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昨天上午,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北京会见了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一行。
夏宝龙表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对于面临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香港来说,同样要识变、应变、求变,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发展。夏宝龙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和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机遇,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加快推进香港由治及兴。
夏宝龙强调,中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充分发挥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把事情一件件做起来,不断擦亮香港的一张张“金字招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港澳办主要领导首次与香港特区政府官员谈及落实全会精神;夏宝龙以历史视野和现实维度,阐明了香港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明了中央支持香港的方向和重点,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下的“香港责任”、“香港贡献”。这对于香港特区管治团队和社会各界学习和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进香港由治及兴迈上新征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改革实现更好发展
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夏宝龙促香港落实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改革,是基于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从历史的维度看,改革开放利国利港。改革开放使中国大步赶上了时代发展步伐。毗邻香港的南粤大地,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创造的业绩最为亮丽。一方面,香港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贡献者,在国家改革开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扮演得非常成功;另一方面,香港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香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发展为今天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向内地转移,以及内地经济高速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需求。
从现实的维度看,新的发展环境倒逼香港改革。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地缘冲突,延宕不止。某些国家以意识形态划线,以政治思维处理经济问题,以“阵营对抗”代替互利合作,大搞“小院高墙”,实行单边主义,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香港作为一个外向型特征非常明显的经济体,必须积极应变。当今中国,正在推动发展转型,以“改革之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二十届三中全会成为一个转折点,中国经济从“量”的高速增长,转向“质”的全面提升,香港作为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的经济体,必须积极应变。
当今的香港,在筑起维护国家安全坚实屏障后,社会稳定,人心思进,共识增强,动能汇聚,具备了改革的有利条件,解决香港社会的深层次矛盾迎来了最佳时期。
香江大地以改革实现更好发展,适逢顺境,正当其时!
改革应突出三个重点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政治担当和历史主动。
《决定》第27条提及香港特区,有三句重要表述:一是“香港充分发挥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二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三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夏宝龙强调,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在这三个方面的积极作为,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夏宝龙的这一表述,实质上点出了香港改革的三个重点。那么,怎样在这三个重点上推进改革?值得香港管治团队和社会各界深入思考。
其一,检视“三大中心”的机遇与挑战,谋“补短板”之策。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既存在来自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直接竞争,也存在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错位竞争,还有来自欧美的压力,以及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香港巩固国际航运中心,涉及到陆海空联动、与大湾区联网,特别是香港货柜码头2023年排名首次跌出全球前十榜单,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急需出大招;香港巩固国际贸易中心,同样存在不少挑战,不能总是“吃老本”,还要有新办法。
其二,认清“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新定位、新使命,谋“纳才”之策。中央对香港的这个新定位突出“两高”: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而不是一般人才,也不是普通的聚集地,可见中央对香港寄予厚望。香港特区政府实施“抢人才”计划以来,成效不错,但九成的人才来自内地,与中央的期望还有一些距离,需要以改革思维,打开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闸门”。
其三,聚焦“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卡点”、“堵点”,谋“联通”之策。去年以来,大湾区的“硬联通”和“软联通”均加速推进,但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推进制度创新,必须大破大立。香港市场化程度高,规则规制与国际接轨,应主动唱“主角”、担重任。
改革须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夏宝龙希望香港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把事情一件件做起来,不断擦亮香港的一张张“金字招牌”。夏宝龙的希望传递了明确的信息:改革要统筹谋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既不能光说不练,也不能轻率冒进。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14个方面的系统部署,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涉及到政治、民生、文化、科技、教育、法治等诸多领域,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统筹推进。香港改革的重点在经济领域,同样需要兼顾各方,形成支持改革的合力。
二是提升改革开放水平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三中全会在强调改革的同时,也强调安全。“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七个聚焦”之一。香港推进改革必须坚守国家安全的底线。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了,改革更无法推进。
三是融入国家与融入国际的关系。香港有一种声音,把融入国家与融入国际对立起来,这是错误的!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正是因为当好了内地与世界之间的“桥梁”,才赢得了发展机遇。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的致辞中指出:“融入国家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拥抱世界,是为香港的独特优势和香港的发展扩容赋能,让香港的特色和优势更加彰显。”夏宝龙这句话说很透彻,如果香港不能融入国家,对许多国家来说,香港的价值就不大了。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自回归之日起就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显然包括“香港的现代化”。夏宝龙的寄语、要求和希望,归根究底一句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香港不是“旁观者”,而是“局中人”──莫徬徨,须努力,创辉煌!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大公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4/5ITu22toOLATDMTwNozy96sK1fbxapjx733.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昨天上午,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北京会见了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一行。
夏宝龙表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对于面临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香港来说,同样要识变、应变、求变,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发展。夏宝龙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和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机遇,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加快推进香港由治及兴。
夏宝龙强调,中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充分发挥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把事情一件件做起来,不断擦亮香港的一张张“金字招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港澳办主要领导首次与香港特区政府官员谈及落实全会精神;夏宝龙以历史视野和现实维度,阐明了香港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明了中央支持香港的方向和重点,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下的“香港责任”、“香港贡献”。这对于香港特区管治团队和社会各界学习和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进香港由治及兴迈上新征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改革实现更好发展
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夏宝龙促香港落实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改革,是基于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从历史的维度看,改革开放利国利港。改革开放使中国大步赶上了时代发展步伐。毗邻香港的南粤大地,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创造的业绩最为亮丽。一方面,香港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贡献者,在国家改革开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扮演得非常成功;另一方面,香港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香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发展为今天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向内地转移,以及内地经济高速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需求。
从现实的维度看,新的发展环境倒逼香港改革。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地缘冲突,延宕不止。某些国家以意识形态划线,以政治思维处理经济问题,以“阵营对抗”代替互利合作,大搞“小院高墙”,实行单边主义,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香港作为一个外向型特征非常明显的经济体,必须积极应变。当今中国,正在推动发展转型,以“改革之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二十届三中全会成为一个转折点,中国经济从“量”的高速增长,转向“质”的全面提升,香港作为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的经济体,必须积极应变。
当今的香港,在筑起维护国家安全坚实屏障后,社会稳定,人心思进,共识增强,动能汇聚,具备了改革的有利条件,解决香港社会的深层次矛盾迎来了最佳时期。
香江大地以改革实现更好发展,适逢顺境,正当其时!
改革应突出三个重点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政治担当和历史主动。
《决定》第27条提及香港特区,有三句重要表述:一是“香港充分发挥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二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三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夏宝龙强调,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在这三个方面的积极作为,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夏宝龙的这一表述,实质上点出了香港改革的三个重点。那么,怎样在这三个重点上推进改革?值得香港管治团队和社会各界深入思考。
其一,检视“三大中心”的机遇与挑战,谋“补短板”之策。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既存在来自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直接竞争,也存在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错位竞争,还有来自欧美的压力,以及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香港巩固国际航运中心,涉及到陆海空联动、与大湾区联网,特别是香港货柜码头2023年排名首次跌出全球前十榜单,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急需出大招;香港巩固国际贸易中心,同样存在不少挑战,不能总是“吃老本”,还要有新办法。
其二,认清“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新定位、新使命,谋“纳才”之策。中央对香港的这个新定位突出“两高”: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而不是一般人才,也不是普通的聚集地,可见中央对香港寄予厚望。香港特区政府实施“抢人才”计划以来,成效不错,但九成的人才来自内地,与中央的期望还有一些距离,需要以改革思维,打开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闸门”。
其三,聚焦“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卡点”、“堵点”,谋“联通”之策。去年以来,大湾区的“硬联通”和“软联通”均加速推进,但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推进制度创新,必须大破大立。香港市场化程度高,规则规制与国际接轨,应主动唱“主角”、担重任。
改革须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夏宝龙希望香港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把事情一件件做起来,不断擦亮香港的一张张“金字招牌”。夏宝龙的希望传递了明确的信息:改革要统筹谋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既不能光说不练,也不能轻率冒进。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14个方面的系统部署,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涉及到政治、民生、文化、科技、教育、法治等诸多领域,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统筹推进。香港改革的重点在经济领域,同样需要兼顾各方,形成支持改革的合力。
二是提升改革开放水平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三中全会在强调改革的同时,也强调安全。“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七个聚焦”之一。香港推进改革必须坚守国家安全的底线。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了,改革更无法推进。
三是融入国家与融入国际的关系。香港有一种声音,把融入国家与融入国际对立起来,这是错误的!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正是因为当好了内地与世界之间的“桥梁”,才赢得了发展机遇。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的致辞中指出:“融入国家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拥抱世界,是为香港的独特优势和香港的发展扩容赋能,让香港的特色和优势更加彰显。”夏宝龙这句话说很透彻,如果香港不能融入国家,对许多国家来说,香港的价值就不大了。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自回归之日起就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显然包括“香港的现代化”。夏宝龙的寄语、要求和希望,归根究底一句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香港不是“旁观者”,而是“局中人”──莫徬徨,须努力,创辉煌!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大公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4/5ITu22toOLATDMTwNozy96sK1fbxapjx7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