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建辉
应著名爱国侨领、“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先生之女胡仙博士邀请,我与胡文虎基金会(福建)第三届理事会成员一行,于5月12-14日陪同胡博士回到阔别10年的家乡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探亲谒祖,并参加了“胡文虎爱国主义基地”、胡文虎实验学校揭牌仪式,以及“胡文虎”“胡曰皆”铜像揭幕仪式等一系列活动。
13日上午,永定区下洋镇中川村乡亲们早早等待在路口,列队鼓掌欢迎胡博士返乡。胡博士与他们一一挥手致意,感谢父老乡亲的热情接待。随后来到祖辈碑前,向先辈及祖父鞠躬并献上鲜花。
祭谒活动结束后,胡博士会见了中川村宗亲代表,详细了解胡文虎先生捐赠图片、文物保存管理现状,以及文物的活化利用、家乡发展建设等情况。她表示:“我深爱著这片土地,这次回来,是追随先父胡文虎先生的足迹,把他的精神延续下去。”

在当地有关部门陪同人员带领下,胡博士一行来到永定区华侨医院进行调研。华侨医院是永定金丰片区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一所乡镇医院,医疗服务辐射下洋、湖山等8个乡镇。2012年华侨医院两座建于1957年的门诊大楼被鉴定为D级危房并进行拆除。胡仙博士获悉后,两次回华侨医院实地考察,并以胡文虎基金会的名义捐助1500万元,由胡曰皆父子公司认捐200万元,在原址重新建了诊疗综合大楼,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方便民众就医。
现场,胡仙博士与永定区政协主席陈昌一起为“胡文虎先生铜像”揭幕。 出席人士表示,胡文虎先生铜像的落成,是对胡文虎先生爱国爱乡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和纪念,将激励医务工作者,时刻铭记胡文虎先生的善举和爱心,以更专业的服务为民众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13日下午,在永定区胡文虎实验学校,学生代表献上鲜花,表达对胡博士的诚挚祝福。在胡文虎实验学校门口,胡仙博士与永定区区长李宏泰共同为“胡文虎实验学校”揭牌。该校1998年由胡文虎基金会和区政府共同出资创办,并以著名爱国侨领胡文虎先生名字命名。校园文化注重彰显爱国华侨的精神文化基因,在“讲好胡文虎故事,争做励志好少年”、“承文虎大爱风范,展客家少年风采”等办学理念指引下,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 “胡文虎实验学校”揭牌,将整合永定第二中学、胡文虎实验小学及金凤幼稚园等教学资源,建立幼儿、小学、初中一体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胡文虎爱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我们一行观看了胡文虎先生爱国、爱乡汇报演出,同学们通过客家山歌对唱、歌舞剧、诗朗诵等形式,全面展现胡文虎先生生平事迹,弘扬客家文化,传扬爱国主义精神,演出现场响起观众阵阵掌声。孩子们传承客家文化、弘扬胡文虎爱国精神让胡博士很是欣慰,她表示,很高兴能看到孩子们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希望永定区能够继续讲好胡文虎故事,引导更多学子励志向上,为家乡营造崇文重教的教育环境。

同日下午,永定区举行“爱国侨领·客家典范”——弘扬胡文虎先生爱国精神时代价值座谈会。 会上,龙岩学院、侨育中学、胡文虎实验小学等学校的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分别围绕胡文虎先生勤奋创业、救国济民、振兴文教等方面开展交流讨论。
出席者表示,胡文虎先生一生功勋卓著,是伟大的爱国华侨、助力教育的楷模、扶志兴国的典范,今后要积极践行胡文虎先生的“大爱”精神,弘扬其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入孝出悌、仁义为本、心系祖国、热心桑梓的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让爱国精神在弘扬传承中彰显时代价值。
对于已过90高龄的胡仙博士,仍能亲自回乡为弘扬客家文化事业以及父亲的爱国爱乡慈善义举奔忙奋斗,与会者更是感动不已,表示一定要向胡氏父女学习,为更好弘扬胡文虎先生的“大爱”精神和家国情怀,推动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胡文虎基金会(福建)理事,我亦热切期盼能为胡文虎基金会的慈善事业以及推广传承胡文虎先生的爱国爱乡情怀尽绵薄之力。胡文虎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积极带头捐资捐款,数额极其巨大;同时发动了众多海外爱国华侨,大家团结一致支援国家,对祖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仙博士作为胡文虎先生继承人,在继续发扬光大星岛日报产业系统和相关文化类工作上,同样发挥了团结海外华侨的磅礴力量,在促进中华文化复兴进程上产生了巨大推动力和影响力。
去年中央赋予福建对台政策21条,其中第十四条包括了大力推广闽南语和客家语文化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对世界客家人文化的推广和宣传作用巨大。希望与永定区政府善用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力量,以胡文虎先生的爱国事迹为宣传旗帜,团结汇聚海外华侨特别是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台湾同胞,在促进两岸三地经济文化交流上再创佳绩,更上层楼!

同时,今年3月我有幸被红十字国际学院王汝鹏院长授予为红十字国际学院对外合作联络办公室荣誉主任。中国是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积极拥护者、参与者和贡献者,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人道主义是能够凝聚不同文明的最大共识。” 而当前,全球人道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冲突持续延宕、危机频发,人道需求居高不下,亟需各方合力应对。因此我希望能借助红十字国际学院对外合作联络办公室平台,团结海内外华人华侨为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多尽一份力,让更多内地和香港的爱心企业和公益人士加入到帮助有需要人群的爱心行动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事务,为促进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虎标大王 报业巨子
抗日战争期间,香港一度沦陷。日本兵杀人放火,为非作歹。有一位华人企业家愤而去见日军负责人矶谷廉介,指责日方暴行,结果被软禁。 一日本军官问他:“你为何大力出钱捐助中国政府抗击日军?”他回答说:“我是中国人,爱国是我的天职,当然要出钱捐助中国政府抗日。”这位英勇无畏的爱国企业家,便是胡文虎。

胡文虎,著名爱国侨领,一生拥有“万金油大王”、“报业大王”、“南洋首富”、“大慈善家”等多顶桂冠。1882年1月生于缅甸仰光,原籍中国著名侨乡、有“天下第一侨乡”之美誉的福建龙岩永定区下洋镇中川村。10岁时曾被送回永定,接受传统的客家文化教育。四年后重返仰光,随父研习中医,并协助料理药铺店务。
胡文虎兄弟三人,长兄文龙,早年夭折;幼弟文豹。 1908年,父亲胡子钦因病去世,胡氏兄弟继承父业。 胡文虎通晓中文,经常往来香港等地办货; 胡文豹通晓英文,留守仰光店面。 二人同心协力,业务日趋发达。
为进一步发展业务,胡文虎周游了中国、日本、泰国等地,考察中西药业,寻访民间名医,调查研究有效治疗头痛、腹痛的中草药。回到缅甸后,胡文虎把“永安堂”中药铺扩充为“永安堂虎豹行”,聘请多名中西医和药剂师,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研制了丹、膏、丸、散等百多种成药,最后制成万金油、八卦丹、头痛粉、清快水、止痛散等5种“虎标良药”。
在战乱频发年代,“虎标良药”以其价廉物美、服用简便、功效迅速、携带方便而深受用户欢迎,很快便畅销东南亚,成为家家必备、老少皆知的药品,胡文虎亦因此获得“万金油大王”之美誉。随著业务的迅猛发展,他先后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开设分行,并把永安堂总行迁至香港,开启全球化战略。上世纪 30 年代后半期至 40 年代初,永安堂发展到鼎盛时期,胡氏兄弟是当时东南亚华侨中为数不多能与陈嘉庚相提并论的南洋巨贾。
商场如战场,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击败对手,保持和扩大自家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胡文虎主张从广告宣传入手,在保持自己产品品质和价格优势的同时,借用广告宣传的知名度来带动产品的进一步畅销,因此他在各地报纸上投入了大量广告进行促销。连他自己穿的衣服,系的领带,挂表上的金牌等等,都绣有或镶有“虎”形商标,广告做得可谓是无孔不入。
但是,由于报纸不断提高广告费,胡文虎觉得与其花钱在人家的报纸上做广告,还不如干脆自己办一张报纸。于是1929 年 1 月,胡文虎在新加坡创办了《星洲日报》; 两年后又在广东汕头创办《星华日报》; 1935 年初他的第三家报纸《星光日报》在厦门发行。 1938 年 8 月 1 日他在香港办的《星岛日报》正式出版,这是胡文虎星系报业中办得最成功的一份。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都为该报创刊题了词, 国民党元老林森则为《星岛日报》题写了刊名。同年,《星洲日报》组织记者参加“战地记者访问团”,实地采访徐州会战、陕甘宁边区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写出上百篇通讯,在《星洲日报》连载,激发了许多侨胞先后奔赴延安投身抗战。毛泽东特地挥豪写下题词:“全体海外侨胞,团结起来援助祖国抗战”,在报上刊登后引起巨大轰动。
胡文虎一生前后共创办了十几份报纸,各报均以星字冠名,形成星系报业,因此也有了“报业大王”美誉。他制定的办报方针是“为国家服务、为抗日努力”,胡愈之、金仲华、郁达夫、乔冠华等众多进步文化人士都曾受邀参与星系报的编辑工作,对促进抗日救亡、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宝贵贡献。在胡文虎办报方针指引下,星系报业成为促进国人携手抗日、激励华侨爱国热情,传播祖国传统文化的舆论阵地,被誉为“特别响亮的宣传抗日号角”,在激励海外华侨振奋民族信念、倡导国人精诚团结、投身抗日救亡等方面都起著重大的历史作用。
“爱国是华侨之天职”,这是胡文虎奉行的信条,也是他一生真实写照。 1939年,胡文虎在新加坡客属总会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演说:“对于忠字,鄙人以为忠于国家为先,所以爱国观念不敢后人。”为了祖国的抗战大业,胡文虎身体力行,创办报刊,宣传抗日,倾囊捐助,贡献卓著; 还一度身陷日寇囹圄,始终保持民族气节,以自己行为实现了峥峥诺言。
创业成功后,胡文虎决定以经商获利的 60% 为慈善公益专款,致力于救国济民、振兴文教。他在中国广泛捐助和兴办各类学校和医院。 抗日战争爆发后,身为南洋客属总会会长的胡文虎,与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同心合力,相互竞捐。 据《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书记载:抗战时期,胡文虎捐赠的财物为华侨之最。 英国学者称之为“巨大的天文数字”!
实际上早在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后,胡文虎就已先后汇捐2万银元(相当于现今的2千万人民币)和大量药物支援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淞沪抵抗日本侵略军;同时,汇捐1万银元(相当于现今的1千万人民币)和大量药品,援助何香凝在上海组织救护队。蔡廷锴为表示感谢,特题词:“永安堂主人胡文虎,热心救国,仁术济人...... 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
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由于交通受阻,福建粮食奇缺。 胡文虎在香港得知后,当即倡议集资组织公司,在海外高价购米,运往漳州、泉州低价售出,合计共运大米10万余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闽南一带的缺粮问题。 据统计,在抗日战争中,胡文虎个人捐献超过3000万元(相当于现今的300亿人民币),并赠送了大量虎标良药和医疗器材给祖国的各个慈善机关和救护团体。
胡文虎的救国义举,受到全国各党派各阶层人民的热烈赞扬和崇敬。然而,新中国建立后,因种种历史原因,国人对胡文虎产生了一些误解,甚至偏见。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有关方面才重新评价了胡文虎的一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国家领导人在多次接见胡文虎后代时,一再肯定胡文虎一生的爱国义举和家国情怀,以及他那对事业勇往直前、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女承父志 倾心公益
1954年,胡文虎病逝,遗下家族生意分别由其子女侄儿继承。根据遗嘱,胡文虎在香港创办的三份报纸,包括《星岛日报》、《星岛晚报》和英文《虎报》,为其女胡仙所继承。于是,时年只有 23 岁的胡仙从幕后被迅速推到前台。而她接掌星岛报业时,该报系尚处于艰难经营中,亏损严重。 许多人都替这位年轻姑娘担忧,认为胡仙很难挽救回星岛报业。
但胡仙是个不服输的女强人,宁愿放弃家庭生活,也要把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 她曾坦然而又充满自信地说:我心爱我现在所做的一切,这令我很充实,工作能给我带来无止境的满足和成就感。在她的领导下,不到 5 年时间,成功扭转了营销状况,使星岛报业成为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
不过,胡仙并没有止步于此。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她到美国考察学习美国报界的经营管理经验,回来后决定在世界多个国家设立办事处,通过卫星将新闻从香港传送到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使《星岛日报》成为了一份国际性的华人报纸。 当时有人赞誉道: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星岛日报》。
1972年,胡仙将星岛报业重组,以“星岛报业有限公司”名义在香港挂牌上市。 在她的领导下,星岛报业逐步发展成一个全球性庞大报业集团。 胡仙也因此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报业女王”,并当选为“国际新闻协会”主席。该协会对她的评价是:“胡仙首先是一个报人,一个真正懂得报纸为何物的人。她在当今报业激烈竞争中,一步一个台阶,不断把报纸推向时代的浪峰,成为真正的喉舌。她是伟大的报业家、新闻女杰。 她当选为主席,是当之无愧的!”
此后,胡仙又带领星岛集团朝多元化发展,投资了众多领域,包括房地产。她在香港地产作短线出击的同时,又在澳大利亚、纽西兰、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地部署长线投资,先后参与近 20 项物业投资。巅峰时刻,胡仙被媒体称为“香港最有财势的女人”,位列“全球 50 位最有权势的商界女强人”之一。
1972年7月胡仙发心“继承先父精神风范,弘扬中华优秀美德”, 以非牟利慈善信托基金形式在香港创立胡文虎基金会,所有善款全部来自胡仙个人。多年来她一直关心祖国建设和发展,秉承父志,兴办公益事业,行慈善之义举,对推动香港和内地的合作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3年10月,胡仙独资捐赠基金,成立了以“兴办资助公益事业,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宗旨的胡文虎基金会(福建),将国内资产收益全部用于捐赠。仅在江苏泗洪县就捐建了26所教学大楼,在福建永泰、永安、永定、上杭、泰宁、宁化等地兴建15所学校,荣获民政部颁授的“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
2005年,胡仙从胡文虎基金会两次拨款将中川虎豹别墅修葺一新,并捐献给永定县人民政府,开辟成“胡文虎纪念馆”,现为永定县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胡文虎基金会捐助兴建的教学大楼“文虎楼”,也于客家祖地闽西唯一的本科大学龙岩学院落成。随后在永定县侨育中学内的“文虎公园”、“胡文虎基金会教学大楼”等也先后建成。2007年8月3日,胡仙回到中川参加纪念胡文虎先生诞辰125周年活动。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1/8Y1jUUNQFkz5A2vw5JdjE7KrHClQBV8Wh7m.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