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巴黎奥运会的盛大开幕,多位香港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佳绩,掀起全城运动热潮。为加深学生对国家和香港特区在体育发展方面的了解,并提升国民身份认同,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日前推出了《巴黎奥运·国家与香港》学与教资源,让香港师生在观赏巴黎奥运会健儿的精彩表现时,亦能充分感受国家与香港特区在体育运动上的紧密联系,明白国家与香港特区密不可分的关系,培养民族自豪感。同时,教材亦通过介绍运动员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塑造学生坚毅、勤劳,为国家荣誉而承担责任的正确价值观。

教育局近日透过“国民教育一站通”网站发布《巴黎奥运·国家与香港》学与教资源,当中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首先,从中国奥运之路上的8个历史瞬间展开,讲述了中国参与奥运的历史轨迹。从1932年东北大学体育系的刘长春独自赴美代表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到1984年射击名宿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01年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主办城市,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礼上“体操王子”李宁以“夸父逐日”之势点燃奥运主火炬,点亮中国百年奥运梦……这些重要历史时刻,让学生们认识中国健儿为奥运所付出的汗水和经历的波折,最终排除万难,为国家赢得荣耀的傲人之姿。中国奥运健儿从孤身作战到惊艳世界,所展现的不仅是国家在体育界的光彩,更见证了国力的逐渐壮大。
第二部分,呈现香港奥运之路。介绍了从1952年到2024年间许多香港运动员的光辉历史,包括“风之后”李丽珊、“牛下女车神”李慧诗,以及“女飞鱼”何诗蓓等港人熟悉的面孔。透过他们的不屈不挠精神,道出港人与国家一脉相承的坚韧心智。

两地交流助港体育飞跃发展
第三部分,说明内地和香港间的体育交流,以及国家对香港培育运动人才的大力支持,帮助香港体育运动近年的飞跃发展。例如,在上世纪八十及九十年代不少内地乒乓球好手来港发展并成为港队主力;而曾是中国国家队教练的沈金康,在1994年到港执教,先后培养了黄金宝、李慧诗、郭灏霆和张敬炜等在亚洲和国际赛事上崭露头角的单车运动员,为香港打造杰出单车队;而东京奥运男子花剑个人项目金牌得主张家朗的花剑技术启蒙者,亦是来自内地的前香港花剑总教练汪昌永。此外,包括单车、乒乓球、剑击、体操、跳水、武术等多个项目的香港杰出运动员,也经常前往内地集训,有机会与国家队及不同省市运动员交流切磋,从中提升技术。透过这些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两地在体育领域上的紧密联系。
第四部分,附上奥运精彩赛程的时间表,引导香港师生们追看国家队于乒乓球、体操、举重、游泳、花样游泳、羽毛球等热门项目争夺佳绩,及于霹雳舞等新兴项目登场的情况,还有香港代表队各成员的表现。
简介两地杰出健儿成功故事
第五部分,则简介多名出征今届奥运的国家队运动员如孙颖莎、全红婵,以及港队运动员张家朗、何诗蓓等的故事。
至于第六部分的延伸学习,附有国家队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跳水运动员陈芋汐,以及港队赛艇运动员赵显臻的介绍片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运动员在面对挫折时的坚毅精神。学生亦需要完成后记和反思,总结学习成果,表达他们对运动员努力奋斗精神的尊重和欣赏。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30/cLuZ2mEz938rFgIopPbHKbbnapVSqYGZzH4.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30/HP16QSMUs7mb2kS33L4wE6gMPoEowXaYWU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