹袭香港,天文台继2018年“山竹”袭港后再次发出十号风球,本港多处风力达飓风程度。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提升防灾意识及应变能力。
202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走在气候行动最前线”。气候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种种迹象都在警告我们,气候变化正威胁我们的家园。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每个人的行动对减缓全球暖化都十分重要。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例如选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使用化石燃料,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浪费……每个人多做一点,就能让我们尽快达至碳中和的目标。一点一点的努力汇聚在一起就会化为强大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前行,为下一代构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作者系世界气象组织基础设施委员会联合副主席、香港天文台台长,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8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2/EM0fTVhrocU32vOAg7A4bPHZgvS5LuywdOz.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 香港 陈栢纬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全球生命、经济财产损失无法估量。全球合作共同应对世界极端天气成为共识。香港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其中一个创始地区会员,香港天文台70多年来亦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无间,香港天文台台长陈栢纬博士就此撰文进行介绍。
香港天文台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多年
世界气象组织(WMO)为联合国辖下专责天气、气候、水及相关环境事务的机构,目前有187个成员国和6个成员地区,主要职责包括推动气象研究及观测、数据及技术交流,促进气象及有关观测的标准化,以及培训、服务应用等方面的区域及国际合作,以实现最终目标——让每个成员,不论大小贫富,都能平等地获得相同质量的观测及处理后的数据,以支持各成员履行保护人民和协助经济发展的职责。
香港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其中一个创始地区会员,七十多年来,香港天文台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无间,携手促进区域和国际气象合作。多年来天文台和周边地区交换气象数据,发挥联通国际的重要,并积极参与、扩阔和深化国际合作及相关科研,推进香港及全球气象方面的技术发展。我们亦与世界气象组织密切合作以提升天气预测服务水准,及早预警极端天气,保障人民安全。
基础设施委员会向世界气象大会
提出决策建议
天文台工作人员一直在世界气象组织辖下多个技术委员会、常设委员会、研究组和专家组担任不同职务。基础设施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的两个技术委员会之一,负责协助开发及实施全球协调的地球系统观测、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及预测系统。基础设施委员会亦会就气象和水文业务的方法、程序、技术与作业模式的国际标准,向执行理事会以及世界气象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世界气象大会提出建议,以纳入世界气象组织的技术规则、指南和手册。
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基础设施委员会有三大支柱,分别是全球综合观测系统、信息系统、综合处理与预测系统。
一是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MO Integrated Global Observing System, WIGOS)。WIGOS是世界气象组织最重要的框架之一,其涵盖 WMO 所有观测系统,以满足会员要求。WIGOS促进WMO会员共同推动观测系统、相容性及观测资料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换工作。WIGOS观测系统包括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的全球观测系统、全球大气监视网计划的观测部分、水文和水资源计划的 WMO 水文观测系统及全球冰冻圈观测(GCW)的部分,均包括各自的地面和太空观测系统。透过推广伙伴合作关系,整合国际上最新的科技技术,借此协助会员提高观测能力,加强各区域、国家和全球观测覆盖度,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加我们对地球的了解,以应对太空及地面观测和预测的挑战。
二是世界气象组织的信息系统 (WMO Information System,WIS)。WIS用于所有会员和相关国际计划开展资讯收集与数据共享,提供灵活、可扩充的资料管理和资料通信架构,充分利用相关的资讯科技规范和国际标准。WMO信息系统的资料通信网络为全球、区域和国家资料通信系统的一体化作出规定,以确保在可接受的时间延迟范围内传输所需的资讯。WIS简化了国际、区域和国家之间的资料共享程序,并降低成本,令所有会员都能实时发送及接收关键资讯。
三是综合处理与预测系统(WMO Integrated Processing and Prediction System,WIPPS)。WIPPS是由WMO成员各自运作的业务中心所组成的全球网络,为各成员和相关业务组织提供有关业务应用所需的产品和服务。WIPPS让会员能获取和使用最先进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减少较落后国家与较先进国家的预测能力差距,提高全体成员的服务能力。
落实“全民预警”应对世界极端天气
联合国在2022年发起“全民预警”倡议,确保在五年内,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早期预警系统的保护,免受洪水、热浪、风暴和海啸等日益严重的极端自然灾害的影响。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多灾种预警系统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天文台今年推出新版本“恶劣天气资讯中心”(SWIC 3.0)网站,为落实联合国全民预警倡议作出贡献。本系统旨在提高与极端和潜在高影响天气、水和气候事件相关的权威警报和资讯的可用性,SWIC 3.0网站收集世界各地特别是气象和水文部门提供的预警,为所有成员及全球用户包括公众提供权威警报资讯,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天文台亦于2018年6月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七十次会议上,获指定为临近预报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为区内气象机构提供有关重大天气事件的临近预报产品与技术,此举充分肯定了天文台在这一方面的重要地位。展望未来,天文台将继续与世界气象组织及技术委员会成员携手合作,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公众安全。
气候变化为全球带来的威胁有目共睹,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指出,2023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而过去9年(2015-2023年)亦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9年。多项气候变化的指标都创下新纪录。2023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卫星观测记录新高,反映出海洋持续变暖以及冰川和冰盖融化的现实。
2023年,气候变化带来极端高温,这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7月,北半球多国受热浪侵袭,美国西南部及中国西北部曾录得超过50度的高温,而墨西哥的热浪则夺去超过二百人的性命。全球气温上升亦加剧了冰川融解,当年5至8月的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均是自有卫星数据以来该月份最低。而当年2月中新西兰受气旋Gabrielle带来的极端降雨影响,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而热带气旋杜苏芮的残余环流则在7月令中国华北地区暴雨成灾。
监察温室气体非常重要
随著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更加频繁,所以,监察温室气体非常重要。在基础设施委员会第三次届会上,大会决议要求基础设施委员会与其他委员会通过联合研究组,基于全球大气监视网下的现有能力,以正在开展的活动为基础,包括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和其他相关国际框架,进一步发展“全球温室气体监视网”(监视网)的概念。监视网将填补关键的信息缺口,提供一个经过整合的运作框架,集合所有观测系统以及与温室气体监测相关的数值模型和数据同化能力,致力减少评估气候行动效果时的不确定性。监视网将有助分析和评估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所采取的减缓行动对气候状态的影响。基础设施委员会详细讨论了监视网从研究到业务运作的过渡,涉及地面观测系统的设施部署和基于太空观测系统的整合。在气候危机的背景下,气象界的业务运作必须具有持续性,监视网正进行大量至关重要的研究工作,我们将会继续努力推动监视网的落实。
监察天气及气候的同时,亦要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世界气象组织2024-2027年战略计划》将环境可持续性确定为长期目标下的战略目标之一,同时将“确保世界气象组织观测计划的环境可持续设计”订为另一个长期目标的重点领域。世界气象组织为实现这些目标,将在基础设施委员会之下成立环境可持续性研究组,并提出可行的方案和建议,尽量减少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综合观测系统、信息系统和综合处理与预测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净零排放,同时又不损害这些系统带来的好处。
面对世界极端天气,香港不能独善其身
2023年,全年十二个月的气温都较正常高,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其中一个第二暖的年份,全年平均气温达24.5度,较1991至2020年正常值高1.0度,而全年平均最低气温22.6度及平均最高气温27.2度分别为有记录以来其中一个最高及其中一个第二高。全年54 日酷热天气日数,亦是有记录以来其中一个最多,56个热夜则为有记录以来第二多。我们亦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夏季(6月至8月),当中8月的热夜数目共15天,是其中一个8月最高纪录。去年9月1-2日超强台风“苏拉”正面吹袭香港,天文台继2018年“山竹”袭港后再次发出十号风球,本港多处风力达飓风程度。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提升防灾意识及应变能力。
202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走在气候行动最前线”。气候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种种迹象都在警告我们,气候变化正威胁我们的家园。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每个人的行动对减缓全球暖化都十分重要。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例如选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使用化石燃料,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浪费……每个人多做一点,就能让我们尽快达至碳中和的目标。一点一点的努力汇聚在一起就会化为强大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前行,为下一代构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作者系世界气象组织基础设施委员会联合副主席、香港天文台台长,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8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2/EM0fTVhrocU32vOAg7A4bPHZgvS5LuywdOz.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