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冰芬
作为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香港在疫后依然具吸引力。据统计,2023年全年共有约3400万人次旅客访港,当中内地旅客仍占主流。不过,比起2018年超5100万人次内地旅客来港,本港旅游业离真正复苏尚有差距。
为此,中央接连出台惠港措施,一再扩阔内地居民赴港澳自由行范围。日前新增山西太原等8个省会城市,总人口超3300万,多属于港澳游的新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可望为香港带来更多过夜旅客。他们留港时间更长,有助带旺本地饮食、零售、酒店等市道,提振本地整体消费。加上2月的青岛和西安,“自由行”城市总数增至59个且涵盖全国所有省会。在笔者看来,中央系列新政传递了三个信息:一、对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力度强;二、对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高;三、对香港社会诉求的回应速度快。
但开讲有话“打铁还需自身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依赖丰富的旅游资源外,更需注重服务质量和游客的体验。在政策公布前,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北京会见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时,提出香港要树立“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笔者想起唐代韩翃所写诗《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的是春天的长安城,“无处不飞花”这是一个双重否定表示强烈肯定的处处可见春花绽放的景象,此句让人感受到唐代长安城繁华的立体盛况。笔者认为夏宝龙主任延伸至香港的旅游业发展的理念,足见对香港的旅游业的发展景象和前景充满期望。
“无处不旅游”就是处处是旅游,而且蕴含着与游客互动的旅游体验。当每一位有兴趣来香港的人士,自从开始策划时,就是“旅游”的开始,当她/他乘坐交通工具来港时,就已是在旅途中,之后所有的感受将成为旅游的体验,直至她/他回到出发地,才算是完成整个旅程。因此,我们要让来自国内城市及至全球各地的游客在香港旅游的全过程有高质量体验的口碑,“香港无处不旅游”同时也是一种对香港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那么,我们该如何贯彻“无处不旅游”理念,让海内外游客拥有高质量的旅游体验?首先,最需要的是旅游业顶层设计和系统性规划,特区政府须加强与前述59个城市的对接和协调,包括政府部门间的商讨、业界的具体安排等。
其次,可从旅游资源和配套规划入手,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旅游需求,实现内外兼修。过程中,须充分发掘并优化香港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借镜内地成功经验,大力开发旅游新路线和新产品。
再者,还应弘扬港人热情好客之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要以贴心周到的服务态度,让每一位游客都有难忘体验,感到宾至如归。
只有特区政府、业界和民众通力合作,政策制定、资源整合、服务提升多措并举,“无处不旅游”理念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擦亮香港“最佳旅游目的地”的金字招牌。这不仅符合社会各界的期望,也将为香港向世界分享中国文化、展现东方魅力创造契机。
(作者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