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决定》明确了“六个坚持”的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决定》指出了“七个聚焦”的重点,其中一个重点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决定》做出了十四个方面的系统部署,其中一个方面是:“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华社昨天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回应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收入和就业改革:让“美好生活”有经济支撑
人民群众要过上美好生活,首先要有稳定的经济支撑。《决定》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作为两个重点。
在阐述“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中有两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两个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
在阐述“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时指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指出:“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上改革措施,清晰地表明了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从收入源头上入手改革,增加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底气。
三中全会收入分配和就业的改革思路,值得香港社会深入观察和思考。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鼓励竞争,崇尚冒险,激发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活力,但也要看到,香港长期积累的民生难题很多,阶层固化、青年人向上流动困难、就业难、创业难、置业难,这带来另一个问题:反正无法改变命运,不如就此“躺平”。如何调动各个阶层的创业积极性?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需要特区管治团队和社会各界共同回答。
社保和医药卫生改革:为“美好生活”兜底
人民群众要过上美好生活,还要在失业、贫穷、生病、衰老的时候,依然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决定》在阐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时,体现出几个特点:一是重安全,比如:“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等方面”;二是重特殊群体,比如:“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三是重可持续增长,比如:“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体系,如果说过往的工作重点是把“社保网”编织得更大,现在则是令“社保网”更结实,确保起到“兜底”的作用。
《决定》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时,体现出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协同性,比如,明确了“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二是均衡性,比如:明确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三是公益性,比如,明确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和“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的改革方向。
“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医药卫生改革,这个问题已经缓解,特别是药品价格明显下降,给病人带来实惠。这一轮改革,则从根子上彻底解决问题。
三中全会针对社保和医药卫生的改革思路,同样应该引起香港的高度关注。香港的社保体系完善、且标准较高,医疗水平世界领先,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公立医院的资源相对紧缺,市民到公立医院要“长时间排队就医”,市民颇有怨言。如何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发挥得更好?值得深入研究。
关爱“一老一小”:提升“美好生活”品质
“人民群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老人和孩子是“人民群众”当中最需要社会关爱的两个群体,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否美好?必须看“一老一小”的生活是否美好。
《决定》在阐述“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时指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同时指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老龄化、少子化”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一趋势已明显地表现出来,此次改革对“一老一小”的关爱,既着眼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需要。
香港“老龄化、少子化”的问题同样严重,国家人口战略的调整启示香港,应更加关注养老问题,鼓励长者“北上养老”,提升他们的养老质量,同时,应关爱贫穷家庭孩子的成长,特别是“㓥房”家庭的孩子,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空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语重心长的指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树立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三中全会紧紧围绕一个大写的“人”描绘改革画卷,这正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和情怀。为改革加油,为发展出力,也成为亿万人民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前途无量,风光无限!
(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来源:大公网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2/x6FH0YCSgdt9jWDxoFnXapl4Q6P73CUc7bu.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决定》明确了“六个坚持”的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决定》指出了“七个聚焦”的重点,其中一个重点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决定》做出了十四个方面的系统部署,其中一个方面是:“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华社昨天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回应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收入和就业改革:让“美好生活”有经济支撑
人民群众要过上美好生活,首先要有稳定的经济支撑。《决定》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作为两个重点。
在阐述“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中有两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两个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
在阐述“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时指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指出:“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上改革措施,清晰地表明了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从收入源头上入手改革,增加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底气。
三中全会收入分配和就业的改革思路,值得香港社会深入观察和思考。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鼓励竞争,崇尚冒险,激发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活力,但也要看到,香港长期积累的民生难题很多,阶层固化、青年人向上流动困难、就业难、创业难、置业难,这带来另一个问题:反正无法改变命运,不如就此“躺平”。如何调动各个阶层的创业积极性?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需要特区管治团队和社会各界共同回答。
社保和医药卫生改革:为“美好生活”兜底
人民群众要过上美好生活,还要在失业、贫穷、生病、衰老的时候,依然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决定》在阐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时,体现出几个特点:一是重安全,比如:“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等方面”;二是重特殊群体,比如:“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三是重可持续增长,比如:“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体系,如果说过往的工作重点是把“社保网”编织得更大,现在则是令“社保网”更结实,确保起到“兜底”的作用。
《决定》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时,体现出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协同性,比如,明确了“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二是均衡性,比如:明确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三是公益性,比如,明确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和“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的改革方向。
“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医药卫生改革,这个问题已经缓解,特别是药品价格明显下降,给病人带来实惠。这一轮改革,则从根子上彻底解决问题。
三中全会针对社保和医药卫生的改革思路,同样应该引起香港的高度关注。香港的社保体系完善、且标准较高,医疗水平世界领先,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公立医院的资源相对紧缺,市民到公立医院要“长时间排队就医”,市民颇有怨言。如何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发挥得更好?值得深入研究。
关爱“一老一小”:提升“美好生活”品质
“人民群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老人和孩子是“人民群众”当中最需要社会关爱的两个群体,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否美好?必须看“一老一小”的生活是否美好。
《决定》在阐述“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时指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同时指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老龄化、少子化”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一趋势已明显地表现出来,此次改革对“一老一小”的关爱,既着眼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需要。
香港“老龄化、少子化”的问题同样严重,国家人口战略的调整启示香港,应更加关注养老问题,鼓励长者“北上养老”,提升他们的养老质量,同时,应关爱贫穷家庭孩子的成长,特别是“㓥房”家庭的孩子,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空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语重心长的指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树立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三中全会紧紧围绕一个大写的“人”描绘改革画卷,这正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和情怀。为改革加油,为发展出力,也成为亿万人民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前途无量,风光无限!
(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来源:大公网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2/x6FH0YCSgdt9jWDxoFnXapl4Q6P73CUc7bu.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