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进入以新发展理念为纲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转折点。同时,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以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新能源等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席卷全球,两大趋势在交织碰撞中孕育出新的机遇。凭藉深厚工业根基和历史沿革,香港如何面对新的时代机遇,形成新的自身优势,以己之长,贡献国家之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代表新锐发展力量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展现了应有的担当。
文|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 陈祖恒
陈祖恒
2023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字字深意,象征著推动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动力。“新”,代表著贯穿整条供应链的、源源不绝的创新——由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模式到新的产品、新的产业、新的技能,形成一个紧密联动、环环相扣的创新循环;“质”,代表著质量,不仅是产品和服务要达致优质水准,更重要的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善用绿色生产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使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生产力”,代表著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的产能,而不是局限于个别行业或工厂的产量。从上游的设计、生产,至下游的销售、循环、再造,全条供应链在不同阶段需要相互促进,从而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发挥香港独特优势 塑造“新质生产力”
香港深厚的工业根基以及历史沿革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著重要作用。近年来,香港不断吸引国际领先科技企业陆续落户本地,凭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及累积多年的国际经验、信誉及网络,高效、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和会计制度,成熟的金融市场,联通世界的交通和数据网络,以及完善的资讯科技基建和简单透明的税制等,跻身成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窗口和内地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的“超级联系人”。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借此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形成自身新优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
智能微工厂——香港工业发展新方向
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四大中心城市和核心发展引擎之一,必须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使香港的创科生态圈与整个大湾区的供应链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智能微工厂”创新发展模式将成为香港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透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灵活地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采用先进的智能生产技术和系统,提升空间服务的能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形成智能空间,提供定制化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迎接智能微工厂带来的无限机遇,为本地企业和经济带来持续增长的动力,进一步引领本港工业发展,提升“香港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品牌优势,成为发展智能微工厂的国际典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是香港工业发展的新起点。
发展新型工业化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局一直致力于牵头打造具香港特色的“智能微工厂”以及对创新技术方案的研发和实际落地应用,积极推动香港发展“智能微工厂”,协助多个本地传统品牌设立智能生产线,涵盖食品、金属、生物科技、医药及汽车等各行各业。作为市场导向的领先研发机构,生产力局一直致力于凭藉科研优势帮助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提升“香港制造”的整体竞争力。同时,生产力局培育人工智能、微电子、大数据、新能源及生物医学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目前,各项“从1到 N”的先进科研成果转化涵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数码转型、网络安全等层面,超过90%的技术项目已于业界落地应用,近两年来获得超过200个本地、内地及国际重要科研奖项的嘉许。
为进一步支援传统、新兴及未来产业,生产力局成立了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心,应对全球供应链对高端化、智能化及绿色化的要求。过去数年间,本局协助业界在大湾区成功推动了超过1,300个重点智能化项目和76条智能生产线在香港落地,范围涵盖各行各业,包括先进材料、生命健康及食品等传统产业。生产力局更积极协助业界申请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用于在香港设立智能生产线,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资助额更高达港币4,500万元。
生产力局亦将于今年揭幕“新质生产力展馆”,打造华南地区规模最大、质量最佳的交流平台,展示香港和整个大湾区处于国际领先水准的先进制造和智能生产线成功案例,配合香港特区政府落实《施政报告》中提出的2027年设立超过130条智能生产线的目标,同时突出香港发展创科、新型工业化及新兴产业的优势与潜力 。
生产力局未来将多管齐下,积极落实大湾区“9+3+1发展计划”,于大湾区内地城市逐步设立9个“双新”服务基地、3个卓越技术中心、1个研究院,加强为内地的企业提供研发和技术服务,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生产力局亦将持续深化与本地、内地及国际科研机构及院校的合作,引进顶尖创科资源,包括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等。
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助力:安全发展、人才培养、绿色管理
推动“新质生产力”意味著对新科技的大量投入。面对日趋复杂的网络环境,企业需提高应对网络风险的能力。生产力局旗下的香港电脑保安事故协调中心(Hong Kong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Coordination Centre,简称HKCERT),作为香港网络安全的守护者,多管齐下为香港提供网络安全事故消息和防御指引支援,主要服务包括:与资科办、香港警务处网罪科等机构合作清除可疑网站、推行本地人才培训计划、筹备与内地合作的网络攻防演示、与澳洲Australian Cyb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AusCERT)续签合作备忘录等,共同建构网络安全。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知识产权能够激发创新活力,为创科生态圈提供坚实保障。生产力局正积极与香港特区政府相关政策部门磋商,推进由本局筹组及营运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简称WIPO)和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upport Centre,简称TISC),促进知识产权贸易,培育兼备专利知识的创科人才。
人才是实践“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既要培育青年人才,亦要协助原有劳动力增值,成为掌握兼备先进技术及环保意识的“新型人才”。生产力局培育、培训并举,全方位壮大香港创科人才库。
生产力局辖下的生产力学院一直提供综合化、高增值的培训服务,为企业员工和学生装备未来技能,借以提升竞争力。课程内容丰富且质素深受业界认可,主要授课内容包含各类最新科技技能及知识,如炙手可热的ABCD & R科技技能及知识: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端运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以及机械人技术(Robotics)。学院未来将继续积极配合国家发展策略,在学界、工商业及创科业界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引入并举办多元化课程,以满足相关技术、软技巧以及管理人才的殷切需求。
生产力局视为香港培育青年科研人才及领袖为己任,每年举行冬夏两季实习计划,为来自全球顶尖大学的实习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计划包括实地考察本港和大湾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成功实例、安排具丰富创科经验的导师指导、与行业专家深入交流等,让年轻人了解科技落地应用的成果、看到创科蕴藏的发展机遇,提升整体社会的创科氛围。譬如于6月展开的2024年夏季实习计划吸引了来自全球知名大学的实习生,孕育新一代“InnoTalent”之余,更为香港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另外,香港的整体环境也能够保证生产力局人才计划的顺利推进: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投放资源,吸引、发展和留住人才;香港是亚洲唯一拥有五所全球百强大学的城市,汇聚数以千计的顶尖学者和权威专家,拥有丰富的国际科研合作经验。这些优势为香港实现“从零到一”的创新提供了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透过“政产学研”高效合作,香港能够推动“从一到N”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项重要论述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本质: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如应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技术、氢能技术,采用新材料及新工艺等)是企业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动力。生产力局致力推动绿色创新及新技术,局内多个国家级绿色科技研发项目除于海内外屡获殊荣外,当中亦已有落地应用的实例,包括厨余再生侠、智慧黑水虻生物转化系统、冷电浆食品灭菌技术、可生物降解纳米纤维空气过滤膜、碳捕集混凝土等。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已成为企业策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衡量企业发展前景及价值的重要指标。制定ESG路线图,促进企业达致更加环保和负责任的产业链。由生产力局牵头,与商界联手推出的“ESG一站通”平台(ESG One),以绿色科技推动企业拓展业务。加入“ESG一站通”的业界会员可免费进行线上ESG评估,取得绩效咭,参与知识分享研讨会、服务方案展示、交流会议等,加快达成其ESG目标。平台现已有逾170间支持机构及超过400间企业加入,成为绿色会员,其中包括商会及团体,往后将继续推广至更多中小企业,增加协同效应,共同创建平衡的ESG生态圈。
此外,生产力局亦为超过5,000家企业和机构提供了包括碳审计在内的技术咨询服务,为150多间企业和机构完成ESG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了培训新型人才,生产力局于过去三年举办了超过400场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培训课程,难易程度由基础入门到颁发证书不等,吸引了超过15,000人次参与。
企业在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进程上,往往需要资金支撑以促进创新,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局作为全港领先的资助计划执行机构,为香港特区政府的10个资助计划提供秘书处服务,致力了解中小企业的需求,提供专业意见,协助企业配对及申请合适的香港特区政府资助计划,加快实践智能制造,完成升级转型。生产力局更积极筹备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透过自然语言处理(NLP)算法及大型语言模型(LLM)等深度学习模型,协助香港特区政府进行资助审批,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帮助企业竞争力提升。为协助中小企业更加了解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申请详情,生产力局的“中小企资援组”提供免费一对一的企业咨询服务,最近更加大力度针对中小企业在寻找技术及ESG方案的痛点,免费提供“技术支援咨询服务”,全面协助中小企业持续发展。
与国家同频共振 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质生产力”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内地经济快速发展,从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起步、代工及加工制造,发展至今天拥有全面生产线的水平,产品的质量节节提升,许多都已达到国际水准,使全球各地消费者趋之若鹜。同时,内地近年庞大的内需市场正在释放巨大消费潜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人民对产品品质要求提升,不但推动了原始创新,工业发展亦随之加快,技术日渐先进成熟,由以往的以生产量为主导转向以品质为上。从产业角度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即是推动科技创新,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及产业链上,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为国家增添发展新动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香港正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科技为核心驱动力,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香港特区政府通过《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施政报告》及《财政预算案》明确发展路径,推出多项政策,加强基础科研,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并积极融入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与内地合作共同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科产业链,推动国家工业发展走在世界前沿。
生产力局作为领先的科研机构,致力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我们将继续通过先进技术、人才培训和香港特区政府资助计划,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深化与顶级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更多创科人才。同时,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将香港建设成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支援企业在海外的业务需要,推动高水平“走出去”,提升产业链水平,全力支持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智慧城市,发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以“创新改写一切”!
(作者系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文中图片均由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提供,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7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bYFd8dpZy4F9nNyWZkkgLveKwjbpXlK6Dgo.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