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联会调查发现,超过8成受访教师认为举办“中华文化学习体验活动”,有助提升学生学习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兴趣;近8成半人认为姊妹学校交流“增进对内地的认识和了解”。不过,不少同工反映人手及专业支援不足,并期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教学资源及专业培训。本会建议,配合爱国教育的推行,应举办更具趣味性及多元化的活动,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调查于5月中进行,收到588位在职教师的回应。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表示学校已参与姊妹学校交流,当中逾8成教师指学校曾与姊妹学校举办“探访/考察”活动。得著方面,近8成半受访者认为可以“增进对内地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分别近7成人认为可“扩阔学生视野”和“提升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反映姊妹学校交流对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正面的作用。副主席王惠成表示,现时学校常安排学生到内地进行考察交流,须抽调大量教师人手随团,比例常达到1:10的情况,因此会增加老师的压力,希望特区政府了解并提供更多支援。
此外,超过8成同工建议举办“中华文化学习体验活动”(82%),以提升学生学习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兴趣;其次是举办“内地交流考察活动”(79.6%)及“参观本地的历史文化遗迹”(74.5%),分别各有逾7成人支持。近9成受访者认为可在校内加强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是加强“祖国的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和标志”等,结合课堂内外,达到相辅相成之效。
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早前表明,会以今年国庆75周年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部分受访者均提到可举办内地交流团、国情展,也有不少人建议举办问答、标语创作、歌唱、绘画、校际国情问答比赛或亲子嘉年华等活动;有受访同工表示可趁十一国庆,在校内甚至到北京观看升旗礼。
对于现时学校推行爱国主义教育遇到的挑战,近6成受访者表示是“人手不足”,其次是“难以量度爱国教育的成效”(57.1%);“课时不足”(53.4%)、“缺乏相关教材和资料”(53.4%)和“专业培训不足”(48.6%)亦是不少受访者的困难。教联会主席黄锦良表示,很多学校都在开展爱国教育的工作,教育局也一直提供相关支持,但前线教师本身已承担大量工作,加上要推动爱国教育,或会让学校觉得人手不足。 近7成受访者希望政府能“提供不同年级学生或更有趣的教案及资源”“和”开发互动性教材“,其次是”安排到校专业培训“(59.9%)和”线上线下国安讲座“(55.4%),以提升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质素和成效。
逾7成受访者期望,教联会可以”为学校提供不同学科及年级的教材“,亦有逾半数受访者期望本会协助”加强爱国教育的教师专业培训“、”举办内地考察活动“、”提供到校专业支援“,以及”举办更多教学经验分享会“等。
事实上,教联会一直致力推动爱国教育,多年来均在有关方面深耕细作,积极配合国家及特区政府的施政方针。本会的爱国教育支援中心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国情和国安教育的支援,近5成受访者称参加过”国情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升旗队训练“及”教师发展日到校专题讲座“等。日后,教联会亦将会继续为教师提供各项相关的活动及培训。
综合是次调查,本会认为爱国教育活动须更具趣味性,例如邀请国家航天员、体育健将、抗战老兵等对国家有重大成就的人物,举行大型线上线下分享会;教师之间也可举行国情问答比赛、增加现职教师到内地交流的机会,加强师生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此外,亦要提供更多互动教材及教案,提升爱国教育的学与教效能。
黄锦良表示,国家已选出香港首位载荷专家,令学生了解到参与国家伟大的成就并非遥不可及。教联会爱国教育支援中心正建构首个”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基地将于7月6日举行揭幕,届时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国家航天成就,进一步提升对国家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