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叮”......电车由英皇道左转驶入北角道,再右进行驶,不时发出“叮叮”声。这条长度不足300米的单向街道上,经常人车争路,电车司机要一边响著“叮叮”提醒行人闪避,一边缓缓前行穿梭市集,最终抵达北角电车总站。这里附近因云集了许多福建人,售卖各式各样的闽南特产、小吃,有“小福建”之称,它就是闻名的春秧街街市。


正进行美化工程 加建电车主题特色休憩设施
有百年历史的春秧街,地处港岛北角,东面源自糖水道,西端连接北角道,是全港唯一有电车经过的传统露天市集,是香港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也是旅发局推介的香港特色景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旅游价值,东区民政事务处正为北角电车总站旁的前糖水道行人天桥用地,以及附近一带进行美化工程,加建以电车为主题的特色休憩设施,供市民和游客使用和打卡。春秧街之名,取自已故福建籍南洋富商郭春秧。早在1921年,郭春秧投得北角发电厂(即今日城市花园)旁的一幅地皮,原计划填海后兴建糖厂,但因发生省港大罢工,加上当年糖价大跌,他于是更改土地用途,发展地产项目,兴建一栋栋住宅楼宇,先后吸引南下的上海人和福建人在此落地生根,让春秧街成为出售家乡美食的集散地,因此有“小上海”、“小福建”之称。港英政府在1930年代将这条街命名为春秧街,以表扬他的贡献。
全港闽南特产小食集中地


“电车走在市集里”的奇景,要追溯到1953年。当年电车公司将东行线的终点站由铜锣湾延伸至北角,但因为英皇道的宽度不足以让电车掉头回转,于是在春秧街铺设一段路轨,方便电车转入糖水道的总站上落客后,再从糖水道右转回英皇道向西行。早年,这里出现如摩西过红海的奇景,每当电车驶入街市,伴随着叮叮声,两边人流就会自动分开。时移势易,今日的春秧街,上海店铺不多见,福建店铺和小吃店依然云集,如至今开业20年的“真真美食店”、近年始进驻的“福利球记小食”,以及多间供应福建土产食品的杂货店,这里可以说是全港售卖闽南特产、小食的集中地,整条街听到福建话多于广东话。此外,这里屹立春秧街60多年的“双喜粉面厂”,出产本地每日新鲜制造的虾子面、河粉和肠粉等粉面食品。
东南亚食品店涌现 外籍佣工成为主要顾客


然而,随著近年外籍家庭佣工成为街市的主要顾客后,专卖东南亚食品的商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春秧街的另一道风景。《港纸》记者采访当日,适逢周日,“工人姐姐”云集春秧街选购家乡美食外,更在“张记”改衣摊档外大排长龙,七嘴八舌,不是“腰部要收窄啲啲”,就是“裙脚改短2吋”,让老板娘夫妇忙得不可开交。春秧街以售卖价廉物美的日常生活用品、新鲜食材,以及福建特产和美食而闻名,象征北角庶民生活的一道城市风景;这里还有古老的交通工具电车穿梭其中,乃全港独一无二的景观。大家不妨乘坐电车到春秧街拾趣,体验其独特的魅力。
来源:地区报《港纸》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4/JU0Qg7KsRQ8pSAnLR9LcTMWaEZdLhYGxNp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