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清语
广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这种全称为“广州织金彩瓷”的非遗技术以其华丽严谨的风格闻名寰球。香港唯一的广彩瓷厂“粤东磁厂”已历近百年风雨,在与厂长曹志雄及广彩艺术家曹叶正娇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一窥香港非遗“广彩”的历史渊源,这家老厂的辉煌底蕴以及香港老手艺的重生新路。
联结世界的China:广彩传奇
“广彩是一种外销瓷。”粤东磁厂第三代传人曹志雄如此介绍广彩的历史。“清朝乾隆时候开放广州一口通商,香港尚未开埠,那时候的广州是中国最繁盛的港口。”柔软的笔尖轻触细腻的白瓷,五彩的颜色顺著墨线蔓延、生长,堆叠出寓意吉祥的中国传统纹路,抑或地球另一端某家外国公司的优雅标志。在彩瓷师傅们的手中,一件件纯白的瓷器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身份,世界各地的文化在白色的瓷器上相聚、碰撞。
广彩的兴盛植根于陶土、匠心,更植根于环球贸易。随著雍正时期粉彩技艺的成熟,越来越多由外国公司或私人订制的纹章彩瓷及各式器具随著海上丝绸之路航行至世界各地。景德镇等内陆瓷器产区因为交通及语言不便,与外国客户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便采取了将未经装饰的白瓷胎运至广州,再在广州当地进行上色、入彩炉再次烧制等工序的方法,经由此种特殊程序塑造而成的广彩兼具中西风格,并吸收了西洋画珐瑯工艺,为彼时的广州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及活泼开放的文化氛围。
96年前,粤东磁厂的初代创始人曹侣松从广州来到香港,开设了香港第一家手绘广彩瓷厂,并带来了许多技术高超的广州工匠,由此打开了“港彩”的历史。粤东磁厂的经营模式也承袭了广彩的生产方式,由工匠手绘彩瓷。“我阿爷看中香港有很好的市场,就请了很多广州师傅来香港。”曹志雄提到,粤东磁厂生产的瓷器做工精致,吸引了诸多社会名流和外国公司购买,太古洋行、美斯百货、半岛酒店等公司都曾向粤东磁厂订购瓷器,米高.嘉道理及彭定康等人亦是粤东磁厂的客户,港彩中最具代表性的“督花”纹样则来自于港督麦理浩夫人的订制,由土耳其花纹演变而来。
时至今日,广彩仍然有其不会消散的魅力。许多外国及内地顾客来到粤东磁厂的厂房抑或通过网上订购的方式采购瓷器,将彩瓷作为送给亲友的礼物。2024年2月农历新年期间,法国驻港澳总领事杜丽缇 (Christile Drulhe) 亦曾到访粤东磁厂,选购新年瓷器。
从广彩到港彩,从三百年前广州林立的彩瓷作坊到如今粤东磁厂这般的闹市遗珍,一代代广东工匠们在白色的瓷胎上绘制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织金画卷。
工厂里的老香港:粤东磁厂漂流记
“都变成一种使命啦。”当记者问起为何他会坚持这门行当时,曹志雄先生这么回答。在时代的冲刷之下,仅有少数几家百年老厂仍植根香港,粤东磁厂正是其中之一。“我爷爷(开设的)是1928年第一间广州厂,做仿古粉彩。”彼时尚名为“锦华隆广彩瓷厂”的粤东磁厂,最初建于九龙城隔坑村道,揭开了香港瓷业的繁荣时代,在最鼎盛的时期曾有约三百名工人。1941年香港沦陷后,锦华隆广彩瓷厂相继搬迁至大坑东、大窝坪,并改名“粤东磁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瓷业进入了最为繁盛的时期,粤东磁厂也在长洲等不同地区开设厂房。曹先生自述,他1956年来到香港,自小就在厂里长大。“我们和当时的工友同吃同住,差不多像一家人一样。”曹志雄向记者说起曾经的粤东磁厂,像是在说起一个曾经的家。对曾经的香港工人们来说,制瓷、绘瓷是职业、手艺,似乎更是一种归属与回忆。
1985年,香港瓷器制造业逐渐向内地转移,因为主要客户多来自欧美国家,粤东磁厂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在九龙湾的大厦之中,成为香港硕果仅存的百年瓷器老厂。粤东磁厂的瓷器生产方式也逐渐从人工手绘变为了贴花,如今的产品多在电脑上先设计好,打印后再于白瓷上进行贴花、描红、烧制。随著生产方式的转变,彩瓷师傅们也由曾经的数百、数十人变为了寥寥几人。浪潮退去之后,厂房内层层堆叠的无数瓷器已成了香港制造业与广东文化的独特记忆。
文化新生:老手艺的出路
以粤东磁厂为代表的一系列老厂,凭藉独具特色的商品塑造了曾经的“港风”,新时代的来临是否会让他们成为蒙尘的遗珍?这是一个需要所有人一起探索的答案,而粤东磁厂对时代的提问已作出了积极的答复。
随著“广彩”被确立为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粤东磁厂中的瓷器也不再仅仅是商品,更以文化的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心灵。在采访的中途,曹志雄先生的妻子曹叶正娇也加入了对话。曹叶正娇擅长广彩手绘瓷画、油画、水彩画、中国水墨画等,是一位创意艺术家,亦是粤东瓷厂第三代传承人,正与丈夫、女儿一同开阔磁厂新路。粤东磁厂曾于2020年在尖沙咀诚品书店举办短期展览及工作坊,由二人一起教授客人学习釉上彩技法。在客人的建议下,她成为了香港首位广彩导师,并在这之后不断开办工作坊,让非遗成为一种鲜活的体验。
除了创办工作坊传播港彩文化以外,粤东磁厂在各大展会上亦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港才港艺·香港非遗展”中,粤东磁厂的作品更走入了大湾区内地城市,带著在香港淬炼出的独特色彩,重回自己的发源地。
为更好地与各界合作,粤东磁厂设立了“港彩瓷缘”品牌,并与国外艺术家合作,推出了限量版港彩啤酒杯、全球首款港彩手机壳等文创产品。“港彩”的独特风格,正以全新的模样走入世界各地的千家万户。
粤东磁厂的第四代传承人曹嘉彦于2018年开始接手瓷厂事宜,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专业的她如今已成了粤东磁厂的主要设计师、画师,并身兼数职,与父母一同经营磁厂,在曹叶正娇开设的工作坊中,她也作为助手协助母亲推广港彩文化。
港彩的故事并未因时代的变化而走向终结,粤东磁厂亦并非上个时代的蒙尘遗珠,而是如数百年前勇于变化、融合的彩瓷师傅们一般,正不断探索著人们的新需要,生长出世界所需的纹路,并于浪潮之中保持著自身的洁白底色。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粤东磁厂Facebook,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6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3/e4ECJCuL3powJomcpNs4SJ9eZJDodufxcwU.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本刊记者 张清语
广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这种全称为“广州织金彩瓷”的非遗技术以其华丽严谨的风格闻名寰球。香港唯一的广彩瓷厂“粤东磁厂”已历近百年风雨,在与厂长曹志雄及广彩艺术家曹叶正娇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一窥香港非遗“广彩”的历史渊源,这家老厂的辉煌底蕴以及香港老手艺的重生新路。
联结世界的China:广彩传奇
“广彩是一种外销瓷。”粤东磁厂第三代传人曹志雄如此介绍广彩的历史。“清朝乾隆时候开放广州一口通商,香港尚未开埠,那时候的广州是中国最繁盛的港口。”柔软的笔尖轻触细腻的白瓷,五彩的颜色顺著墨线蔓延、生长,堆叠出寓意吉祥的中国传统纹路,抑或地球另一端某家外国公司的优雅标志。在彩瓷师傅们的手中,一件件纯白的瓷器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身份,世界各地的文化在白色的瓷器上相聚、碰撞。
广彩的兴盛植根于陶土、匠心,更植根于环球贸易。随著雍正时期粉彩技艺的成熟,越来越多由外国公司或私人订制的纹章彩瓷及各式器具随著海上丝绸之路航行至世界各地。景德镇等内陆瓷器产区因为交通及语言不便,与外国客户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便采取了将未经装饰的白瓷胎运至广州,再在广州当地进行上色、入彩炉再次烧制等工序的方法,经由此种特殊程序塑造而成的广彩兼具中西风格,并吸收了西洋画珐瑯工艺,为彼时的广州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及活泼开放的文化氛围。
96年前,粤东磁厂的初代创始人曹侣松从广州来到香港,开设了香港第一家手绘广彩瓷厂,并带来了许多技术高超的广州工匠,由此打开了“港彩”的历史。粤东磁厂的经营模式也承袭了广彩的生产方式,由工匠手绘彩瓷。“我阿爷看中香港有很好的市场,就请了很多广州师傅来香港。”曹志雄提到,粤东磁厂生产的瓷器做工精致,吸引了诸多社会名流和外国公司购买,太古洋行、美斯百货、半岛酒店等公司都曾向粤东磁厂订购瓷器,米高.嘉道理及彭定康等人亦是粤东磁厂的客户,港彩中最具代表性的“督花”纹样则来自于港督麦理浩夫人的订制,由土耳其花纹演变而来。
时至今日,广彩仍然有其不会消散的魅力。许多外国及内地顾客来到粤东磁厂的厂房抑或通过网上订购的方式采购瓷器,将彩瓷作为送给亲友的礼物。2024年2月农历新年期间,法国驻港澳总领事杜丽缇 (Christile Drulhe) 亦曾到访粤东磁厂,选购新年瓷器。
从广彩到港彩,从三百年前广州林立的彩瓷作坊到如今粤东磁厂这般的闹市遗珍,一代代广东工匠们在白色的瓷胎上绘制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织金画卷。
工厂里的老香港:粤东磁厂漂流记
“都变成一种使命啦。”当记者问起为何他会坚持这门行当时,曹志雄先生这么回答。在时代的冲刷之下,仅有少数几家百年老厂仍植根香港,粤东磁厂正是其中之一。“我爷爷(开设的)是1928年第一间广州厂,做仿古粉彩。”彼时尚名为“锦华隆广彩瓷厂”的粤东磁厂,最初建于九龙城隔坑村道,揭开了香港瓷业的繁荣时代,在最鼎盛的时期曾有约三百名工人。1941年香港沦陷后,锦华隆广彩瓷厂相继搬迁至大坑东、大窝坪,并改名“粤东磁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瓷业进入了最为繁盛的时期,粤东磁厂也在长洲等不同地区开设厂房。曹先生自述,他1956年来到香港,自小就在厂里长大。“我们和当时的工友同吃同住,差不多像一家人一样。”曹志雄向记者说起曾经的粤东磁厂,像是在说起一个曾经的家。对曾经的香港工人们来说,制瓷、绘瓷是职业、手艺,似乎更是一种归属与回忆。
1985年,香港瓷器制造业逐渐向内地转移,因为主要客户多来自欧美国家,粤东磁厂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在九龙湾的大厦之中,成为香港硕果仅存的百年瓷器老厂。粤东磁厂的瓷器生产方式也逐渐从人工手绘变为了贴花,如今的产品多在电脑上先设计好,打印后再于白瓷上进行贴花、描红、烧制。随著生产方式的转变,彩瓷师傅们也由曾经的数百、数十人变为了寥寥几人。浪潮退去之后,厂房内层层堆叠的无数瓷器已成了香港制造业与广东文化的独特记忆。
文化新生:老手艺的出路
以粤东磁厂为代表的一系列老厂,凭藉独具特色的商品塑造了曾经的“港风”,新时代的来临是否会让他们成为蒙尘的遗珍?这是一个需要所有人一起探索的答案,而粤东磁厂对时代的提问已作出了积极的答复。
随著“广彩”被确立为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粤东磁厂中的瓷器也不再仅仅是商品,更以文化的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心灵。在采访的中途,曹志雄先生的妻子曹叶正娇也加入了对话。曹叶正娇擅长广彩手绘瓷画、油画、水彩画、中国水墨画等,是一位创意艺术家,亦是粤东瓷厂第三代传承人,正与丈夫、女儿一同开阔磁厂新路。粤东磁厂曾于2020年在尖沙咀诚品书店举办短期展览及工作坊,由二人一起教授客人学习釉上彩技法。在客人的建议下,她成为了香港首位广彩导师,并在这之后不断开办工作坊,让非遗成为一种鲜活的体验。
除了创办工作坊传播港彩文化以外,粤东磁厂在各大展会上亦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港才港艺·香港非遗展”中,粤东磁厂的作品更走入了大湾区内地城市,带著在香港淬炼出的独特色彩,重回自己的发源地。
为更好地与各界合作,粤东磁厂设立了“港彩瓷缘”品牌,并与国外艺术家合作,推出了限量版港彩啤酒杯、全球首款港彩手机壳等文创产品。“港彩”的独特风格,正以全新的模样走入世界各地的千家万户。
粤东磁厂的第四代传承人曹嘉彦于2018年开始接手瓷厂事宜,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专业的她如今已成了粤东磁厂的主要设计师、画师,并身兼数职,与父母一同经营磁厂,在曹叶正娇开设的工作坊中,她也作为助手协助母亲推广港彩文化。
港彩的故事并未因时代的变化而走向终结,粤东磁厂亦并非上个时代的蒙尘遗珠,而是如数百年前勇于变化、融合的彩瓷师傅们一般,正不断探索著人们的新需要,生长出世界所需的纹路,并于浪潮之中保持著自身的洁白底色。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粤东磁厂Facebook,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6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3/e4ECJCuL3powJomcpNs4SJ9eZJDodufxcwU.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