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珠三角城市群,我们提的是‘9+2’的概念,9在左边,2在右边。‘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空间概念,实际上是淡化了左边和右边的关系,把它真正融合成一个一体化的经济群,不再是简单的城市群,而且是一个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核心区域。”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博士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描述,是为了降低在“一国两制”下的跨境流动成本,而香港、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双方的合作可以在众多层面展开。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改善香港产业结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可以优化香港的产业结构,并扩大香港人民的生活空间。”方舟表示,香港在各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包括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航运物流、专业服务等方面,均处于国际一流水平。但是香港的内部产业结构比较窄,尤其是因为最近几年过分依赖金融和地产,生活空间也比较小。香港仅有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大部分是山地,真正的居民用地只占了香港土地的7%。方舟坦言,藉助“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规划,能够把香港居民的生活空间扩展到大湾区范围内,同时也可以丰富香港的产业结构。“依托包括深圳在内的整个广东的产业结构、制造业基础,以及科技创新的能力,可以将整个区域的产业丰富,同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同时,方舟也强调,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跨境流动的障碍,包括税收、生活配套、医疗教育等。香港作为自由港,税收相对较低,因此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人才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涉及到跨境福利的可携带性问题,比如香港的医疗、教育等政策福利能不能在大湾区范围内使用,也需要两地政府的协调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香港来说扩展了产业空间,也改善了整个居住的环境;对广东来说,通过两地的合作,产业结构也能提升,尤其是金融和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包括香港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也能够扩散到广东来,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水平。”
前海应设立资金“出海”“回流”双机制
方舟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中,可以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在新的历史阶段下的高水平产业协同合作,尤其在金融、科技创新和专业服务领域。二是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政策的协同发展,构建共同的生活家园。三是设置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在涉及到航运、物流、贸易等方面,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深圳内部来考虑城市功能的调整,而应该放到大湾区整个空间概念上来考虑。”
具体谈到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发展,方舟表示,前海从一开始的设计就有为香港提供产业空间,为香港年轻人提供工作岗位的设想。前海作为粤港金融和专业服务最重要的合作平台,可以拓展与香港在金融市场的建设上的一些合作,以及实现在类似于现代服务业人才互认等事权上的突破,形成人才聚集地。
同时,在金融方面,方舟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许多钱沉在香港没有用途,如何把离岸人民币用活,需要以前海作为一个试点进行合作。他认为,具体到如何用这笔钱,一方面是设立一个回流机制,使资金通过前海这个窗口回流回内地使用,对于前海来讲,实际上是多了一个融资渠道。另外一方面,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战略,前海跟香港做一些合作,共同设立对外投资中人民币结算的模式,把人民币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使用,从而设立人民币“出海”和“回流”的两种机制。
来源:《前海金融城邮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5/gf33TFzjcTGiGLzzNRP2N6aFCxiOZv0nVM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