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乐
7月15日,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的第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同一日,新华社报道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文章15日已在求是网刊登电子版),其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同一日即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两篇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发表,看似无意,似又寓意深远,因此很有必要把这两大主题联系起来加以探讨,以助于对二者的深入理解。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建基于自信自立之上,必须服从服务于「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因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此即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要使制度自信更为彻底、更为久远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华民族是一个相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绝不是全面照抄照搬他国制度和经验,而是为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同样的,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也行不通,也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总之,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通过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而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则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也要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不以任何形式压迫其他民族、掠夺他国资源财富,而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这就是坚持自信自立与全面深化改革二者关系的本质。
(作者系暨南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