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利元
来香港,很想去香港中文大学看看。一位朋友在这里工作过,而且我就是在这里与他相识,一直想去探望,但好长时间没有机会。疫情肆虐时,他不幸去世了。作为生前好友,我收到在网上追思的通知。组织者开通了腾讯会议,告诉了ID号和会议号,我远在内地,在网上参加了他的告别仪式。人虽然不在了,但之前的交往记忆深刻,音容笑貌时时在眼前浮现。
距离返程还有多半天的时间,足够缅怀。怕返回退房耽误时间,将行李寄存在前台。出酒店步行到湾仔坐地铁,中途换乘后到大学站。想起五年前来这里开会,也是搭地铁往返的。从大学站下车后,问香港中文大学在哪里?旁边的人讶然而答,你站的地方就是。友人主持会议,会议中多有交流,颇有共识。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有一见定交之感。其后他来内地访我,筹划开展了多项中华礼仪教育交流活动。不料天不假年,才六十出头的年纪,竟然在疫情中去世了。
出了地铁口,右前方便是康本国际学术园,在一丛茂密的竹林背后,便是当年开会的刘佐德演讲厅。门锁着,透过玻璃,看到里面的讲台和座椅依旧。香港中文大学建在一座山坡上,有校巴通达整个校园。看看路边的牌子,上面写着仅限本校师生乘坐。正好有辆大巴车停过来,走过去问司机,非校内人员可以乘坐吗?司机点头说可以,但要到指定的车站坐车。问他最近的车站在哪儿?他指指前方,原来挨着地铁口。走过去,没有看到候车的人。感觉不放心,问路过的一位妇女,不料对方满口英文,不能对答。她也靠着路边站,想必也是等车的,就站在她身后。她时不时点头笑笑,皮肤很黑,牙齿很白,估计是外籍人士。不一会儿的时间,一辆大巴车转个圈儿停过来,等候的人依次上车。本以为会查验工作证或学生证,不料没有。等人上齐了,司机开车向坡道驶去。拐了几个弯,在邵逸夫广场停车。下车后,本想参观港中大图书馆,没到开放时间,只好作罢。盘桓了一会儿,看故物依旧,于是信步而行。
下山还是比上山容易得多,不太长的时间,就走到地铁站。迈步往里走时,站口的学校安保人员伸手拦住。莫非离开校园,要搜身吗?我心生疑惑。想起之前的港人刻薄传闻,竟有一点怒火缓慢升腾。前几年来港参会,遇到一位祖籍江门的乡亲,她向周边的人介绍说,“这是我乡下”。言语中能感受到热情,也知道她讲的是乡亲的意思,可还是觉得别扭。虽然我不熟稔白话的用语表达,但总感觉有一种来自大城市的倨傲。安保人员说,你要坐返回的地铁,要到另一边的地铁口,这里上车去往罗湖方向了。我恍然大悟,原来香港的地铁口好多是单向的,不像内地,进出都可以。如果不是他提醒,那我走进去再返回,得浪费多少时间啊!我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我要坐返回的车?安保人员笑笑,你前不久从这里出站,一定是要返回啊!
每天见那么多人,还有这么深刻的记忆,我也朝他会心笑笑。看看表,还有剩余时间,决定再到金钟看看。全程地铁,畅通无阻。出金钟地铁口,看到许多东南亚妇女在天桥聚会,三五成群,有的吃东西,有的唱歌,有的弹吉他,有的铺张床单在地面上,躺着睡觉。很轻松,很欢快的样子,之前来香港出差,也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知她们为何而来。这里紧挨着特区政府总部,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聚众反映诉求,但看她们的神情,又不像是上访的样子。出于好奇,向旁边的一位执勤女警询问。女警说,都是些菲佣,今天雇主放假,她们约朋友在这里聚会。
女警的普通话很生硬,但神情很淡然。问她祖籍哪里?她说是江苏淮安。我说你是周总理同乡啊!她神采飞扬地说,知道啊!非常自豪的地方!我爸爸从那里来香港,我们一直想回去看看。听从女警的指引,走了近路,很快便走到海边,参观了维多利亚港湾、会展中心、金紫荆广场。天公不作巧,赶上下大雨。幸运的是遇到的游人都很热心,说起帮忙拍照,没有一个拒绝的。特别是在会展中心附近,遇到两位退休的本港老人,一起追忆了收看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回归电视直播的情形。炎黄子孙,同根同脉。虽然只是匆匆照了几张相片,但感觉温情满满。怕耽误船期,赶忙返回酒店拿行李,再搭地铁往上环港澳码头赶。
毕竟来去匆匆,而且人生地不熟。仓促中,一行人走错了路。工作人员看我们的船票说,你们是去珠海的,现在走到去澳门的通道了。这可怎么办?距离开船不到半个小时了,而且我们已经过关,刚刚验了通行证,难道要原路退回,再办一次出入境手续吗?工作人员是一位非常高大帅气的小伙子,穿着一身纯白的制服,他微笑着对我们说,不用急,你们也没走错路,不过走岔了道。他将四周环视一圈,说身边再没有其他工作人员了,给你们指路也指不清,我带你们走吧!一行人极度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一颗吊到嗓子眼“扑通扑通”跳的心,又回到原位。他说时间不多了,得快点儿赶。于是大步流星在前面引路,坐了一道扶梯,又换了直升梯,带我们到一个开窗面海的候船大厅。看到值班的乘务人员,他说就是这里了,然后匆匆返回,都没容我们说声谢谢。乘务人员是位穿蓝色制服的姑娘,让我们把行李靠前台放好,招呼我们坐在前台附近,不要乱走,一会儿听她招呼。
高度紧张的精神终于松懈下来,一行人枯坐不得,四处走动拍窗外的风景。兀自欣赏维港风光时,忽然听到“呼啦啦”的声响,原来开船时间到了,乘客们一个挨一个,前前后后都往船舶与候船厅连接通道走去。我们也拉起箱子往里靠,那位年轻姑娘轻轻对我们说,你们别动,跟我来。几步路将我们带入一座直升梯,她说你们是带行李的,走步道不方便,我带你们上船。
古语云,“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暖是一种能量,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暖是一种善意,要用文明去涵养。一座城市的魅力,靠颜值,更靠涵养。上船落座后,想起刚刚在港澳码头看到的一幅大型招贴画,《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此行误过了自幼崇拜的金庸大侠雕塑展览。下次来港,一定要去看看,弥补这个遗憾。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1/9YLwOfrXeLBGGiOkbcFSdcwSj4GUe9SCoM6.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刘利元
来香港,很想去香港中文大学看看。一位朋友在这里工作过,而且我就是在这里与他相识,一直想去探望,但好长时间没有机会。疫情肆虐时,他不幸去世了。作为生前好友,我收到在网上追思的通知。组织者开通了腾讯会议,告诉了ID号和会议号,我远在内地,在网上参加了他的告别仪式。人虽然不在了,但之前的交往记忆深刻,音容笑貌时时在眼前浮现。
距离返程还有多半天的时间,足够缅怀。怕返回退房耽误时间,将行李寄存在前台。出酒店步行到湾仔坐地铁,中途换乘后到大学站。想起五年前来这里开会,也是搭地铁往返的。从大学站下车后,问香港中文大学在哪里?旁边的人讶然而答,你站的地方就是。友人主持会议,会议中多有交流,颇有共识。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有一见定交之感。其后他来内地访我,筹划开展了多项中华礼仪教育交流活动。不料天不假年,才六十出头的年纪,竟然在疫情中去世了。
出了地铁口,右前方便是康本国际学术园,在一丛茂密的竹林背后,便是当年开会的刘佐德演讲厅。门锁着,透过玻璃,看到里面的讲台和座椅依旧。香港中文大学建在一座山坡上,有校巴通达整个校园。看看路边的牌子,上面写着仅限本校师生乘坐。正好有辆大巴车停过来,走过去问司机,非校内人员可以乘坐吗?司机点头说可以,但要到指定的车站坐车。问他最近的车站在哪儿?他指指前方,原来挨着地铁口。走过去,没有看到候车的人。感觉不放心,问路过的一位妇女,不料对方满口英文,不能对答。她也靠着路边站,想必也是等车的,就站在她身后。她时不时点头笑笑,皮肤很黑,牙齿很白,估计是外籍人士。不一会儿的时间,一辆大巴车转个圈儿停过来,等候的人依次上车。本以为会查验工作证或学生证,不料没有。等人上齐了,司机开车向坡道驶去。拐了几个弯,在邵逸夫广场停车。下车后,本想参观港中大图书馆,没到开放时间,只好作罢。盘桓了一会儿,看故物依旧,于是信步而行。
下山还是比上山容易得多,不太长的时间,就走到地铁站。迈步往里走时,站口的学校安保人员伸手拦住。莫非离开校园,要搜身吗?我心生疑惑。想起之前的港人刻薄传闻,竟有一点怒火缓慢升腾。前几年来港参会,遇到一位祖籍江门的乡亲,她向周边的人介绍说,“这是我乡下”。言语中能感受到热情,也知道她讲的是乡亲的意思,可还是觉得别扭。虽然我不熟稔白话的用语表达,但总感觉有一种来自大城市的倨傲。安保人员说,你要坐返回的地铁,要到另一边的地铁口,这里上车去往罗湖方向了。我恍然大悟,原来香港的地铁口好多是单向的,不像内地,进出都可以。如果不是他提醒,那我走进去再返回,得浪费多少时间啊!我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我要坐返回的车?安保人员笑笑,你前不久从这里出站,一定是要返回啊!
每天见那么多人,还有这么深刻的记忆,我也朝他会心笑笑。看看表,还有剩余时间,决定再到金钟看看。全程地铁,畅通无阻。出金钟地铁口,看到许多东南亚妇女在天桥聚会,三五成群,有的吃东西,有的唱歌,有的弹吉他,有的铺张床单在地面上,躺着睡觉。很轻松,很欢快的样子,之前来香港出差,也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知她们为何而来。这里紧挨着特区政府总部,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聚众反映诉求,但看她们的神情,又不像是上访的样子。出于好奇,向旁边的一位执勤女警询问。女警说,都是些菲佣,今天雇主放假,她们约朋友在这里聚会。
女警的普通话很生硬,但神情很淡然。问她祖籍哪里?她说是江苏淮安。我说你是周总理同乡啊!她神采飞扬地说,知道啊!非常自豪的地方!我爸爸从那里来香港,我们一直想回去看看。听从女警的指引,走了近路,很快便走到海边,参观了维多利亚港湾、会展中心、金紫荆广场。天公不作巧,赶上下大雨。幸运的是遇到的游人都很热心,说起帮忙拍照,没有一个拒绝的。特别是在会展中心附近,遇到两位退休的本港老人,一起追忆了收看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回归电视直播的情形。炎黄子孙,同根同脉。虽然只是匆匆照了几张相片,但感觉温情满满。怕耽误船期,赶忙返回酒店拿行李,再搭地铁往上环港澳码头赶。
毕竟来去匆匆,而且人生地不熟。仓促中,一行人走错了路。工作人员看我们的船票说,你们是去珠海的,现在走到去澳门的通道了。这可怎么办?距离开船不到半个小时了,而且我们已经过关,刚刚验了通行证,难道要原路退回,再办一次出入境手续吗?工作人员是一位非常高大帅气的小伙子,穿着一身纯白的制服,他微笑着对我们说,不用急,你们也没走错路,不过走岔了道。他将四周环视一圈,说身边再没有其他工作人员了,给你们指路也指不清,我带你们走吧!一行人极度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一颗吊到嗓子眼“扑通扑通”跳的心,又回到原位。他说时间不多了,得快点儿赶。于是大步流星在前面引路,坐了一道扶梯,又换了直升梯,带我们到一个开窗面海的候船大厅。看到值班的乘务人员,他说就是这里了,然后匆匆返回,都没容我们说声谢谢。乘务人员是位穿蓝色制服的姑娘,让我们把行李靠前台放好,招呼我们坐在前台附近,不要乱走,一会儿听她招呼。
高度紧张的精神终于松懈下来,一行人枯坐不得,四处走动拍窗外的风景。兀自欣赏维港风光时,忽然听到“呼啦啦”的声响,原来开船时间到了,乘客们一个挨一个,前前后后都往船舶与候船厅连接通道走去。我们也拉起箱子往里靠,那位年轻姑娘轻轻对我们说,你们别动,跟我来。几步路将我们带入一座直升梯,她说你们是带行李的,走步道不方便,我带你们上船。
古语云,“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暖是一种能量,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暖是一种善意,要用文明去涵养。一座城市的魅力,靠颜值,更靠涵养。上船落座后,想起刚刚在港澳码头看到的一幅大型招贴画,《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此行误过了自幼崇拜的金庸大侠雕塑展览。下次来港,一定要去看看,弥补这个遗憾。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1/9YLwOfrXeLBGGiOkbcFSdcwSj4GUe9SCoM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