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6日,伊朗前卫生部长马苏德·佩泽希齐扬(前译马苏德·佩泽什基安)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在巴以冲突持续、地区安全不稳之际,伊朗近20年来首次诞生改革派的总统,中东会否“变天”引起关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廖百智7日对香港中通社分析,佩泽希齐扬的胜选标志著温和改革派在被边缘化多年后重新回归,伊朗的国内外政策或许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廖百智举例说,佩泽希齐扬反对强制女性戴头巾法,承诺解散伊朗的道德警察并取消对互联网的限制,还说要同西方建立和平关系等等。“能否实现还不好讲,之前的两任总统在竞选时也曾做过承诺,但伊朗的政治体制独特,总统的权力有限,要受到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制约,重大事务的决策权掌握在哈梅内伊的手中。”
由于伊朗的区域战略主要是由哈梅内伊及其顾问制定,所以佩泽希齐扬的胜选其实很难改变伊朗的对外政策。
佩泽希齐扬在当选总统后发表的首次演说中,将焦点放在推动国家发展。他强调,必定会履行竞选承诺,敦促全国上下团结,推动国家发展。
廖百智认为,新总统面临很多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经济问题。但是为了应对通胀、重振经济,佩泽希齐扬必须努力同美国谈判,以便解除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和金融制裁,这在当前中东地区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比较困难。最后就是国内的社会改革,但会加剧同保守派的对立和矛盾。
佩泽希齐扬生于1954年9月,是伊朗改革派政治家。他曾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曾担任大不里士医科大学校长、伊朗卫生部长等职务。此外,他还曾担任伊朗议会议员以及伊朗议会第一副议长等职务。
在这次伊朗总统选举中,佩泽希齐扬在第二轮投票以54.76%得票率胜出,击败了以立场强硬著称的保守派候选人、前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
有分析称,这一结果虽有些出乎意料,却不是完全不能想像。一开始,在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支持保守派的背景下,佩泽希齐扬原本是宪法监护委员会勉强开绿灯的“陪跑员”,功用仅是增加大选投票率,没想到保守派阵营发生分裂,有多达5位候选人参选,导致第一轮初选无人过半,局面于是进入保守派与改革派的不确定决战。
廖百智认为,前总统莱希之死对各方来说都是一个突发事件,在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提前举行的总统选举让所有人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因此选举结果更能反映伊朗民众的真实想法,即厌倦了过去几年保守派的内政、外交和经济政策,所以佩泽希齐扬的竞选口号“拯救伊朗“获得了更多人的共鸣。
来源: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