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于2023年在中西区推行为期一年的大厦管理专业顾问服务试验计划,由非政府组织伙拍物管公司,为区内“三无大厦”成立业主立案法团。
惟中西区区议员发现,上述计划欠缺长期营运及支援,单凭成立业主立案法团,难以彻底解决“三无大厦”存在的问题。他们建议政府研究在中西区推出“联厦联管”等计划,以保障法团有效运作。

彻底解决“三无大厦”问题
议员冀延长试验计划合约期
中西区区议员施永泰接受《港纸》记者访问时表示,中西区现存共有398幢“三无大厦”,即无业主立案法团、无居民组织或无管理公司的旧式大厦,卫生及火警隐患都相当棘手。
他表示,政府虽然自去年二月一日起至今年一月三十一日止实施大厦管理专业顾问服务试验计划,以合约形式试行一年,及后新合约为期五个月,至今年六月三十日止。由非政府组织伙拍物管公司,为区内“三无大厦”成立业主立案法团,并提供各项维修命令的处理、资助申请以及管理支援。

施永泰表示,“过去一年,计划协助超过12幢中西区‘三无大厦’成立法团,并家访超过50幢‘三无大厦’,协助大厦加强居民沟通管理;并免费协助新成立的法团进行12-15个月管理,引导大厦法团依法管理大厦。”然而,施永泰指出,一年的时间太短,欠缺长期营运及支援,单凭成立业主立案法团,难以彻底解决“三无大厦”存在的问题。
另一中西区区议员杨学明向《港纸》记者补充道,该计划的持续性不足,因许多“三无大厦”都是长者业主及租客为主。如果计划时间太短,计划期限完结后,便有新成立的法团变成“冬眠状态”,不会继续有业主做委员去经营。他们建议,现时在中西区推行的大厦管理专业顾问服务计划合约应以三年或五年为期限,而非一年,令大厦在专业团队的协助下有足够时间解决问题。同时,政府聘用专业团队负责管理中西区“三无大厦”,而多番尝试后仍无法成立法团的“三无大厦”,则应交由屋宇署负责推行维修,再向业主收取费用。
“联厦联管”有助解决法团成立后的后续支援


另一方面,“三无大厦”业主和租客普遍属于没有财政资源的群体,而且大厦面对业主年纪老迈、楼宇日久失修、垃圾堆积等情况,政府不能任由新成立的法团自生自灭。杨学明建议,应该研究从《建筑物管理条例》(第 344 章)着手,授予政府部门权力,协助中西区大厦推出“联厦联管”等计划,以解决成立法团后的后续支援。
“现时‘联厦联管’的概念是好的,可帮助一些细栋大厦加强管理,惟现时只在九龙城推行,中西区还没有推行。我希望政府可以将计划延伸到中西区的唐楼,小型的‘三无大厦’,便可以帮到这些大厦在管理上更方便。”杨学明说。
施永泰称,“联厦联管”管理模式,可协调单幢旧楼共同聘用一间物业管理公司,以多幢式联合管理摊分固定成本,令大厦业主得以较相宜的管理费用,获取更妥善管理服务,改善住户居住环境。他也希望市建局可以将计划拓展到中西区,以一个更长期的计划去支援“三无大厦”。
来源:《港纸》地区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4/YubDzyLQ293s4t6FuDdPxYbDxF7DyPviBc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