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建辉
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新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和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世界新兴经济体不断发展下,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调整,全球治理体系也正在发生变革,国际力量对比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范围呈现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趋向的重大态势。
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据此强调:“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毛泽东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付出了智慧和心血。中华民族最大的优势是“结合”,习总书记曾表示中国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立足中国特色基础上的现代化方案—“中国方案”,根据自身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深刻感受习总书记对台工作的重要理念: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提出了很多解决台湾问题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引起两岸同胞和各方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前提,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基础,也是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保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台工作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坚定反“独”促统,深化两岸同胞交流合作。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之后习总书记反复表示:“要勇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习总书记提出来的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在两岸交流合作、全面互通的基础上,通过给予台湾同胞同等待遇政策,使两岸同胞能够在各个领域都进行深度的融合。在共同发展、共享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两岸同胞共同的国家认同,探索两岸融合发展之路就是探索两岸和平统一之路,具有极为关键的重要意义。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活动都是非法无效的,绝不可能得逞。祖国统一是定论,和平统一是最佳方式,“一国两制”是最佳方案。目前两岸形式仍然不容乐观,两岸信息不对称、同等待遇政策还不够完善、落实政策还未落实现象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时间和过程,福建作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台独”分裂势力与美国等西方势力以“去中国化”刻意塑造台湾同胞的“台独认同”,解构“中国认同”,以此作为其推行“台独”、阻碍两岸和平统一。作为一个曾经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深知战争的残酷性,两岸同胞是我们的亲人,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两岸人民应该和平团结,共同抵御外部的势力和干扰,不可让外部势力影响而互相对抗。
台湾民众对于台海战争态度,美国杜克大学2019、2020及2022年三次民调:大陆军演台湾民众有感,认为“台独” 引发战争比例为49.9%、61.8%及65.5%;若“台独”引发战争,不支持成“台独”的比例分别60.3%、51.7%及53.5%。如果大陆不会因“台独”攻台,支持比例上升,62%、 71.2%、 73.2%;愿意从军比例为9.2%、10.8%及13.3%,愿意抵抗的6.4%、11.6%及15.1%,会保卫台湾的0.5%、0.9%及0.3%;相信美军出兵协助台湾,分别为48.5%、53.2%,2022年只有19.3%,有44%认为美国以武器装各援助台湾;认为台军无法保卫台湾69.6%、59.6%、66.4%;21世纪基金会(202302)两岸发生战争后台湾民众选择消极,30.7%选择顺其自然,21.6%积极抵抗,17.1%逃离、避战,11%选择支特台政府政策,3.4%选择投降,4.9%选择从军,11.3%无反应。
两岸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理应用和平发展、人道主义的方式促两岸统一,2024年1月29日作为红十字国际学院对外合作联络办公室荣誉主任于香港科技大学参与“国际人道与可持续发展交流合作专题讨论会”。会议结束后于紫荆杂志发表文章盼推动香港借鉴迪拜“国际人道城”建立物资储备和应急援助基地,设立香港“国际人道主义中心”的会议感想。不仅是包括救援物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内容,更是面对对接全世界,包括港澳台侨胞及海外华人华侨的一种合作交流推动,特别是台湾问题,人道主义的研究可以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形成一个民间力量。
香港于两岸之间关系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港台关系源远流长,从未间断。“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湾提出,于港澳实践,如今港香港回归27年初具成功典范,1997年港财政储备3700亿港元,截至2024.3.31为6868亿港元;1997年港外汇储备928亿元,截至2023.12月底为4255亿美元;香港人口约750万,2023人均4.9万美元,澳门4.4万美元,台北3.3万美元;香港连续26年蝉联世界最自由经济体殊荣,2023年被新加坡取代。2024年6月19日瑞士银行行政总裁Sergio Ermotti表示香港或取代瑞士成为全球最大财富管理中心。证监会截止2022年底数据,源自非香港投资者的资产达19亿元,占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64%。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下的民主发展,港人拥有高度的自由之主权;2022台赴港投资2.3亿美元,港赴台投资3.6亿美元,是台湾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地区,2022年港台贸易662亿美元。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给台湾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但台湾岛内对“一国两制”的认知度和支持度不高,盼能发挥香港特殊对地位不断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并率先让台湾同胞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机遇和利益。520之后不能再寄希望于台湾当局,而必须更加坚定地相信台湾人民,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寻找新的路径解决、克服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疏离”问题,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利用香港优势开展涉台促统,港台民间社团交流融合:港台有上万个同乡会,宗亲会等民间社团,香港社团是一支强大的海外“反独促统”的民间力量,以香港为平台结合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应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对于在交流发展不同区域的规则规范问题盼能使用“软法”解决。软法亦法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宣导的。对于两岸三地不同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盼《国际软法促进总会》可作为海峡两岸社会交流和公共治理的工具,运用软法理念及手段促进两岸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国际软法促进总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软法推进成员及相关软法专家推动下预设为公益慈善组织,一直秉承“团结全球爱国人士,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推动经济文化交流,振兴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旨,致力促进软法应用参与维护“一国两制”。希望从基层开始积极推动两岸三地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的约定,盼推动成立山区、沿海、香港、台湾、华侨区域 “百村联盟”。
盼延续发挥福建对台工作21条中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中山文化加入及其他文化共同推进对台文化交流,与当地居民、海外华侨、台湾同胞形成一个产业联盟,促经贸交流。未来让台湾爱国青年分享祖国大陆的成果,习近平书记曾表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为两岸青年交流交心、互学互鉴提供了重要平台。以不同的民族文化开展学习培训交流,以相同的民族根源推动两岸人民深入交流,尊重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只要是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可以进一步探讨寻找新的政策和约定新的方法,特别是现在台湾青年对“一国两制”的认知不足,可通过两岸乡邻乡情乡言沟通交流,推动青年的民族认同感。我们在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时,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难前行、矢志不移,本着两岸同胞命运与共、“两岸一家亲”理念,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盼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永远名誉主席兼常务副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董、国际软法促进总会董事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27/cFoQEdjAwL3WGwHadvIcfWkIYiaDXPaH6Qy.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