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再过两个星期,第六届特区政府履职就要满两年了。去年这个时候,笔者曾在媒体撰文《履职一年,为特区司局长们打打分》。转眼之间,又是一年,香港司局长的履职成色如何呢?
记得2022年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对第六届特区政府履职提出4点希望。习主席特别强调:“要转变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此后,打造“有为政府”成为行政长官李家超和新一届特区政府的不懈追求。
记得今年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参加全国两会政协港澳联组会议讨论时,重温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丁副总理着重指出,香港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快完成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立法,这是全香港社会的强烈共识和迫切愿望,是人心所向,民之所盼,是保障安全繁荣之法、保障长治久安之法。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立法是这一年的重要“功课”。
记得今年4月15日,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致辞中,再次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夏主任针对香港由治及兴提出“五个需要”的希望时讲到:“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今日之世界亦非昨日之世界。大家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在变局中打开香港发展的新天地。”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令香港各界产生强烈共鸣。
对照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检视,香港特区政府的司局长“有为”成色如何呢?
从国安条例立法看担当
这一年,香港特区完成了一件多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大事:制定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于今年3月23日生效。至此,香港国安法和香港国安条例共同构筑起来维护国家安全的防线。
完成国安条例立法,对于“一国两制”的香港实践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兹事体大,不仅中央满意,香港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也满意。商界领袖李泽钜等都曾公开表示,国安条例立法有利社会稳定,令香港的营商环境更好。
国安条例立法的准备工作早在一年前已启动,行政长官李家超指定由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和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牵头负责此事。
一年多来, 李家超亲历亲为,他和林定国、邓炳强带领政府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参考外国普通法地区的维护国家安全法律,梳理分析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薄弱环节,广泛征询法律专家意见,反复讨论条款的细节问题,最终拿出了一个高质量的国安条例咨询案。在今年2月份的公众咨询中,特区政府收到1.3万份意见,98.6%表示支持和提供正面意见。由此可见,市民对咨询案满意度很高。
今年3月,国安条例草案送立法会审议期间,林定国、邓炳强带领立法班子驻扎在立法会,通宵达旦地工作,及时修改有关条款,最终收到议员1000余条意见,形成了91个修正案。政府团队为推动条例立法积极作为,劳苦功高,值得点赞!
从重塑区议会看作为
这一年,香港对区议会进行了重塑。基本法97条提及“非政权区域组织”,职能是咨询和服务,并没有提及“区议会”,但过往数年,区议会野蛮生长,成为“乱港平台”。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2019年区议会选举时黑暴肆虐,乱象纷呈,当时有很多参选者“不需要政纲、不需要讲求理念、不需要地区服务经验”,只要喊几句反中乱港的口号便可以当选。他们当选后,没有真心实意服务社会,纯粹把区议会变成一个反中乱港的政治平台,这些场景市民仍然历历在目。
去年5月,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布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9月,李家超委任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出任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简称“资审会”)主席,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为资审会官守成员。
陈国基、曾国卫、邓炳强、麦美娟以对香港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听其言,观其行”,确保所有候选人都符合“拥护基本法、效忠特区”要求。临近“1210”选举日的一个月,麦美娟每日带领工作人员落区宣传,“扫街”发送宣传资料,呼吁市民投票。政府官员如此“下深水”“接地气”,更令不少市民惊叹。
如今,新一届区议会履职已经半年有余,成为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桥梁”、成为特区政府的帮手,履职效果不错。特区政府官员为区选做出的辛苦努力得到了回报。
从拼经济谋发展看能力
这一年,在外围环境并不理想,但香港拼经济、谋发展的成绩单还不错。今年一季度香港经济增长2.7%,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这意味著香港经济全面复苏。
能有如此效果,作为“操盘手”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劳苦功高。陈茂波财经经验丰富,工作作风务实,注重基层调研。疫后重振经济从哪里下手?陈茂波认为,短期:香港要稳住信心,减少外围因素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宣布香港楼市全面“撤辣”;中期:要“三抢”:抢企业、抢人才和抢资金;远期: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一年,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同副司长黄伟伦、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等人,不遗余力“跑国外”“跑内地”。
香港“抢人才”计划实施至今,已有14万人才获批来港;“抢企业”计划实施至今年5月,已有50间重点企业来港,合共投资超过400亿港元,创造超过1.3万个就业机会;“谋发展”同样有起色,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6月13日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小企业是香港很大的支柱,它们可以拿到的最多是700万港币的专项基金,来过渡市场挑战和资金难关。
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看作风
这一年,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子明显加快。特区政府的司局长“跑内地”已成为常态。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带队进京,拜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国家部委,就香港发展所需要中央支持的事宜进行汇报沟通,他还多次到上海、广东等省市,为香港与内地的合作铺路搭桥。
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叶文娟和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分别带队,参加国家事务研修班培训,并到内地多个省份考察学习,令政府政治委任官员和公务员队伍高层加深对国家重要政策和未来发展战略的了解,以助他们制订和落实政策措施,推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极力推动香港与内地的中小学建立“姊妹学校”,并到访多所内地高校,探寻大学之间的合作路径。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篇大文章,从短期看,融入越快,香港受益越大,这包括中央出台一系列惠港政策,拆除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各种“篱笆”;从中长期看,香港与内地的人心相通,有利于香港搭乘国家发展快车,对香港益处更大。李家超和政府团队深谙“融入”的重大意义,以时不我待的作风推进“融入”,是这一年的亮点。
从频繁的盛事活动看创新
这一年,香港的盛事活动堪称亮点。日前,李家超公布今年全年盛事加码超过210项,增幅超过四成。全年盛事预计吸引约170万人次旅客参与,为香港带来约72亿港元的消费额,经济增加价值约43亿港元。
成事在后,谋事在先。为谋划“盛事经济”,李家超和司局长们绞尽脑汁,如何从“引客来”到“留客在”、从“网红”到“长红”?政府团队废寝忘食地实地调研、夜以继日地外出考察。
如今,盛事经济活动已有起色,政府“搭台”及“导演”,业界和企业“唱戏”,寻找商机,为旅客提供更多、更新、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随著一个个活动的举行,香港“时时有惊喜、无处不旅游”正从理念变为现实。
如果说在第六届特区政府履职的第一年,还有个别政府高官找不到感觉,“下深水”不够。在第二年,司局长们整体上已进入角色,以“有为政府”的定位争做“有为官员”,大多数司局长都在不懈努力。应该说,这一年,司局长“有为”的成色开始足了。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18/d6cr3n1IfyU7sfaVRCxl9rTBOuWbIWm5YnO.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再过两个星期,第六届特区政府履职就要满两年了。去年这个时候,笔者曾在媒体撰文《履职一年,为特区司局长们打打分》。转眼之间,又是一年,香港司局长的履职成色如何呢?
记得2022年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对第六届特区政府履职提出4点希望。习主席特别强调:“要转变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此后,打造“有为政府”成为行政长官李家超和新一届特区政府的不懈追求。
记得今年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参加全国两会政协港澳联组会议讨论时,重温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丁副总理着重指出,香港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快完成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立法,这是全香港社会的强烈共识和迫切愿望,是人心所向,民之所盼,是保障安全繁荣之法、保障长治久安之法。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立法是这一年的重要“功课”。
记得今年4月15日,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致辞中,再次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夏主任针对香港由治及兴提出“五个需要”的希望时讲到:“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今日之世界亦非昨日之世界。大家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在变局中打开香港发展的新天地。”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令香港各界产生强烈共鸣。
对照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检视,香港特区政府的司局长“有为”成色如何呢?
从国安条例立法看担当
这一年,香港特区完成了一件多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大事:制定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于今年3月23日生效。至此,香港国安法和香港国安条例共同构筑起来维护国家安全的防线。
完成国安条例立法,对于“一国两制”的香港实践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兹事体大,不仅中央满意,香港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也满意。商界领袖李泽钜等都曾公开表示,国安条例立法有利社会稳定,令香港的营商环境更好。
国安条例立法的准备工作早在一年前已启动,行政长官李家超指定由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和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牵头负责此事。
一年多来, 李家超亲历亲为,他和林定国、邓炳强带领政府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参考外国普通法地区的维护国家安全法律,梳理分析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薄弱环节,广泛征询法律专家意见,反复讨论条款的细节问题,最终拿出了一个高质量的国安条例咨询案。在今年2月份的公众咨询中,特区政府收到1.3万份意见,98.6%表示支持和提供正面意见。由此可见,市民对咨询案满意度很高。
今年3月,国安条例草案送立法会审议期间,林定国、邓炳强带领立法班子驻扎在立法会,通宵达旦地工作,及时修改有关条款,最终收到议员1000余条意见,形成了91个修正案。政府团队为推动条例立法积极作为,劳苦功高,值得点赞!
从重塑区议会看作为
这一年,香港对区议会进行了重塑。基本法97条提及“非政权区域组织”,职能是咨询和服务,并没有提及“区议会”,但过往数年,区议会野蛮生长,成为“乱港平台”。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2019年区议会选举时黑暴肆虐,乱象纷呈,当时有很多参选者“不需要政纲、不需要讲求理念、不需要地区服务经验”,只要喊几句反中乱港的口号便可以当选。他们当选后,没有真心实意服务社会,纯粹把区议会变成一个反中乱港的政治平台,这些场景市民仍然历历在目。
去年5月,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布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9月,李家超委任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出任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简称“资审会”)主席,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为资审会官守成员。
陈国基、曾国卫、邓炳强、麦美娟以对香港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听其言,观其行”,确保所有候选人都符合“拥护基本法、效忠特区”要求。临近“1210”选举日的一个月,麦美娟每日带领工作人员落区宣传,“扫街”发送宣传资料,呼吁市民投票。政府官员如此“下深水”“接地气”,更令不少市民惊叹。
如今,新一届区议会履职已经半年有余,成为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桥梁”、成为特区政府的帮手,履职效果不错。特区政府官员为区选做出的辛苦努力得到了回报。
从拼经济谋发展看能力
这一年,在外围环境并不理想,但香港拼经济、谋发展的成绩单还不错。今年一季度香港经济增长2.7%,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这意味著香港经济全面复苏。
能有如此效果,作为“操盘手”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劳苦功高。陈茂波财经经验丰富,工作作风务实,注重基层调研。疫后重振经济从哪里下手?陈茂波认为,短期:香港要稳住信心,减少外围因素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宣布香港楼市全面“撤辣”;中期:要“三抢”:抢企业、抢人才和抢资金;远期: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一年,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同副司长黄伟伦、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等人,不遗余力“跑国外”“跑内地”。
香港“抢人才”计划实施至今,已有14万人才获批来港;“抢企业”计划实施至今年5月,已有50间重点企业来港,合共投资超过400亿港元,创造超过1.3万个就业机会;“谋发展”同样有起色,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6月13日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小企业是香港很大的支柱,它们可以拿到的最多是700万港币的专项基金,来过渡市场挑战和资金难关。
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看作风
这一年,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子明显加快。特区政府的司局长“跑内地”已成为常态。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带队进京,拜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国家部委,就香港发展所需要中央支持的事宜进行汇报沟通,他还多次到上海、广东等省市,为香港与内地的合作铺路搭桥。
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叶文娟和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分别带队,参加国家事务研修班培训,并到内地多个省份考察学习,令政府政治委任官员和公务员队伍高层加深对国家重要政策和未来发展战略的了解,以助他们制订和落实政策措施,推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极力推动香港与内地的中小学建立“姊妹学校”,并到访多所内地高校,探寻大学之间的合作路径。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篇大文章,从短期看,融入越快,香港受益越大,这包括中央出台一系列惠港政策,拆除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各种“篱笆”;从中长期看,香港与内地的人心相通,有利于香港搭乘国家发展快车,对香港益处更大。李家超和政府团队深谙“融入”的重大意义,以时不我待的作风推进“融入”,是这一年的亮点。
从频繁的盛事活动看创新
这一年,香港的盛事活动堪称亮点。日前,李家超公布今年全年盛事加码超过210项,增幅超过四成。全年盛事预计吸引约170万人次旅客参与,为香港带来约72亿港元的消费额,经济增加价值约43亿港元。
成事在后,谋事在先。为谋划“盛事经济”,李家超和司局长们绞尽脑汁,如何从“引客来”到“留客在”、从“网红”到“长红”?政府团队废寝忘食地实地调研、夜以继日地外出考察。
如今,盛事经济活动已有起色,政府“搭台”及“导演”,业界和企业“唱戏”,寻找商机,为旅客提供更多、更新、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随著一个个活动的举行,香港“时时有惊喜、无处不旅游”正从理念变为现实。
如果说在第六届特区政府履职的第一年,还有个别政府高官找不到感觉,“下深水”不够。在第二年,司局长们整体上已进入角色,以“有为政府”的定位争做“有为官员”,大多数司局长都在不懈努力。应该说,这一年,司局长“有为”的成色开始足了。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18/d6cr3n1IfyU7sfaVRCxl9rTBOuWbIWm5Yn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