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香港野鸽数量不断增加,成为社区关注焦点。经过多年酝酿,立法会在五月廿二日最终三读通过了《2023年野生动物保护(修订)条例草案》,该条例将于二零二四年八月一日正式生效。《条例》将禁止喂饲野生动物的规定扩展涵盖至野鸽,非法喂饲行为的最高刑罚也从原来的一万元提升至罚款十万元及监禁一年。此外,《条例》还引入定额罚款机制,违规者将面临五千元的罚款。
立法管控喂饲野鸽 维护市区生态平衡
《2023年野生动物保护(修订)条例草案》委员会主席、立法会议员李世荣表示,通过今次修订能够提高阻吓性,借此有效解决喂饲野鸽所造成的生态及环境问题。喂饲野鸽会改变牠们的觅食行为,增加传播疾病和寄生虫的风险,削弱野鸽的求生能力,并且导致生态失衡,威胁野鸽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存亡。此外,喂饲野鸽的行为往往在公众地方进行,也会引发公共卫生问题。
建立合法喂鸽点 引导鸽群回归自然
南区区议员张伟楠指出,在他所服务的区域内,出现了一些关于野生鸽子管理的问题。目前有市民会随意喂饲野生鸽子,导致牠们渐渐失去自然觅食的能力,反而引导牠们聚集在人口密集的市区,造成了环境卫生的威胁和居民生活的困扰。

为此,张伟楠建议政府可以在一些人烟稀少、接近大自然的地区,如郊野公园或保育区附近设立定期合法的鸽子喂养点。这样除了可以杜绝随意喂饲,还能引导鸽子迁移到更适合牠们生存的环境中,让牠们重拾自然觅食的习性。此外,在一些树木较多的地区,如薄扶林,也可以兴建鸽舍来吸引鸽子迁移。通过这种“引渡”的方式,最终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共融共存。
加强执法遏制随意喂鸟行为
改善社区环境卫生
南区区议员林咏欣则表示,居民喂饲野生动物的习惯,虽出于善意,然则会对社区环境造成诸多危害。这种行为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引发传染病的风险;剩余的食物残渣会吸引蟑螂、老鼠等害虫聚集,增加清洁人员的工作量。此外,被喂饲成习惯的野鸽会经常聚集在特定地点,其粪便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为遏制这一问题,林咏欣建议,可参考一些国家的做法,在黑点地区设置大型告示牌,提醒市民不要胡乱喂饲鸟类,并明确列出违规罚则,如罚款甚至监禁。同时,在重点区域增设监控设备,加强执法力度。透过这种潜在的威慑效果,加上更有力的法律手段,相信能够引起市民的重视,从而改善社区环境。
私人屋苑内执法受限
通过修法加强管控能力
南区区议员黄雨程表示,由于大部分私人屋苑均设有管理处负责管理,政府部门在这些范围内的执法权力相对有限,很难直接进入管控。以往法例在私人屋苑内也难以有效执行,管理处和政府部门往往只能采取劝告的方式,而无法真正进行执法干预。这是因为之前法律尚未赋予相关部门足够的权力,难以要求居民配合停止喂饲行为。而现在相关法例修订后,政府增加了执法部门执法权力,即使有人在私人楼宇范围内触犯上述法例仍可执法,这可有效防止居民胡乱喂饲野鸽。

黄雨程又认为,通过加强公众教育,培养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大家自发参与监督,也是重要的一环。只有完善法制和管理措施,形成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野生鸽子所带来的社区卫生难题。
杜绝胡乱喂养野鸽 维护社区生态平衡

总括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部分市民在公共场所胡乱喂养野鸽,加上野鸽不断繁殖,导致鸽子数量失衡,影响环境卫生和生态平衡。遏制野鸽数量失衡需要政府、社区、市民各方通力合作,杜绝胡乱喂饲野鸽行为。政府现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罚款标准,目的是希望市民能自觉保护环境,维护社区的生态平衡。
来源:《港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