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香港与内地的“双向奔赴”再次出现巨大落差。
据统计,在端午节开始前的上周五(6月7日)已有约30.6万人次经高铁西九龙站、港珠澳大桥及不同陆路口岸北上;周六(8日),有约46.6万人次北上;周日(9日)有约37.9万人次北上。三天时间约有115万人次港人北上内地。
端午前夕,本港也做足功课,期待3天吸引内地45万人次来港;但统计数字显示,总共约25.3万人次内地游客来港。不少店铺生意惨淡,食肆业感知最为明显,初步估计,端午假期,食肆生意额较去年减少三成。
香港与内地去年复关以来,已经历了两个清明节、两个端午节和一个中秋节小假期,两个“五一”长假和一个“十一黄金周”,现在看来,港人在假期北上消费已成趋势。从地理范围来看,已从深圳、广州、中山扩展到武汉、长沙、福州;从消费领域来看,已从旅游、餐饮、购物扩展到健康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与“北上消费”火爆场景相对应的是,内地游客来港的态势不温不火,不如预期。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港人北上消费潮?有人认为,这主要是汇率变化令港币增值所致。这固然是最直接的原因,但对香港和内地消费环境的认识不能就此止步,还有诸多问题值得观察、分析、反思。
“软硬联通”俱佳,北上闸门打开
2022年2月,1港元兑0.8元人民币;2024年5月,1港元兑0.93元人民币。这意味著“香港挣钱内地花”比两年前更划算。
由于香港实施的联系汇率制度,港币随美元波动。两年来,美元多轮强势加息,间接导致港币相对于人民币升值。香港居民持相同金额的港币,在内地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仅仅看到这一点还不够,还要看到香港与内地的“硬联通”和“软联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打开了互联互通的闸门。
深港高铁于2018年9月开通,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开通,其后就遇到了2019年的“修例风波”和随后的三年疫情。这两个重要通道真正发挥作用,还是去年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后。加之四年多来大湾区广东9市及内地的交通建设发展迅猛,不仅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已形成,而且大湾区连接全国的高铁、高速公路、飞机航线、轮船四通八达,辐射半径越来越长,香港与内地的“硬联通”今非昔比。
去年以来,香港与内地的“软联通”也加快步伐。比如,香港“八达通”推出“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计划,港人凭此卡可在内地超过336个城市搭乘有“交通联合”标志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超过3.8万条公交车线,以及48个城巿的地铁等轨道交通铁路和城巿渡轮使用。又比如“移动支付”问题,香港居民可通过内地银行账号直接绑定微信或支付宝等进行线上线下支付;同时,微信支付也支持通过回乡证等证件绑定外卡进行支付,这极大地方便了港人内地消费。再比如,大湾区的许多停车场,已完成港牌车自动识别系统、智能支付系统升级改造,车辆实现“秒进秒出”。
内地消费提升,满足多样需求
“北上消费”令人著迷,根本原因是内地消费水平明显提升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质优价廉。以往,内地商品给港人的印象是“价廉质低”;现在,内地商品早已蜕胎换骨,在市场洗礼中,那些质量低劣的商品早就被淘汰,严格的市场监管,也令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二是消费体验好。与香港相比,内地的商场宽敞大气,配套设施齐全,服务贴心。比如,逛商场走累了,会发现不远处就有按摩椅,扫一扫微信,即可使用。营业员笑脸相迎,无论你消费不消费,无论你操什么口音,都不会受到歧视。
三是服务创新层出不穷。比如, 深圳针对香港推行的跨境外卖。香港居民点深圳外卖,将地址填写在口岸附近,自己过去拿或者让亲友过去拿。内地现在也有一些两地通勤的人兼职做跨境外卖,或反向代购业务,给一定的手续费可以直接帮忙跨境送到指定位置。有些所购物品加上手续费,也比在香港买更便宜。
四是选择余地大。港人假期北上,不全是在广东消费,由于时间较为充足,交通便捷,许多人深入到武汉、福州、长沙等地。越是深入内地,越发现内地天地广阔,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游览不同地方的名胜古迹,体验不同风格的民宿,品尝不同风味的美食,购买各具特色的商品,这令长期看惯了高楼大厦的港人惊喜连连,感触颇深,赞叹不已。
“同台竞技”常态,“练好内功”破局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形成,香港与内地往来越来越便利,内地的交通条件越来越好。这些变化,实质上令香港和内地城市、特别是与大湾区城市“同台竞技”,香港要吸引内地游客,若还用昨天的眼光和思路,实在是行不通了!
香港的“夜缤纷”活动虽然规模不小,但创新还需放大,“维港烟花秀”属于“传统剧目”,来港游客顺便看看倒是可以,要让内地人专程来看,还需增加吸引力。
现在,内地许多城市的夜经济很活跃,夜景也让人眼花缭乱。上海外滩夜景、山城重庆立体式夜景,大气、上档次,广为人知;许多中小城市的夜景也别具一格。“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桂林市把自然山水与多彩灯光完美结合,营造出如梦仙境,令人流连忘返。而“烟花+无人机”点亮夜空,在内地也早已不新鲜。
再看香港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内地一些城市还是有差距。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成都的宽窄巷子,重庆的洪崖洞,都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令人印象深刻。香港哪个街区能够体现“中西文化交汇点”的特征呢?不是一下子能够搜寻的到的。除了“维港风光” “山顶缆车”,香港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停滞不前。
香港与大湾区乃至更多内地城市“同台竞技”已成常态,香港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内地、用老套路搞旅游、用老态度对待内地游客,必须苦练内功,破局创新!
其一,打“国际牌”。香港业界对内地游客的口味了解不深,推出的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其实,香港最大的特色是“国际化”,应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多多举办一些在内地看不到的国际文化体育活动和艺术展览,吸引内地高端消费群体来港。
其二,增“亲和力”。香港服务业的亲和力远远不如深圳和广州,特别是对粤语地区以外的内地游客,普遍不够热情,甚至经常出现歧视现象。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内地已不是过去的内地,香港也不是过去的香港。若真心吸引内地游客,就不能高高在上。特区政府推动“礼貌行动”,应成为港人的“自觉行动”。
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开闸门”是历史必然;到内地消费性价比高,港人“北上消费”是理性选择。搞活香港经济,需要向中央争取更多优惠政策,但最重要的是“练内功”、增魅力。
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致辞中指出:“香港由治及兴本质上就是一条创新变化之路。大家不能用昨天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势,不能用昨天的旧思维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回味夏宝龙的这段话,我们应增强识变、应变、求变的紧迫感。如何让香港成为“最靓的仔女”?这才是政府和业界应该做好的命题。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13/SVq7eIJowPtCV4jrfjTHGvN8zr7ilT6EcvO.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香港与内地的“双向奔赴”再次出现巨大落差。
据统计,在端午节开始前的上周五(6月7日)已有约30.6万人次经高铁西九龙站、港珠澳大桥及不同陆路口岸北上;周六(8日),有约46.6万人次北上;周日(9日)有约37.9万人次北上。三天时间约有115万人次港人北上内地。
端午前夕,本港也做足功课,期待3天吸引内地45万人次来港;但统计数字显示,总共约25.3万人次内地游客来港。不少店铺生意惨淡,食肆业感知最为明显,初步估计,端午假期,食肆生意额较去年减少三成。
香港与内地去年复关以来,已经历了两个清明节、两个端午节和一个中秋节小假期,两个“五一”长假和一个“十一黄金周”,现在看来,港人在假期北上消费已成趋势。从地理范围来看,已从深圳、广州、中山扩展到武汉、长沙、福州;从消费领域来看,已从旅游、餐饮、购物扩展到健康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与“北上消费”火爆场景相对应的是,内地游客来港的态势不温不火,不如预期。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港人北上消费潮?有人认为,这主要是汇率变化令港币增值所致。这固然是最直接的原因,但对香港和内地消费环境的认识不能就此止步,还有诸多问题值得观察、分析、反思。
“软硬联通”俱佳,北上闸门打开
2022年2月,1港元兑0.8元人民币;2024年5月,1港元兑0.93元人民币。这意味著“香港挣钱内地花”比两年前更划算。
由于香港实施的联系汇率制度,港币随美元波动。两年来,美元多轮强势加息,间接导致港币相对于人民币升值。香港居民持相同金额的港币,在内地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仅仅看到这一点还不够,还要看到香港与内地的“硬联通”和“软联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打开了互联互通的闸门。
深港高铁于2018年9月开通,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开通,其后就遇到了2019年的“修例风波”和随后的三年疫情。这两个重要通道真正发挥作用,还是去年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后。加之四年多来大湾区广东9市及内地的交通建设发展迅猛,不仅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已形成,而且大湾区连接全国的高铁、高速公路、飞机航线、轮船四通八达,辐射半径越来越长,香港与内地的“硬联通”今非昔比。
去年以来,香港与内地的“软联通”也加快步伐。比如,香港“八达通”推出“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计划,港人凭此卡可在内地超过336个城市搭乘有“交通联合”标志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超过3.8万条公交车线,以及48个城巿的地铁等轨道交通铁路和城巿渡轮使用。又比如“移动支付”问题,香港居民可通过内地银行账号直接绑定微信或支付宝等进行线上线下支付;同时,微信支付也支持通过回乡证等证件绑定外卡进行支付,这极大地方便了港人内地消费。再比如,大湾区的许多停车场,已完成港牌车自动识别系统、智能支付系统升级改造,车辆实现“秒进秒出”。
内地消费提升,满足多样需求
“北上消费”令人著迷,根本原因是内地消费水平明显提升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质优价廉。以往,内地商品给港人的印象是“价廉质低”;现在,内地商品早已蜕胎换骨,在市场洗礼中,那些质量低劣的商品早就被淘汰,严格的市场监管,也令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二是消费体验好。与香港相比,内地的商场宽敞大气,配套设施齐全,服务贴心。比如,逛商场走累了,会发现不远处就有按摩椅,扫一扫微信,即可使用。营业员笑脸相迎,无论你消费不消费,无论你操什么口音,都不会受到歧视。
三是服务创新层出不穷。比如, 深圳针对香港推行的跨境外卖。香港居民点深圳外卖,将地址填写在口岸附近,自己过去拿或者让亲友过去拿。内地现在也有一些两地通勤的人兼职做跨境外卖,或反向代购业务,给一定的手续费可以直接帮忙跨境送到指定位置。有些所购物品加上手续费,也比在香港买更便宜。
四是选择余地大。港人假期北上,不全是在广东消费,由于时间较为充足,交通便捷,许多人深入到武汉、福州、长沙等地。越是深入内地,越发现内地天地广阔,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游览不同地方的名胜古迹,体验不同风格的民宿,品尝不同风味的美食,购买各具特色的商品,这令长期看惯了高楼大厦的港人惊喜连连,感触颇深,赞叹不已。
“同台竞技”常态,“练好内功”破局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形成,香港与内地往来越来越便利,内地的交通条件越来越好。这些变化,实质上令香港和内地城市、特别是与大湾区城市“同台竞技”,香港要吸引内地游客,若还用昨天的眼光和思路,实在是行不通了!
香港的“夜缤纷”活动虽然规模不小,但创新还需放大,“维港烟花秀”属于“传统剧目”,来港游客顺便看看倒是可以,要让内地人专程来看,还需增加吸引力。
现在,内地许多城市的夜经济很活跃,夜景也让人眼花缭乱。上海外滩夜景、山城重庆立体式夜景,大气、上档次,广为人知;许多中小城市的夜景也别具一格。“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桂林市把自然山水与多彩灯光完美结合,营造出如梦仙境,令人流连忘返。而“烟花+无人机”点亮夜空,在内地也早已不新鲜。
再看香港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内地一些城市还是有差距。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成都的宽窄巷子,重庆的洪崖洞,都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令人印象深刻。香港哪个街区能够体现“中西文化交汇点”的特征呢?不是一下子能够搜寻的到的。除了“维港风光” “山顶缆车”,香港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停滞不前。
香港与大湾区乃至更多内地城市“同台竞技”已成常态,香港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内地、用老套路搞旅游、用老态度对待内地游客,必须苦练内功,破局创新!
其一,打“国际牌”。香港业界对内地游客的口味了解不深,推出的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其实,香港最大的特色是“国际化”,应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多多举办一些在内地看不到的国际文化体育活动和艺术展览,吸引内地高端消费群体来港。
其二,增“亲和力”。香港服务业的亲和力远远不如深圳和广州,特别是对粤语地区以外的内地游客,普遍不够热情,甚至经常出现歧视现象。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内地已不是过去的内地,香港也不是过去的香港。若真心吸引内地游客,就不能高高在上。特区政府推动“礼貌行动”,应成为港人的“自觉行动”。
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开闸门”是历史必然;到内地消费性价比高,港人“北上消费”是理性选择。搞活香港经济,需要向中央争取更多优惠政策,但最重要的是“练内功”、增魅力。
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致辞中指出:“香港由治及兴本质上就是一条创新变化之路。大家不能用昨天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势,不能用昨天的旧思维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回味夏宝龙的这段话,我们应增强识变、应变、求变的紧迫感。如何让香港成为“最靓的仔女”?这才是政府和业界应该做好的命题。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13/SVq7eIJowPtCV4jrfjTHGvN8zr7ilT6Ecv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