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宝林、马超
高质量睡眠是健康的保障。3年大疫,睡眠障碍好像后遗症,俨然成为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 根据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80.5%人群存在睡眠困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拥有“高质量”睡眠越来越难,约一半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该趋势呈现年轻化。如何睡好觉,怎样才算睡好觉?本篇基于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一些中医治疗方法和体会。
人的一生,约1/3时间都在睡觉,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好的床,不能太软不能太硬。床头朝东西,对事业有帮助;南北对健康有帮助。正常人睡眠7-8小时,老年人5-7小时。老年人睡得太多,临床称之为嗜睡,也并不好。睡眠,甚至可以决定长寿指数。
睡眠,数量不能代表质量。好的睡眠,可以修复身体,对于很多疾病治愈有帮助。我们临床治疗忧郁症与阿尔茨海默症效果彰显,主要在睡眠上下了很大功夫。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症”,指经常不能得到好的睡眠。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种。和与忧郁症、焦虑症有密切关系。魂不守舍、心神不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睡眠不足,以及睡眠后不能消除疲劳、不能恢复体力。睡眠中时醒时睡、辗转难眠、往事涌上心头。或者醒后不能再睡,亦或彻夜不眠。
根据八纲辨证和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辩证,失眠总体分为虚实两类。
(一)虚症
第一类,心虚肝郁证。心气虚(四肢倦怠、懒言、多梦神不守舍)和心血虚(不能藏神,神不守舍则不能眠,内热导致心、肝阴虚,一般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证治准绳·不寐》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此型多证见虚劳烦躁不眠、心悸盗汗、头晕目眩、口舌乾燥,舌象多为红,苔多为薄黄或黄腻。治则为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代表方剂为酸枣仁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先祖吴鞠通在此基础上多有化裁:炒枣仁24克,川穹12克,茯苓12克,知母10克,甘草6克(根据情况加夜交藤或合欢皮、香附、柴胡、芒硝,要因人因时因地加减化裁)。酸枣仁为君药,养肝血宁心神;川穹为血中气药,可穿越脑血屏障。
第二类,心脾两虚证。七情致病,心主神志,心为脾之母,此型为思虑过度、劳心伤心脾导致心血不足,或吐泻,或暴饮暴食,使脾胃失和,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致使心脑脾出现紊乱而不眠。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 曰:“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此证多见于多梦易醒,心烦易燥,头晕耳鸣,面色少华,饮食无味,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则为补益心血,健脾养心。代表方剂为归脾汤。吴氏医学化裁为:党参(或西洋参)12克,黄芪24克,白术6克,当归10克,炙甘草6克,木香6克,香附12克,茯神24克,远志12克,柏子仁10克,大枣劈3枚。该方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定志安神,心血脾神得以和合,母子(心脾)相望互守。临床上,我们也单用“二仁”(酸枣仁、柏子仁),用于青少年类似高考压力大导致的失眠多梦。
第三类,心肾不交证。素体虚弱、久病成因、肾阴耗损、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亢,补之过急、心火内置、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之不宁,因而不寐。《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证多见于心烦不寐,心神不宁,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乾舌燥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综仲景先师之法,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代表方是黄连阿胶汤,交泰丸,黄连肉桂。先祖也用黄连阿胶汤。吴师加减化裁:黄连6克,黄芩12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当归12克,炒枣仁24克,夜交藤24克,知母10克,生龙骨24克,生牡蛎24克。可以达到梦寐眠求的作用。
(二)实证
第一类,痰浊内扰证。痰热上扰胃,气不和以致不得安眠。《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阐明该病机,脉滑数,舌苔黄腻,一般都属于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宿食痰火,造成该症状。治则是和中安神、化痰利窍。药方以黄连温胆汤化裁为: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枳壳、竹茹(心神不宁)或淡竹叶(夜不能寐),黄连6克、石菖蒲24克、远志12克,茯神24克,炒枣仁24克,夜交藤24克,生龙骨24克,牡蛎24克,最后二味先煎10分钟。半夏为君药,降逆和胃,燥湿化痰,对表里不和、默默不欲饮食而导致失眠有效。竹茹为臣,化痰除烦。枳壳,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黄连,清心火除烦。石菖蒲远志茯神,化痰开窍凝神。龙骨牡蛎镇静安神。
诸药合用,能使痰热得清,中焦无滞,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可畅中焦通达中焦。
第二类,肝郁气滞证。此型多因情志所伤,忧郁,肝怒不畅,肝失调达。气血升降失和而导致肝郁气滞,伤及心脾。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而不能寐。《普济本事方·卷一》中记载:“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能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证型多见于不寐,心情抑郁,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两肋胀满,脘腹满闷嗳气,善太息,头晕乏力,食少纳呆,大便干稀不不调,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是细弦。
治则是疏肝解郁,健脾安神,方剂是加味逍遥散(详见《紫荆养生》2023冬季刊),化裁为:当归12克,白芍20克,黄芩9克,柴胡6克,茯苓12克,白术20克,炙甘草6克,薄荷3克,石菖蒲24克,远志24克。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当归活血化瘀,补血行气。白术健脾益气,培土荣木。茯苓健脾利湿,还心神以宁静。补心神,安定志,使运化有泉,气血有源,健脾养肝。使魂归七窍,魂归其位,是该方子的要点。肝脾同治,气血兼顾,肝气得舒,肝郁得解,肝血得复,脾气得健,心神得养,睡眠则可复常。
第三类,肝郁内阻证。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三者兼顾,才能畅脾神利肝胆去湿热。《丹溪心法》卷三-六郁曰: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心情不好的情况下,气血失和,失眠心烦,心情抑郁、焦虑恐惧,胸闷、心慌、气短、头晕,坐卧不宁,注意力不集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为:柴胡10克,黄芩12克,半夏20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生龙骨牡蛎各24克,石昌蒲24克,远志12克,茯神24克,炒枣仁24克。诸药配伍,共奏和解舒肌,通阳化痰,共振安神之效。
疫后失眠
该症疫后普遍,我们总结四类类:
(一)对于烦躁失眠易怒,尤其是深睡眠不好,心肾不交,我们主要用交泰丸:黄连、肉桂、黄连6克,然后肉桂9克。
(二)对于失眠,口舌乾燥,头晕耳鸣的,肝郁血虚,木不入土,肝胃不和,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一般用6-9克就可以。
(三)对于失眠、气短、乏力、神不守舍,痰浊困脾。用归脾丸。
(四)对于失眠、食欲纳呆、大便不调,脾虚纳滞肝郁血瘀,用血府逐瘀汤。
上述方若效果不理想,吴氏医学惯加芒硝粉(约3克,因人而异),效果佳,是吴氏医学治疗失眠点睛之药。
另分享四个治疗失眠穴位(可按可针):印堂、百会、攒竹、神门穴。亦可灸足三里神门。以及食疗方:山药(60克)芹菜(60克)粥、桂圆大枣茶、酸枣仁茶。
备注:
临证之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用药,如心情抑郁者,有时用丹参、郁金、合欢皮,以清心安神;悲伤欲哭者,用百合、浮小麦、大枣,以清心安神;神经不宁者,用炒枣仁、夜交藤、生龙骨、生牡蛎,意在重镇养心安神。精神恍惚者,记忆力减退,则用石菖蒲、远志、龟板,以宁心益智,浅镇安神。更年期综合症者,用桑叶、浮小麦、石斛。惊悸者,用酸枣仁、柏子仁。头晕耳鸣者,加天麻、钩藤,以平肝潜阳。
临床要点——辩证施治。靶向治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更有利于疗效。在治疗原则上,我们要根据病情的标本的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抓主症主病。临证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一定要灵活加减用药,尊古方,而不拘泥于古方,拆屋建瓴。正如《灵枢邪客篇》所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此外,祝由也有奇效。要开导病人,保持心情乐观的情绪,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起床前、睡觉前先想自己最喜欢的人、颜色和音乐。现代医学藉助心理学、精神科等结合中医,共同治疗情绪疾病。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5/4ETNcCb0Uxic1rIDarZTaWxNyPoxg5IXJfT.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 | 吴宝林、马超
高质量睡眠是健康的保障。3年大疫,睡眠障碍好像后遗症,俨然成为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 根据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80.5%人群存在睡眠困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拥有“高质量”睡眠越来越难,约一半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该趋势呈现年轻化。如何睡好觉,怎样才算睡好觉?本篇基于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一些中医治疗方法和体会。
人的一生,约1/3时间都在睡觉,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好的床,不能太软不能太硬。床头朝东西,对事业有帮助;南北对健康有帮助。正常人睡眠7-8小时,老年人5-7小时。老年人睡得太多,临床称之为嗜睡,也并不好。睡眠,甚至可以决定长寿指数。
睡眠,数量不能代表质量。好的睡眠,可以修复身体,对于很多疾病治愈有帮助。我们临床治疗忧郁症与阿尔茨海默症效果彰显,主要在睡眠上下了很大功夫。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症”,指经常不能得到好的睡眠。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种。和与忧郁症、焦虑症有密切关系。魂不守舍、心神不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睡眠不足,以及睡眠后不能消除疲劳、不能恢复体力。睡眠中时醒时睡、辗转难眠、往事涌上心头。或者醒后不能再睡,亦或彻夜不眠。
根据八纲辨证和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辩证,失眠总体分为虚实两类。
(一)虚症
第一类,心虚肝郁证。心气虚(四肢倦怠、懒言、多梦神不守舍)和心血虚(不能藏神,神不守舍则不能眠,内热导致心、肝阴虚,一般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证治准绳·不寐》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此型多证见虚劳烦躁不眠、心悸盗汗、头晕目眩、口舌乾燥,舌象多为红,苔多为薄黄或黄腻。治则为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代表方剂为酸枣仁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先祖吴鞠通在此基础上多有化裁:炒枣仁24克,川穹12克,茯苓12克,知母10克,甘草6克(根据情况加夜交藤或合欢皮、香附、柴胡、芒硝,要因人因时因地加减化裁)。酸枣仁为君药,养肝血宁心神;川穹为血中气药,可穿越脑血屏障。
第二类,心脾两虚证。七情致病,心主神志,心为脾之母,此型为思虑过度、劳心伤心脾导致心血不足,或吐泻,或暴饮暴食,使脾胃失和,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致使心脑脾出现紊乱而不眠。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 曰:“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此证多见于多梦易醒,心烦易燥,头晕耳鸣,面色少华,饮食无味,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则为补益心血,健脾养心。代表方剂为归脾汤。吴氏医学化裁为:党参(或西洋参)12克,黄芪24克,白术6克,当归10克,炙甘草6克,木香6克,香附12克,茯神24克,远志12克,柏子仁10克,大枣劈3枚。该方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定志安神,心血脾神得以和合,母子(心脾)相望互守。临床上,我们也单用“二仁”(酸枣仁、柏子仁),用于青少年类似高考压力大导致的失眠多梦。
第三类,心肾不交证。素体虚弱、久病成因、肾阴耗损、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亢,补之过急、心火内置、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之不宁,因而不寐。《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证多见于心烦不寐,心神不宁,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乾舌燥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综仲景先师之法,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代表方是黄连阿胶汤,交泰丸,黄连肉桂。先祖也用黄连阿胶汤。吴师加减化裁:黄连6克,黄芩12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当归12克,炒枣仁24克,夜交藤24克,知母10克,生龙骨24克,生牡蛎24克。可以达到梦寐眠求的作用。
(二)实证
第一类,痰浊内扰证。痰热上扰胃,气不和以致不得安眠。《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阐明该病机,脉滑数,舌苔黄腻,一般都属于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宿食痰火,造成该症状。治则是和中安神、化痰利窍。药方以黄连温胆汤化裁为: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枳壳、竹茹(心神不宁)或淡竹叶(夜不能寐),黄连6克、石菖蒲24克、远志12克,茯神24克,炒枣仁24克,夜交藤24克,生龙骨24克,牡蛎24克,最后二味先煎10分钟。半夏为君药,降逆和胃,燥湿化痰,对表里不和、默默不欲饮食而导致失眠有效。竹茹为臣,化痰除烦。枳壳,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黄连,清心火除烦。石菖蒲远志茯神,化痰开窍凝神。龙骨牡蛎镇静安神。
诸药合用,能使痰热得清,中焦无滞,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可畅中焦通达中焦。
第二类,肝郁气滞证。此型多因情志所伤,忧郁,肝怒不畅,肝失调达。气血升降失和而导致肝郁气滞,伤及心脾。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而不能寐。《普济本事方·卷一》中记载:“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能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证型多见于不寐,心情抑郁,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两肋胀满,脘腹满闷嗳气,善太息,头晕乏力,食少纳呆,大便干稀不不调,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是细弦。
治则是疏肝解郁,健脾安神,方剂是加味逍遥散(详见《紫荆养生》2023冬季刊),化裁为:当归12克,白芍20克,黄芩9克,柴胡6克,茯苓12克,白术20克,炙甘草6克,薄荷3克,石菖蒲24克,远志24克。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当归活血化瘀,补血行气。白术健脾益气,培土荣木。茯苓健脾利湿,还心神以宁静。补心神,安定志,使运化有泉,气血有源,健脾养肝。使魂归七窍,魂归其位,是该方子的要点。肝脾同治,气血兼顾,肝气得舒,肝郁得解,肝血得复,脾气得健,心神得养,睡眠则可复常。
第三类,肝郁内阻证。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三者兼顾,才能畅脾神利肝胆去湿热。《丹溪心法》卷三-六郁曰: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心情不好的情况下,气血失和,失眠心烦,心情抑郁、焦虑恐惧,胸闷、心慌、气短、头晕,坐卧不宁,注意力不集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为:柴胡10克,黄芩12克,半夏20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生龙骨牡蛎各24克,石昌蒲24克,远志12克,茯神24克,炒枣仁24克。诸药配伍,共奏和解舒肌,通阳化痰,共振安神之效。
疫后失眠
该症疫后普遍,我们总结四类类:
(一)对于烦躁失眠易怒,尤其是深睡眠不好,心肾不交,我们主要用交泰丸:黄连、肉桂、黄连6克,然后肉桂9克。
(二)对于失眠,口舌乾燥,头晕耳鸣的,肝郁血虚,木不入土,肝胃不和,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一般用6-9克就可以。
(三)对于失眠、气短、乏力、神不守舍,痰浊困脾。用归脾丸。
(四)对于失眠、食欲纳呆、大便不调,脾虚纳滞肝郁血瘀,用血府逐瘀汤。
上述方若效果不理想,吴氏医学惯加芒硝粉(约3克,因人而异),效果佳,是吴氏医学治疗失眠点睛之药。
另分享四个治疗失眠穴位(可按可针):印堂、百会、攒竹、神门穴。亦可灸足三里神门。以及食疗方:山药(60克)芹菜(60克)粥、桂圆大枣茶、酸枣仁茶。
备注:
临证之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用药,如心情抑郁者,有时用丹参、郁金、合欢皮,以清心安神;悲伤欲哭者,用百合、浮小麦、大枣,以清心安神;神经不宁者,用炒枣仁、夜交藤、生龙骨、生牡蛎,意在重镇养心安神。精神恍惚者,记忆力减退,则用石菖蒲、远志、龟板,以宁心益智,浅镇安神。更年期综合症者,用桑叶、浮小麦、石斛。惊悸者,用酸枣仁、柏子仁。头晕耳鸣者,加天麻、钩藤,以平肝潜阳。
临床要点——辩证施治。靶向治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更有利于疗效。在治疗原则上,我们要根据病情的标本的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抓主症主病。临证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一定要灵活加减用药,尊古方,而不拘泥于古方,拆屋建瓴。正如《灵枢邪客篇》所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此外,祝由也有奇效。要开导病人,保持心情乐观的情绪,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起床前、睡觉前先想自己最喜欢的人、颜色和音乐。现代医学藉助心理学、精神科等结合中医,共同治疗情绪疾病。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5/4ETNcCb0Uxic1rIDarZTaWxNyPoxg5IXJf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