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7日),周文港联同“G19”立法会议员会见行政长官李家超,提交《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建议书。周文港的建议书以“提升创新动力,应对深度转型”为题,涵盖经济、教育、民生3大重点范畴、合共43条具体建议。
周文港强调,完成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后,香港正式迎来全力拼经济、谋发展的新开端;纵使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虽遭受到部份美西方国家的刻意抹黑,但我们无需妄自菲薄,反而应该用好“一国两制”、“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等优势,集中自身发展。当然,作为高度开放的小型经济体,当下本地经济复苏的确面临种种困难,不少行业尤其中小企的经营环境充满挑战,因此我们亦需要认识和施策改进经济方面的不足之处,增强香港短、中、长期的发展动能,借此创造成果普惠民生。
就制订建议书的原则、特别是提振经济的部分,周文港认为,必须兼备短、中、长期的建议,为香港增添“人气”和“财气”,既促进短期经济增长、振兴百业,尽快立竿见影,亦从资本、人口、土地、技术等供给层面作出制度性突破,全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工作,强化“八大中心”、“推动香港成为专上教育枢纽”等发展,提升本港中长期的竞争力。特别是“发展香港成为专上教育枢纽”,会带来源源不绝的“人气”、“财气”,使人力、物业、产业市场更兴旺。
自6月中旬起,周文港已经致函1,400多名选举委员会委员、各界别代表,以及拜访多个社团和界别代表,收集大家对未来香港施政的意见,并接获多项宝贵的回应。
周文港的《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建议书包括下列重点倡议:
一、 提振经济,增强发展动能
1.将研究生学历纳入至“高才通”申请资格,助力发展“八大中心”:建议参考英国“高潜力人才签证”(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Visa)、日本“J-Skip”签证,以及新加坡“海外网络和专业签证”(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的做法,考虑放宽“高端人才通行证”申请人的学历要求,进一步容许持有合资格大学硕士或以上学位的毕业生通过B类和C类申请来港,助力香港发展新兴产业;
2.北都批地建立大型工业园区,尽快招揽2至3个超大型企业落户香港,加速新型工业化发展:建议制定“专门招商方案”,重点招揽2至3个超大型企业率先在北都落户建立大型厂房,包括科技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新一代半导体、生物制药等,以及本地具有优势发展的传统产业,包括中医药、港产食品、精密工业等,在北都打造现代化标准的先进工业园区;
3.打造太阳能在内的“零碳能源”经济体系:建议善用现有公屋和学校的天台,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原则下加装太阳能板;提供奖励计划,鼓励各行各业践行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由政府以身作则,在现有公路、铁路、公用设施、大型基建周边大规模安装太阳能发电设施;设立专门的资助计划以支持大学或科研机构从事与零碳能源相关的研究,应对长远电力需求,为本港早日达致双碳作贡献,在环保和经济“双丰收”;
二、 优化教育体制,促进产业发展,培育多元人才
1.革新大学知识转移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应有制度环境:建议综合海内外政府、大学推动知识转移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经验,从源头推出不同的鼓励性、而非目前的限制性措施,提升大学教职员对研发工作的积极性,包括敦促大学调整科研经费的拨款机制、改善对学界研究人员的绩效评审机制、引入更有效的激励制度,并尽快完全撤销兼职或校外执业(Outside Practice)的限制;
2.放宽自资院校非本地学生收生限制,完善应用型职业专才培养体系: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议与国家教育部协商,一方面容许更多自资院校招收内地、澳门及台湾学生就读自资学位课程,另一方面放宽自资院校“额外1成”或“额外2成”的相关收生限制,可仿傚资助大学的做法,初期先放宽至“额外4成”,推动他们提供针对本港及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课程和培育相关人才;
3.争取年内更新《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促进两地人才互动:建议“提速”、“提效”与国家教育部、中央港澳办协商,在今年内,争取完成更新上述备忘录,考虑将所承认的学位程度,改为由香港副学位/内地大专程度开始,并将有关院校涵盖至所有本地认可院校,既吸引境外学生修读本港自资院校的应用学科,为香港特定行业的“抢人才”工作做好部署,又理顺香港副学位程度的毕业生在内地求职、升学的道路,促进两地人才的融合;
三、 打造宜居宜业、老有所养、关爱共融的活力之都
1.多管齐下进一步优化居屋二手市场,低成本办大事,促进全社会向上流动:建议把握“按揭贷款保证期”延长至50年的机遇,增加每期“白居二”计划名额至2万个,并虑引入房委会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鼓励释放较大面积的居屋单位;引入定期检视机制,适时考虑延长“按揭贷款保证期”至“60年减楼龄”;
2.建立“国药、港药互认机制”,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医疗健康枢纽城市”:建议向中央争取放宽“港澳药械通”中的“紧急使用”限制,透过纳入包括控制糖尿病、血压及血脂等药物,尽量让居于内地的港人不用“转药”;并通过由两地政府制订《药物互认战略协议》等方式,先从较低风险的中成药入手,为两地生产的中成药建立互认机制和一站式双向检测认证机制,做到“一个批号,两地通用”,方便两地中成药双向流动,应对人口高龄化趋势和两地居民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
3.推动医养结合,发展“一站式养老服务社区”:建议参考房协发展分别位于将军澳和北角的“长者屋”的经验,在北部都会区划出相关区域,又或者与内地省市政府协商,在目前较容易入市的情况下,于一些距离香港西九龙站不足1或1.5小时车程的高铁站邻近地区,发展“一站式养老服务社区”。
以上建议,希望能协助特区政府密切掌握社会脉搏,攻坚克难,共同开拓香港更美好未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17/eDSOXXATTafmFB5TtokMQYjoilbs723aOZ7.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今天(7月17日),周文港联同“G19”立法会议员会见行政长官李家超,提交《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建议书。周文港的建议书以“提升创新动力,应对深度转型”为题,涵盖经济、教育、民生3大重点范畴、合共43条具体建议。
周文港强调,完成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后,香港正式迎来全力拼经济、谋发展的新开端;纵使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虽遭受到部份美西方国家的刻意抹黑,但我们无需妄自菲薄,反而应该用好“一国两制”、“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等优势,集中自身发展。当然,作为高度开放的小型经济体,当下本地经济复苏的确面临种种困难,不少行业尤其中小企的经营环境充满挑战,因此我们亦需要认识和施策改进经济方面的不足之处,增强香港短、中、长期的发展动能,借此创造成果普惠民生。
就制订建议书的原则、特别是提振经济的部分,周文港认为,必须兼备短、中、长期的建议,为香港增添“人气”和“财气”,既促进短期经济增长、振兴百业,尽快立竿见影,亦从资本、人口、土地、技术等供给层面作出制度性突破,全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工作,强化“八大中心”、“推动香港成为专上教育枢纽”等发展,提升本港中长期的竞争力。特别是“发展香港成为专上教育枢纽”,会带来源源不绝的“人气”、“财气”,使人力、物业、产业市场更兴旺。
自6月中旬起,周文港已经致函1,400多名选举委员会委员、各界别代表,以及拜访多个社团和界别代表,收集大家对未来香港施政的意见,并接获多项宝贵的回应。
周文港的《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建议书包括下列重点倡议:
一、 提振经济,增强发展动能
1.将研究生学历纳入至“高才通”申请资格,助力发展“八大中心”:建议参考英国“高潜力人才签证”(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Visa)、日本“J-Skip”签证,以及新加坡“海外网络和专业签证”(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的做法,考虑放宽“高端人才通行证”申请人的学历要求,进一步容许持有合资格大学硕士或以上学位的毕业生通过B类和C类申请来港,助力香港发展新兴产业;
2.北都批地建立大型工业园区,尽快招揽2至3个超大型企业落户香港,加速新型工业化发展:建议制定“专门招商方案”,重点招揽2至3个超大型企业率先在北都落户建立大型厂房,包括科技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新一代半导体、生物制药等,以及本地具有优势发展的传统产业,包括中医药、港产食品、精密工业等,在北都打造现代化标准的先进工业园区;
3.打造太阳能在内的“零碳能源”经济体系:建议善用现有公屋和学校的天台,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原则下加装太阳能板;提供奖励计划,鼓励各行各业践行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由政府以身作则,在现有公路、铁路、公用设施、大型基建周边大规模安装太阳能发电设施;设立专门的资助计划以支持大学或科研机构从事与零碳能源相关的研究,应对长远电力需求,为本港早日达致双碳作贡献,在环保和经济“双丰收”;
二、 优化教育体制,促进产业发展,培育多元人才
1.革新大学知识转移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应有制度环境:建议综合海内外政府、大学推动知识转移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经验,从源头推出不同的鼓励性、而非目前的限制性措施,提升大学教职员对研发工作的积极性,包括敦促大学调整科研经费的拨款机制、改善对学界研究人员的绩效评审机制、引入更有效的激励制度,并尽快完全撤销兼职或校外执业(Outside Practice)的限制;
2.放宽自资院校非本地学生收生限制,完善应用型职业专才培养体系: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议与国家教育部协商,一方面容许更多自资院校招收内地、澳门及台湾学生就读自资学位课程,另一方面放宽自资院校“额外1成”或“额外2成”的相关收生限制,可仿傚资助大学的做法,初期先放宽至“额外4成”,推动他们提供针对本港及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课程和培育相关人才;
3.争取年内更新《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促进两地人才互动:建议“提速”、“提效”与国家教育部、中央港澳办协商,在今年内,争取完成更新上述备忘录,考虑将所承认的学位程度,改为由香港副学位/内地大专程度开始,并将有关院校涵盖至所有本地认可院校,既吸引境外学生修读本港自资院校的应用学科,为香港特定行业的“抢人才”工作做好部署,又理顺香港副学位程度的毕业生在内地求职、升学的道路,促进两地人才的融合;
三、 打造宜居宜业、老有所养、关爱共融的活力之都
1.多管齐下进一步优化居屋二手市场,低成本办大事,促进全社会向上流动:建议把握“按揭贷款保证期”延长至50年的机遇,增加每期“白居二”计划名额至2万个,并虑引入房委会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鼓励释放较大面积的居屋单位;引入定期检视机制,适时考虑延长“按揭贷款保证期”至“60年减楼龄”;
2.建立“国药、港药互认机制”,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医疗健康枢纽城市”:建议向中央争取放宽“港澳药械通”中的“紧急使用”限制,透过纳入包括控制糖尿病、血压及血脂等药物,尽量让居于内地的港人不用“转药”;并通过由两地政府制订《药物互认战略协议》等方式,先从较低风险的中成药入手,为两地生产的中成药建立互认机制和一站式双向检测认证机制,做到“一个批号,两地通用”,方便两地中成药双向流动,应对人口高龄化趋势和两地居民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
3.推动医养结合,发展“一站式养老服务社区”:建议参考房协发展分别位于将军澳和北角的“长者屋”的经验,在北部都会区划出相关区域,又或者与内地省市政府协商,在目前较容易入市的情况下,于一些距离香港西九龙站不足1或1.5小时车程的高铁站邻近地区,发展“一站式养老服务社区”。
以上建议,希望能协助特区政府密切掌握社会脉搏,攻坚克难,共同开拓香港更美好未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17/eDSOXXATTafmFB5TtokMQYjoilbs723aOZ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