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日报记者两个小时乘高铁从深圳北直达广西贺州,她不禁感慨,“原来从深圳到贺州只是心里的距离。实际的距离很近,了解到许多企业从湾区转移到贺州,真正感受到广西正加速与大湾区衔接”。
6月26日,由贺州市委宣传部主办、香港商报承办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贺州行活动正式启动。湾区媒体从澳门、广州、深圳等地集聚贺州,纷纷发出“交通太便捷了!”的感叹。
当地村民在贺州钟山县东融(供港)稻菜产业示范基地采摘玉米,运至香港贺州市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当前,贺州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日均开行动车达到95趟次,贺州抵达广州时间缩短至1小时16分。“我从广州南到贺州站花费不到1个半小时,一下子感觉从一线城市到了‘后花园’一样的地方,大湾区企业转移至这里,对彼此发展都是双赢。”羊城晚报社民生新闻部主任刘云说。
不仅是高铁联通,当前贺州正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港口及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构建了衔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交通体系。2023年,桂东海铁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5.7万标箱,增长37.8%。贺州民用机场项目通过国家民航局选址批覆,桂江航道扩能工程实现开工建设,正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5小时经济圈”。
便捷的交通为贺州与湾区产业衔接奠定了基础。得益于贺州衔接湾区的交通优势,贺州钟山县东融(供港)稻菜产业示范基地种植的玉米不超过24小时就能实现从采摘直抵香港市民的餐桌。“我们以大湾区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种植菜心、玉米,因为交通优势,采摘的蔬菜通过预冷、运输,第二天凌晨就能出现在香港市场上。”贺州农投正地公司经理李兆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地的玉米从基地选择、种子选择、种植、施肥到采摘已实现全程可溯源。
广西科奈信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流水线忙碌地进行耳机加工贺州是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2023年,贺州市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2家、占广西全区新增总数比重86.48%,累计达到52家、占全区总数的63.41%。新增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51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75张。贺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胥宇建介绍,贺州2023年实现供港蔬菜直销600多吨,下一步希望加大与港澳地区合作,引进蔬菜加工企业、金融企业、经营主体共同推动贺州供港蔬菜产业发展。
26日下午,媒体团一行走进贺州钟山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在广西科奈信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流水线将耳机进行前加工、组装、包装,成品从这里销往全球。科奈信是深圳无线音频行业龙头企业,从洽谈到签约落地钟山县,仅48天。公司人资部经理刁青春介绍,企业看中钟山招商政策好、厂房成本低以及劳动力充足的优势,2022年将加工全产业链迁至钟山,研发基地留至深圳。“去年公司产值达2.2亿元,今年预计将突破4亿。”刁青春介绍,科奈信落地钟山,还带动了配套企业创马优、镁祥、美心等在此聚集。
不止科奈信,东莞市南卓集团2018年至今已陆续将旗下5家企业从东莞搬迁转移至钟山,并成立贺州中恒集团,年产值已超8亿元。“我们属于劳动加工型企业,从东莞搬至钟山,我们在电费、人力上降本超三成。”贺州中恒集团行政部经理刘定潮告诉记者,目前集团计划陆续将企业加工链全部搬至钟山,研发留在东莞,形成“前店后厂”模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园区已入驻电子信息企业32家,其中大湾区企业26家,占比超八成,将建设成大湾区产业外溢的重要承接园区、华南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
媒体团走进贺州钟山县电子信心产业园采访当前,广西正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区位、交通、人力资源等优势显著,贺州承接湾区企业转移潜力巨大。“今年,广西自治区印发了《支持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的指导意见》,支持贺州高质量建设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市在电子信息、金属材料、黄金珠宝、农业、大健康、高端碳酸钙等产业方面正加速与大湾区对接。”贺州市投资促进局四级调研员杨凌超告诉记者。
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