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一鸣
《繁花》对白:折射时代洞见
《繁花》几乎每一集、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有精彩的对白,都很接地气,网上有好几个版本的“繁花金句”,有9句、10句、11句,还有20句、25句、35句等等。我很喜欢第一集开始“引子”的一句旁白“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很有上海滩品味。不过,剧中有的台词很精彩,却未必所有观众都能欣赏,特别香港观众。范总眼看三羊牌T恤衫一夜之间成为上海各商场的抢手货,激动得突然大喊一句“战上海,还看今朝!”我反问那位聊天的朋友:你知道范总这句话什么意思吗?他承认不懂。我告诉他,《战上海》是内地一部电影名字,讲1949年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包围上海、解放上海的故事。“还看今朝”出自毛泽东名作《沁园春·雪》诗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当然,如果这部金宇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只是讲上海滩纸醉金迷,就未免太俗气,王家卫也用不着花10年来拍它。所以还有一句对白很重要,阿宝在香港的半岛酒店偶遇前女友雪芝,曾经讹称离婚后自己从海外到香港开公司当老板,其实只是在半岛酒店当侍应。阿宝劝她回上海发展,或者做自己上海公司在香港的代表,阿宝说:“现在上海到处都是机会”,但是被雪芝拒绝。那个时候,像雪芝这种选择的人很多,像玲子愿意回国回到上海找机会的人,反而不多。
1990年的上海发生两件事,一是当年4月中央宣布加快浦东新区开发,二是同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正式开业,这两件事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繁花》第一集开头旁白,1992年的上海“霓虹养眼,万花如海”,这一年邓公南巡,东方风来满眼春,内地改革开放全面加速。黄河路是大上海的缩影,是大时代的缩影。离开这个时代背景,就没有宝总和李李、玲子、小汪,没有范总、魏总,爷叔也没有用武之地。
90年代的上海“到处都是机会”,不少香港人对这句话很有共鸣。不同于早年到珠三角和潮汕地区的港商主要是开厂做企业,最初到上海的一批港商多是做贸易进出口生意。一位经常捐钱支持内地大学的知名女港商讲述她和上海的故事,90年代某次随商界访问团回到她的出生地上海,发现商机处处,便利用自己认识外商又懂上海话的优势,从零开始做起上海服装出口生意,并且以眼泪攻势从外贸公司成功拿到出口配额,由此奠定自己事业的基础。
真实,是这部具有浓烈上海滩特色电视剧集在内地一开播就受到全国观众热捧、半年后在香港播出同样备受欢迎的最重要原因。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情节、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对白、每个人物的举手投足,都几乎完美无可挑剔。据说辛芷蕾为了演好穿高跟鞋风情万种的李李,练走路练了3年。这部剧集有上海话和普通话两个版本,我更喜欢看上海话版本,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在黄河路,在至真园、夜东京发生的种种事情,配上这种嗲声嗲气的“味道”才更有魅力。
而最大的真实,是全剧再现了90年代初那一个有些混乱、无序,甚至有些残酷,但是机会处处、充满希望和诱惑,人人希望赚钱致富的社会心态和生活现实,套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人人对美好生活充满追求和向往。看《繁花》可以回味,也可以找回初心。
(作者系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香港资深传媒人,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来源:《大公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5/Dw8VuBVnt53pBdKjT8F3mv8i8MUjC37OV0H.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