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荆杂志(记者彭彦)5月30日东莞报道:5月29日,东莞市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在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正式启动,这是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始终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生动缩影,持续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协同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在莞职教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路,推行“双创学院”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当是最重要的举措,据悉,目前东莞市的职业院校已与14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支柱产业和优势专业(群)的基础上,东莞职业教育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建设覆盖全产业链、辐射区域产业发展的16个职业教育集团。其中,3个职业教育集团已入选国家和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初步形成校企合作广东模式的“东莞范本”。

张继雄:试点华为生态专班
今年,东莞市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领域,试点开设华为生态专班、深信服专班等13个校企合作培养现场工程师专班,以培养莞邑现场工程师为目标。这些专班由龙头企业与中职、高职院校联合贯通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合作企业代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副总经理张继雄在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现场分享华为与东莞理工学校等多所中职学校的签约合作。过去三年,双方共建华为鲲鹏产业学院,以“三教”改革为指引,通过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建设、优化课程标准、构建与开发人才培养架构与体系,取得多项省级赛事奖项,并举办“巍峨论教”教育论坛等活动。
张继雄表示,面向未来,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将全面进入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和全环节,教学方式也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下,华为将继续与东莞市教育局和各级学校紧密合作,重点围绕智慧教育建设规范、莞邑现场工程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兴国贡献力量。
华为作为领军企业,率先在东莞与中职、高职院校联合贯通培养现场工程师华为生态专班,对东莞教育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合作不仅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更加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职校展讯来袭
5月26日至6月1日,东莞市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市经济贸易学校开展,为培养莞邑现场工程师提供重要交流平台,东莞理工学校、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市电子科技学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所职业院校精心布展,以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结合活动,推动职业教育成果“走出去”,让各界更加了解、体验、参与和认可职业教育。
现场展厅内,各校师生大展身手,有拿出看家本领的,有重点打造互动区域的,还有借助V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吸引体验打卡的。现场中医互动、美食制作、美甲体验、手工艺品制作等人气十足,吸引大家驻足观看。
东莞理工学校,通过VR展示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部分课程模块。在东莞市教育局举行的“东莞市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微发布会上,东莞理工学校党委书记巫云表示,现场工程师培养将由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在学校与企业两个场景中交叉进行,以‘现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成长机会。主要计划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封测两个方向,以中高企联合、工学结合、学徒制模式,分别联合华为、紫光集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培养方案,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满怀热忱地参与此次盛会,萦绕学校的信息化特色,项目以信息“爱马士”、百业机器人、真彩真3D、科技二次元形成一个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社会各界人士汇报展示学校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并凭借活灵活现的舞狮表演背后由学生进行编程设计,开启自动舞狮模式互动,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新风貌和新成果。
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结合现场工程师培养,喊出“中职梦·造车梦”的口号,展位门口两辆造型别致的车都大有来头,全部为学生们纯手工制造。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今年开设两个现场工程师专班,同时学校也是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致力于为区域中小学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将两者结合进行展示,设置丰富的互动游戏。
一技在手,一生无忧。这是职教学子多元成才的写照,也包含职业教育最朴素的愿景,办好职业教育不仅是职业院校的事,更是社会各界都应关心、参与的大事。值得一提,今年东莞职教周还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和公众开放,5月30日有兴趣的家长学生可以前往东莞市经贸学校,沈浸式体验职业教育的魅力。

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东莞有先进的制造业,东莞有几十所针对城市特色的职业院校,此刻发力”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就是以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服务。在今年职教活动周上,记者梳理近年来东莞职教发展成效,以及在现场工程师培养中学校的先期探索,发现有这样的一群实践者和体验者,他们不断进取,展现莞职教在深度对接产业、技术中,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片属于自己新的生产力天地。
信息技术学校的双创探索
在今年2月举行的2023-2024学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应用赛项中,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智能制造系学生蓝科杰、唐泽和李佳意荣获团队一等奖第一名。去年9月,学校学子张迎迎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设计赛项中,斩获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近年来,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在一系列国家级、省市级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与该校“德技并修,专创融合,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密不可分。聚焦本土重点产业人才培养转型的难点痛点,学校提出“TRIZ引领,数据助力,校企共长”策略,积极设立创新创业企业学院,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功探索出创新驱动背景下中职企业学院专创融合特色育人模式,走出一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ICT人才培养基地”,用于开展华为网络技术相关人才培养和华为1+X技能考核,在此过程中,学校将人才培养与证书考核合作结合起来,与华为合作构建网络技术专业1+X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等校本活页教材和数字课程资源。
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目前学校已建成6间双创企业学院,值得一提的是,在双创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引进HDR大数据平台,建立中职特色的学生成长HDR平台系统,解决产教融合高质育人的信息化支撑问题。通过有效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表现、阅读、慕课学习、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等数据,分析形成学生“成长画像”,明晰自身的优势特长和发展短板,引领学生成长。

挑战传统认知的王警敏
2018年,当大多数同龄人涌向普通高中的门槛时,王警敏做出不同寻常的决定,走进东莞理工学校,投身数控技术应用(五年一贯)专业的怀抱。这个选择,对他而言,既是一次对传统认知的挑战,也是对未来梦想的坚定。远离普高升学的独木桥,他却在技能的海洋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航道。
对专业的热爱,是在课程的学习中逐渐加深的。从数控机床的精密操作到3D打印的创新实践,从钳工、车工的基本功训练到机械制图的精准绘制,每一步都让他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技能的魅力。
在高二那年,他凭借著对数控技术的深厚兴趣和不懈努力,成功入选学校数控竞赛集训队。秉持著“别人未懂,我已学会;别人已会,我已精通”的信念,在无数个日夜里刻苦训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高质量完成每一次模拟赛。中职三年,他多次获得广东省、东莞市技能大赛奖项。
王警敏的求知之路并未止步于中职,毕业后他继续入读东莞理工学校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贯通培养的大专班,在这一阶段,他与团队成员们携手并进,在更高层次的竞赛中摘金夺银。入学当年,他就代表学校参加2022年全国机械行业大赛“工业数字化关键技术应用”,2023年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设计技术”“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技术”项目,均获得国家级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凭借在校期间积累的丰富技能和优异成绩,王警敏敲开华为(东莞松山湖)的大门。在这里他迅速成长,用“零缺陷”的标准践行著对品质的承诺,同时也用自己的故事激励著更多中职学子,证明在职业教育的跑道上,同样可以跑出精彩的人生。

敢想敢闯的蔡育煌
他曾是懵懂少年,如今却成为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2016年,蔡育煌在家人和老师的建议下,选择报考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成为该校2016级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的一员。也正是这一年,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和无人机龙头企业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大疆无人机专班”,蔡育煌成为这个“王牌”专业的首批学生,接受专业教师和企业讲师的双重培养。
全新的专业意味著课程尚不完善,也没有前辈的案例可供参考,蔡育煌却说“没有课程,才能探索课程,没有案例,才能成为案例。”他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不仅参与多项社会实践,还协助学校完善课程,这个过程中他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同时专业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
2018年,蔡育煌创立东莞市翼拍航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第一批产教融合孵化下的实体产业。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蔡育煌的业务就已经遍布全国。此后他更是获奖频频,还被保送东莞市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继续深造。
2021年,他将公司更名为东莞市未来飞行科技有限公司,以“瞄准未来”为目标,继续深耕无人机领域。如今,蔡育煌的公司资产已达500万元,拥有600多架无人机,年收入超过300万元。
5月29日,东莞市教育局举行“东莞市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微发布会,发布并详细解读《东莞市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泽文表示,东莞市成立现场工程师转型培养计划项目领导小组、东莞市现场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探索制定面向校企参与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激励政策,支持企业设立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奖学金,以企业现场工程师专班名义实施校企联合招生,并配套建立健全督导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为全面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成功打造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东莞范本这一目标提供支持、保驾护航。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30/prSXKojZQhm8z6zOg4WxZ4mzDBHyISbV8gn.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