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沛良
早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此次会议通过了重要决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二字始终是主旋律,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出现100多次,向世界庄严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目标,这也对香港保险业未来发展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吸引和培育海事保险专才,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决定》中指出,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准,推进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这为香港进一步发展高增值海运服务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特区政府致力于发展及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制定不同策略和行动措施,支持香港海运及港口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提升业界的长远竞争力。
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可以为本地、内地和海外的船运企业提供多元化、优质化的高增值海事专业服务,涵盖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仲裁、船务代理及船舶管理等。尤其是海事保险,香港是全球第二大海事保赔保险中心,又有国际金融中心的深厚底蕴,在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成为国际海事业务中心方面大有可为。
但香港现时专门针对海事保险的专业培训课程较少,且相关专才岗位青黄不接,优秀人才招聘困难,透过“人才清单”引进的“海事保险专才”寥寥可数。特区政府要锐意改革,为培育香港海事保险专才制订长远规划。一方面要对内对外加强宣传这个行业发展的优势与前景,吸引内地及境外相关海事保险人才来港工作;另一方面,亦应与航运业界配合,如香港船东会、香港保险业联会等行业组织协作,寻求与更多本地教育机构推出有针对性的课程培育香港海事保险专才,提供专业服务,以此巩固及提升香港的航运中心地位。
二、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促进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
在中央各部委、广东省和大湾区11个城市的大力支持下,大湾区近年迅速发展,随著西九龙高铁站、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相继开通,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初步形成,为港人开拓就学、就业、创业、生活的新机遇。
不过,由于粤港澳三地的制度和规则有差异,在资金互通、产品互认、监管规则等“软联通”方面仍有不少阻碍,三地合作存在“大门已开,但小门未开”的问题。《决定》中指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启示粤港澳三地要进一步推动规则机制的“软联通”,使软硬联通都畅通无阻。
在金融产品跨境运营方面,债券通、深港通、跨境理财通等模式已顺畅落实,但保险方面,大湾区作为香港保险业参与“双循环”策略、开拓境外市场的理想切入点,“保险售后服务中心”至今都未正式成立。
香港与内地正式通关后,大量内地游客来港购买理财产品,反映出内地城市有强劲的保险产品需求。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可以优势互补,打造规模更大的市场,产生协同效应。早前特区政府官员表示,在南沙和前海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的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将为香港保单持有人提供保单查询和管理、续保和索赔服务,为在大湾区居住或工作的人士提供便利。
我希望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可以早日落地实施,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当然,成立售后服务中心只是香港与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的第一步,香港作为大湾区内保险业的领军者,未来更要开发同提供更多跨境保险保障产品,满足客户跨境理财、风险管理嘅需求,并实现连接内地和香港保险市场。同时通过推动跨境养老保险产品,为本港退休人士在大湾区提供养老财政支援,纾缓因人口老龄化对政府的财政负担。
保险业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一环,在新形势下,保险业如何改革与转型,并不断增强发展动能,是业界面对的共同议题。我希望特区政府和保险业界携手,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共同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香港力量。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