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旅游经济高开稳走,假日旅游人潮涌动,入出境旅游稳步复苏。全国旅游发展大会5月17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预计2024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为26.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59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5,95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455亿美元。市场预期稳住,行业信心提升。
文|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出境复苏、需求升级:
稳步进入繁荣发展新周期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研究表明,2024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为112.91,环比上升7%,处于景气区间。预计2024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为26.6亿人次,同比11.5%;国内旅游收入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入境旅游人数5,950万人次,同比增长81%,国际旅游收入455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6,655万人次,同比增长87%。旅游市场的稳步复苏进一步稳固了市场预期,持续优化的政策环境也为业界带来了更强的发展信心。
市场预期稳住,行业信心提升。旅游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睛雨表,假日则是旅游经济的晴雨表。从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和端午节五个假日旅游市场数据看,上半年旅游市场热度持续保持高位,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旅游花费、人均出游半径、目的地游憩距离、入出境旅游人次等主要指标多次创下历史新高。长短不等的公众假期让内地居民的城市游、乡村游、周边游、跨市跨省旅游需求得到了充分释放,也为入出境旅游复苏提供了基础动能。值得关注的是,随著国内旅游复苏强劲,淡旺季差距正在收窄。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达到14.19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八成以上,预计上半年整体将恢复到九成。从历史数据来看,第二季度旅游人次比第一季度存在25%-30%的回落,体现出明显的淡旺季,从近两年数据来看,这一指标已经收窄至15%以内。
受政策创新影响,出境市场步入加速复苏新阶段。受免签目的地国家扩容、签证政策延长、邮轮口岸免签、免退税政策优化、支付便利化等组合性政策促进,入出境市场快速复苏。随著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形成,两地居民生活半径双向扩展,旅游互访日益频繁,入出境基础市场稳固。根据香港和澳门旅游局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内地赴港澳人次均恢复至2019年的85%,港澳居民赴内地旅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70%左右。政策红利也激发了边境口岸城市活力,珲春、延吉、东兴、防城港、凭祥、河口等口岸城市的边境游成为新兴增长点,无论团队还是散客均有明显增长。截至5月底,国际航班运力已恢复至72.5%, 通过空港入出境的游客随之增加,尤其是入境的外国游客数量增长明显。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第一季度全国入出境边防检查外国人约1,307万人次,同比增长305%。上半年,热门的入境客源国包括缅甸、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俄罗斯;热门的出境目的地国家包括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美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
下沉市场与升级需求进一步巩固了旅游市场基础。2024年春节,全国农村居民出游率24.6%,出游人数占国内游客出游人次的24.7%,出游距离和目的地停留时间也有明显提升。中小城市、中心城镇和发达地区重点乡村等下沉市场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和日渐增长的旅游客源地。下沉市场与既有市场的结合,让旅游需求层次更为丰富、类型更加多样,进而促进旅游产品研发和供给创新。旅游初体验者的加入让平价标准品有了更厚实的市场基础,量产带来的成本下降使普惠体验成为可能。
节庆、创新、服务:
新机遇新挑战
随著大众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智慧旅游、绿色旅游和文明旅游取得新进展,现代旅游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旅游”新业态持续涌现,世界级旅游景区与度假区、世界一流旅游企业和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稳步展开。同时也要密切关注需求变化、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竞争对旅游经济带来的挑战,并加以有效应对。
一是2024下半年暑期、中秋节、国庆节、冰雪季旅游市场更加乐观。未来3个月城乡居民出游意愿为90.2,处于高位。端午假期出游的游客中,98.1%的游客表示暑期仍会出游。时间更为充裕的暑期与中秋国庆长假,是亲子、避暑、研学、康养、旅居、游轮等各类细分旅游需求充分释放的黄金期,也是长线入出境游复苏的最佳窗口期。第四季度冰雪季的到来也将再次形成消费热点,其中游轮、亲水、出境研学等产品广受欢迎。随著中美旅游高层对话、香港国际旅游展、中法、中哈、中坦文化旅游年等双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入出境市场在下半年预计将有更好表现。受巴黎奥运会、欧洲杯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汇率下调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和亚洲周边旅游市场将迎来增长新机遇。预计2024下半年,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将达到28.1亿人次和2.95万亿元;入境旅游和国际旅游收入6,534万人次,528亿美元;出境旅游达到7,251万人次。
二是旅游发展动能积聚,产业主体加快创新。2023年以来,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酒店、民宿、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旅游集团等典型业态的经济指标均得到快速修复,“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平台企业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认识到数字化、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对旅游业的重要作用,正在务实推进科技、文化、教育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数字文旅、沉浸式演艺、娱乐装备、低碳交通、智慧管理、智能服务等旅游相关技术正在从概念导入走向商业实践,2024上半年,新注册旅游科技企业就有22,183家。
三是需求变迁和科技进步要求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也要求政府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基于社交和商务需求的散客化、精品团、小团化趋势,让习惯于传统大团作业的旅行服务商面临挑战,需要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本地生活旅游服务,并强化供应链管理、线下履约和品质保障。如何优化公共场馆和景区的预约制度,有效疏解客流,优化区域旅游市场热度,防止繁荣阶段的项目投资可能带来新的闲置低效资产,以及现代旅游业转型所必需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设,都对目的地政府提出了公共服务和现代化治理新要求。
文化味、烟火气:
深化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重点抓好暑期、国庆节假日旅游市场,稳住旅游消费预期,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治理能力,扩大旅游投资和有效供给。加强旅游发展战略和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以新时代旅游发展理论指导旅游业创新发展。系统把握中国特色旅游发展之路、现代旅游业体系、旅游强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指标体系,重点研究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及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际与国内、发展与安全的统筹要点。研究优化节假日纪念日放假优化、落实带薪休假的制度安排,及时启动“十四五”旅游规划评估、“十五五”旅游规划基础课题、重点难点和专项研究。
提振消费信心、提振投资信心,扩大有效供给。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的国家战略,以居民和游客主客共享的理念,充分满足旅游需求,构筑旅游投资的宏观基础。及时发布并贯彻落实好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文件,拉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研究出台专门措施,培育世界一流的旅游企业,切实提振社会投资机构和民营企业的信心,促进“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暖”的业态创新和市场推广。
培育更多文化味、烟火气、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在签证、通关、消费便利化和服务品质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竞争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革,包括香港在内,没有哪一座城市依靠传统的资源和不变的模式可以在旅游市场保持长期的竞争力。新时代的城市旅游发展必须、也只能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应当、也可以依靠当地兼具文化味和烟火气的美好生活。这样的美好生活可以是伴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自发生长的,也可以是文化、旅游、体育、科技、传媒和商务部门主动创造的节事活动。5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披露,香港全年举办约210项盛事,比早前估计增幅逾四成。盛事经济将同近月来中央推出的扩大赴港“自由行”范围、延长赴港商务签注的逗留期限、扩大赴港人才签注适用范围等多项挺港惠港措施产生协同效应,倍增经济效益。
深化内地与香港旅游交流合作,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随著赴港个人游城市的扩容、签注和通关便利化,以及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的落实,今年第一季度,澳门首次成为内地出境旅游者最满意的目的地,香港以81.77分排名第7。2023年,香港和澳门赴内地旅游者分别给出了81.79和84.40的高分,远高于同期入境旅游者78.09分的总体评价。希望内地和港澳有关部门构建并完善服务质量和旅游经济监测运行体系,及时交换数据和沟通信息,研究“一地两检、单边放行”“一签多行”“个人游内地全覆盖”“港澳居民内地通行证预约购票便利化”等政策储备。支持香港重塑“热情、好客、高品质”旅游新形象,扩大业界交流和旅游推广,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群互联互通,对接广东“百千万”工程,将香港建设成为“一程多站”国家旅游线路的支撑城市。用好港澳与内地的旅游业商会和协会的力量,用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和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制度优势,推进中国旅游集团20强与港澳旅游企业深度合作。
(标题有编改,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7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RKr4B8DtFEQAqmuBcqsTd8gRaqsFhrUVrK3.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2024年中国旅游经济高开稳走,假日旅游人潮涌动,入出境旅游稳步复苏。全国旅游发展大会5月17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预计2024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为26.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59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5,95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455亿美元。市场预期稳住,行业信心提升。
文|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出境复苏、需求升级:
稳步进入繁荣发展新周期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研究表明,2024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为112.91,环比上升7%,处于景气区间。预计2024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为26.6亿人次,同比11.5%;国内旅游收入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入境旅游人数5,950万人次,同比增长81%,国际旅游收入455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6,655万人次,同比增长87%。旅游市场的稳步复苏进一步稳固了市场预期,持续优化的政策环境也为业界带来了更强的发展信心。
市场预期稳住,行业信心提升。旅游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睛雨表,假日则是旅游经济的晴雨表。从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和端午节五个假日旅游市场数据看,上半年旅游市场热度持续保持高位,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旅游花费、人均出游半径、目的地游憩距离、入出境旅游人次等主要指标多次创下历史新高。长短不等的公众假期让内地居民的城市游、乡村游、周边游、跨市跨省旅游需求得到了充分释放,也为入出境旅游复苏提供了基础动能。值得关注的是,随著国内旅游复苏强劲,淡旺季差距正在收窄。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达到14.19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八成以上,预计上半年整体将恢复到九成。从历史数据来看,第二季度旅游人次比第一季度存在25%-30%的回落,体现出明显的淡旺季,从近两年数据来看,这一指标已经收窄至15%以内。
受政策创新影响,出境市场步入加速复苏新阶段。受免签目的地国家扩容、签证政策延长、邮轮口岸免签、免退税政策优化、支付便利化等组合性政策促进,入出境市场快速复苏。随著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形成,两地居民生活半径双向扩展,旅游互访日益频繁,入出境基础市场稳固。根据香港和澳门旅游局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内地赴港澳人次均恢复至2019年的85%,港澳居民赴内地旅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70%左右。政策红利也激发了边境口岸城市活力,珲春、延吉、东兴、防城港、凭祥、河口等口岸城市的边境游成为新兴增长点,无论团队还是散客均有明显增长。截至5月底,国际航班运力已恢复至72.5%, 通过空港入出境的游客随之增加,尤其是入境的外国游客数量增长明显。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第一季度全国入出境边防检查外国人约1,307万人次,同比增长305%。上半年,热门的入境客源国包括缅甸、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俄罗斯;热门的出境目的地国家包括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美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
下沉市场与升级需求进一步巩固了旅游市场基础。2024年春节,全国农村居民出游率24.6%,出游人数占国内游客出游人次的24.7%,出游距离和目的地停留时间也有明显提升。中小城市、中心城镇和发达地区重点乡村等下沉市场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和日渐增长的旅游客源地。下沉市场与既有市场的结合,让旅游需求层次更为丰富、类型更加多样,进而促进旅游产品研发和供给创新。旅游初体验者的加入让平价标准品有了更厚实的市场基础,量产带来的成本下降使普惠体验成为可能。
节庆、创新、服务:
新机遇新挑战
随著大众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智慧旅游、绿色旅游和文明旅游取得新进展,现代旅游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旅游”新业态持续涌现,世界级旅游景区与度假区、世界一流旅游企业和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稳步展开。同时也要密切关注需求变化、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竞争对旅游经济带来的挑战,并加以有效应对。
一是2024下半年暑期、中秋节、国庆节、冰雪季旅游市场更加乐观。未来3个月城乡居民出游意愿为90.2,处于高位。端午假期出游的游客中,98.1%的游客表示暑期仍会出游。时间更为充裕的暑期与中秋国庆长假,是亲子、避暑、研学、康养、旅居、游轮等各类细分旅游需求充分释放的黄金期,也是长线入出境游复苏的最佳窗口期。第四季度冰雪季的到来也将再次形成消费热点,其中游轮、亲水、出境研学等产品广受欢迎。随著中美旅游高层对话、香港国际旅游展、中法、中哈、中坦文化旅游年等双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入出境市场在下半年预计将有更好表现。受巴黎奥运会、欧洲杯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汇率下调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和亚洲周边旅游市场将迎来增长新机遇。预计2024下半年,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将达到28.1亿人次和2.95万亿元;入境旅游和国际旅游收入6,534万人次,528亿美元;出境旅游达到7,251万人次。
二是旅游发展动能积聚,产业主体加快创新。2023年以来,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酒店、民宿、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旅游集团等典型业态的经济指标均得到快速修复,“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平台企业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认识到数字化、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对旅游业的重要作用,正在务实推进科技、文化、教育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数字文旅、沉浸式演艺、娱乐装备、低碳交通、智慧管理、智能服务等旅游相关技术正在从概念导入走向商业实践,2024上半年,新注册旅游科技企业就有22,183家。
三是需求变迁和科技进步要求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也要求政府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基于社交和商务需求的散客化、精品团、小团化趋势,让习惯于传统大团作业的旅行服务商面临挑战,需要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本地生活旅游服务,并强化供应链管理、线下履约和品质保障。如何优化公共场馆和景区的预约制度,有效疏解客流,优化区域旅游市场热度,防止繁荣阶段的项目投资可能带来新的闲置低效资产,以及现代旅游业转型所必需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设,都对目的地政府提出了公共服务和现代化治理新要求。
文化味、烟火气:
深化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重点抓好暑期、国庆节假日旅游市场,稳住旅游消费预期,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治理能力,扩大旅游投资和有效供给。加强旅游发展战略和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以新时代旅游发展理论指导旅游业创新发展。系统把握中国特色旅游发展之路、现代旅游业体系、旅游强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指标体系,重点研究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及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际与国内、发展与安全的统筹要点。研究优化节假日纪念日放假优化、落实带薪休假的制度安排,及时启动“十四五”旅游规划评估、“十五五”旅游规划基础课题、重点难点和专项研究。
提振消费信心、提振投资信心,扩大有效供给。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的国家战略,以居民和游客主客共享的理念,充分满足旅游需求,构筑旅游投资的宏观基础。及时发布并贯彻落实好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文件,拉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研究出台专门措施,培育世界一流的旅游企业,切实提振社会投资机构和民营企业的信心,促进“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暖”的业态创新和市场推广。
培育更多文化味、烟火气、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在签证、通关、消费便利化和服务品质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竞争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革,包括香港在内,没有哪一座城市依靠传统的资源和不变的模式可以在旅游市场保持长期的竞争力。新时代的城市旅游发展必须、也只能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应当、也可以依靠当地兼具文化味和烟火气的美好生活。这样的美好生活可以是伴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自发生长的,也可以是文化、旅游、体育、科技、传媒和商务部门主动创造的节事活动。5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披露,香港全年举办约210项盛事,比早前估计增幅逾四成。盛事经济将同近月来中央推出的扩大赴港“自由行”范围、延长赴港商务签注的逗留期限、扩大赴港人才签注适用范围等多项挺港惠港措施产生协同效应,倍增经济效益。
深化内地与香港旅游交流合作,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随著赴港个人游城市的扩容、签注和通关便利化,以及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的落实,今年第一季度,澳门首次成为内地出境旅游者最满意的目的地,香港以81.77分排名第7。2023年,香港和澳门赴内地旅游者分别给出了81.79和84.40的高分,远高于同期入境旅游者78.09分的总体评价。希望内地和港澳有关部门构建并完善服务质量和旅游经济监测运行体系,及时交换数据和沟通信息,研究“一地两检、单边放行”“一签多行”“个人游内地全覆盖”“港澳居民内地通行证预约购票便利化”等政策储备。支持香港重塑“热情、好客、高品质”旅游新形象,扩大业界交流和旅游推广,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群互联互通,对接广东“百千万”工程,将香港建设成为“一程多站”国家旅游线路的支撑城市。用好港澳与内地的旅游业商会和协会的力量,用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和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制度优势,推进中国旅游集团20强与港澳旅游企业深度合作。
(标题有编改,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7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RKr4B8DtFEQAqmuBcqsTd8gRaqsFhrUVrK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