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和非凡魄力。
全会公报在阐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激发两力”的全新表述,切中了经济改革的要害。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亿万人民共同推动,全社会内生动力强、创新活力足,则会形成磅礴伟力。这再次表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施政理念,充分调动全体人民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香港最大优势是基础科研优势;两年来,行政长官李家超带领管治团队在创科上持续发力,推动许多科研成果与广东对接,已经初见成效。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显示,由香港、深圳及广州的创新及科技业组成的广深港科技集群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二位。面对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香港应主动地投身这一时代大潮,贡献国家,成就自我。
三中全会闭幕后,特区政府第一时间发布了新闻公报;全港社会各界正在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更加充分认识到,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地,香港应与内地一样,也广泛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
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决定》明确了三方面关键改革举措: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
回望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并非一路坦途,而是“波浪式前进”,“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是反复出现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制度尚未定型。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奔着问题来,找准症结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有效解决“内循环”不畅的问题;“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可以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营商环境。
制度性变革,带来的是竞争环境的确定性、稳定性,使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这将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时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在深入推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是大湾区的最大特征,需要透过制度创新,打通“卡点”“堵点”,使得粤港澳三地在同样的市场规则下“同台竞技”。国家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对大湾区制度创新提供了支持,大湾区迎来了制度创新的绝佳机遇,“香港经验”将大有用武之地,“香港创新”也会竞相迸发。
为“高”而进,向“新”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三中全会公报在阐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时,提到两个重点:一是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这段阐述释放出中国经济转型的明确信号:为“高”而进,向“新”而行!
“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这句话,有着丰富的内涵,将会引出一系列制度变革,包括政绩考核、资源配置、要素保障、收益分配等,符合“高质量”标准的事项将得到大力支持,反之则会大力限制。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句话的背后,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深度调整。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包括: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等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高”而进,向“新”而行,意味着与新质生产力不适应的制度将会被淘汰,这是深层次的变革,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全方位的转型。
香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和成果逐渐显现,更加应该意识到,面对生产关系的深度调整,香港为“高”、向“新”的空间更加广阔,比如,内地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需要香港做什么?内地发展战略性产业,给香港带来什么机会?内地布局未来产业,香港如何参与其中?等等。
“一体改革”,做强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我国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二十大报告首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体现了党对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一体改革”令人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教育、科技、人才的改革将通盘谋划、整体推进,达到最佳效果。可以预见,随着此项改革推进,中国科技创新的潜力将被激活,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定会到来!
香港完全有能力、有机会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香港拥有5间世界百强大学和16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一些领域的科研水平处于世界前列;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是吸引世界顶尖人才的“强磁场”;香港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建立了许多先进的制度,得到国际上认可。一方面,香港利用自己的优势,可为这项改革提供借鉴;另一方面,香港主动参与这项改革,与内地携手创新,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时下,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理应主动加入到新一轮改革的洪流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展现香港优势、彰显香港价值、作出香港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大公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0/PvxlDWQuz5srrt97CxiCwucbZLrdI00Y6nX.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和非凡魄力。
全会公报在阐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激发两力”的全新表述,切中了经济改革的要害。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亿万人民共同推动,全社会内生动力强、创新活力足,则会形成磅礴伟力。这再次表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施政理念,充分调动全体人民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香港最大优势是基础科研优势;两年来,行政长官李家超带领管治团队在创科上持续发力,推动许多科研成果与广东对接,已经初见成效。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显示,由香港、深圳及广州的创新及科技业组成的广深港科技集群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二位。面对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香港应主动地投身这一时代大潮,贡献国家,成就自我。
三中全会闭幕后,特区政府第一时间发布了新闻公报;全港社会各界正在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更加充分认识到,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地,香港应与内地一样,也广泛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
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决定》明确了三方面关键改革举措: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
回望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并非一路坦途,而是“波浪式前进”,“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是反复出现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制度尚未定型。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奔着问题来,找准症结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有效解决“内循环”不畅的问题;“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可以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营商环境。
制度性变革,带来的是竞争环境的确定性、稳定性,使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这将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时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在深入推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是大湾区的最大特征,需要透过制度创新,打通“卡点”“堵点”,使得粤港澳三地在同样的市场规则下“同台竞技”。国家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对大湾区制度创新提供了支持,大湾区迎来了制度创新的绝佳机遇,“香港经验”将大有用武之地,“香港创新”也会竞相迸发。
为“高”而进,向“新”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三中全会公报在阐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时,提到两个重点:一是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这段阐述释放出中国经济转型的明确信号:为“高”而进,向“新”而行!
“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这句话,有着丰富的内涵,将会引出一系列制度变革,包括政绩考核、资源配置、要素保障、收益分配等,符合“高质量”标准的事项将得到大力支持,反之则会大力限制。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句话的背后,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深度调整。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包括: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等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高”而进,向“新”而行,意味着与新质生产力不适应的制度将会被淘汰,这是深层次的变革,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全方位的转型。
香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和成果逐渐显现,更加应该意识到,面对生产关系的深度调整,香港为“高”、向“新”的空间更加广阔,比如,内地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需要香港做什么?内地发展战略性产业,给香港带来什么机会?内地布局未来产业,香港如何参与其中?等等。
“一体改革”,做强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我国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二十大报告首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体现了党对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一体改革”令人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教育、科技、人才的改革将通盘谋划、整体推进,达到最佳效果。可以预见,随着此项改革推进,中国科技创新的潜力将被激活,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定会到来!
香港完全有能力、有机会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香港拥有5间世界百强大学和16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一些领域的科研水平处于世界前列;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是吸引世界顶尖人才的“强磁场”;香港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建立了许多先进的制度,得到国际上认可。一方面,香港利用自己的优势,可为这项改革提供借鉴;另一方面,香港主动参与这项改革,与内地携手创新,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时下,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理应主动加入到新一轮改革的洪流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展现香港优势、彰显香港价值、作出香港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大公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0/PvxlDWQuz5srrt97CxiCwucbZLrdI00Y6n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