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熙来攘往的铜锣湾渣甸街,一座犹如火柴盒的建筑物,不但途人视若无睹,就连前来光顾者也买少见少。这座位于黄金地段的建筑,就是一度闻名全港的灯笼街街市。梁七记鱼档就在这条街市上,从1963年开始营业至今,已有61个年头了。
哥哥㓥鱼 弟弟招呼客人
“以前一日可以卖一担鱼,而家50斤不到。 无计啦,整个街市已经没落了!”现年72岁的梁惠康,是现时灯笼街街市硕果仅存的鲜鱼档档主。《港纸》记者采访期间,环顾四周,发现偌大的街市只有几档档口营业,当中挂著一幅白底红字招牌“梁七记海鲜”,招牌下方写上每日海鱼:星斑、苏鼠斑、瓜子斑、石蚌、立鱼⋯⋯一个人㓥鱼,另一人招呼客人,正是梁惠康两兄弟。


灯笼洲街市于1963年3月1日正式开业,原本在街边卖鱼的梁爸爸亦随即搬入街市卖鱼。至1965年,年仅13岁刚小学毕业的梁惠康就和哥哥一起落档口帮手,至今已有59个年头。梁爸爸育有4名儿子,但只有大哥和排第三的梁惠康两兄弟继承衣钵。
屹立街市61年 主打海鱼
目前,梁惠康每周一至周六早上6点起床,去香港仔批发活鱼,然后返回档口,日复一日。虽然生意日趋下滑,而且两兄弟亦到了退休之龄,但两人在街市卖鱼既可“揾餐晏”,又可以打发时间,所以仍然继续营业。


至于何时退休,梁惠康坦言,决定权在于货车司机,“佢之前车三档鱼,而家得番我哋一档,根本唔够皮,(佢)随时唔做,我哋就收档!”因为鱼档无财力再另聘司机。
屹立灯笼街市61年的梁七记,昔日主打海鱼,近年则以饲养海鱼居多。生意最旺的时期要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当年每天早上档口都围了三、四层客人,十几二十人一起等买鱼。
“以前好多地方没有游水鱼卖,都是卖雪藏鱼,但我哋有卖芝麻斑,以及青斑、红斑和黄斑......因为我哋近避风塘,方便攞鱼。”梁惠康回想起昔日,面带笑容地说。不过,档口在九七前后就开始卖饲养海鱼,因为真正的海鱼如红斑,在香港几乎已绝种。
昔日名人何伯等是常客
“果阵时,何伯(烟草大王何英杰)的管家每次都会来买两条细细的红斑,话何伯钟意食,还有前事务局局长黄河生、大刘(刘銮雄)细妹......都会来买红斑。”梁惠康如数家珍,细说昔日名人帮衬鱼档的画面。
回想灯笼洲街市落成初期,设有过百摊档,一度鸡鸭鱼肉蔬果齐全。时至今日,除了一楼全层空置至今14年,地下场内也十室九空,只有几档菜档、肉档,以及两档鱼档(鲜鱼和冰鲜鱼)苟延残喘。面对街市凋零、生意大不如前,梁惠康则抱著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面对,“做得一日得一日!”
话你知
与灯笼洲隔海相望而得名
位于铜锣湾渣甸街59号的灯笼街街市,楼高四层,由于其西北方有一座名为“灯笼洲”(又名奇力岛)的小岛,与其隔海相望而得名。
至1969年,由于修建海底隧道,灯笼洲附近又填海,最终在1972年与香港岛“合并”,小岛自此消失。此后,铜锣湾发展迅速,一座座高楼耸立,街市和灯笼洲不复相望。灯笼洲原址现为香港游艇会、香港警官俱乐部和香港海底隧道港岛入口。
来源:《港纸》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