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叶刀-艾滋病》:青少年长效HIV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表现出更糟糕的健康结局
《柳叶刀-艾滋病》(The Lancet HIV)发表两项研究,分析了青少年的长效HIV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差异。「在世界范围内,与成年人相比,感染HIV的青少年在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表现出更糟糕的健康结局。而这种健康不平等是由青少年和成年人之间巨大的社会经济、行为和发展差异造成的。感染HIV的青少年在开始和坚持HIV口服药物治疗方面面临著诸多挑战,包括能否独立获得保密的医疗服务、HIV以及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方面的双重羞耻、贫困、暴力、有限的健康素养、冒险行为、精神健康困扰和物质滥用。长效注射剂型HIV药物能为青少年带来显著的益处。重要的是,增加长效治疗的保密性并减少患者耻辱感有可能改善HIV青少年感染者的依从性、健康和生活质量。」
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于2022年批准了卡替拉韦与利匹韦林用于青少年的长效HIV治疗,两年后,关于这些制剂在青少年中的可接受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的数据仍然不足。《柳叶刀-艾滋病》(The Lancet HIV)发表的IMPAACT 2017 MOCHA试验的两项分析结果填补了这一空白。「Aditya Gaur及其同事报告了一项1/2期、单臂、多中心研究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结果,该研究纳入了55例接受HIV口服治疗以抑制病毒的青少年(队列1)。该研究数据证实,长效卡替拉韦和利匹韦林的成人剂量适用于≥12岁且体重≥35公斤的青少年。这促使FDA在2022年批准了针对该人群的第一种长效HIV治疗方案。由于参与者数量较少,且仅有16周的随访期,该研究无法评估病毒抑制的可持续性,也无法根据性别和体重的差异对治疗结果进行亚组分析。MOCHA研究正在继续对队列1和新招募的队列2(未接受过治疗的青少年)进行分析,这将为我们了解长效治疗在青少年中的结局提供重要信息。」
2、《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

2.1
中国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吸烟、腌制蔬菜和饮酒的胃癌负担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分数(PAFs)呈下降趋势,不健康体重指数和糖尿病的PAFs呈上升趋势
《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是柳叶刀旗下一本开放获取期刊,是促进「世界各地平等获取优质卫生保健服务」这一柳叶刀全球倡议的一部分。刊物近期发表《2000-2050年中国胃癌负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文章,文章指出「我们发现在中国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吸烟、腌制蔬菜和饮酒的人群归因分数(PAFs)呈下降趋势,而不健康体重指数和糖尿病的PAFs呈上升趋势。据估计,从2000年到2050年,这些危险因素的综合PAFs将减少10.57%。到2050年,中国将有279,707例胃癌(包括122,796例贲门胃癌[CGC]和156,911例非贲门胃癌[NCGC])。在这些病例中,70.18%可归因于可改变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预计在2050年将导致40.7%的贲门胃癌和62.1%的非贲门胃癌。」
图说:2000-2050年中国男性和女性胃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和新发病例数(b)的趋势。注:2000 - 2016年胃癌总体(AAPC = - 2.6%, P < 0.001)、男性(AAPC = - 2.7%, P < 0.001)和女性(AAPC = - 2.4%, P < 0.001)调整后发病率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2000年至2016年调整后的胃癌发病率预测2017-2050年的发病率。比率按世界标准人口年龄调整。图片来源:《柳叶刀》(The Lancet)
2.2
2021年全球年龄标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COVID-19、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其他大流行相关死亡
《柳叶刀》(The Lancet)最新发表GBD 2021分析,估计了1990年至2021年间20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811个国家以下地区按年龄-性别-地区-年份分列的288种死因造成的死亡率和寿命损失年。2021年全球年龄标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COVID-19、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其他大流行相关死亡。2019年至2021年间,全球预期寿命净减少1.6岁,这主要是由于COVID-19和其他大流行相关死亡率的增加。此外,在该分析中,关于死因的地区差异推动预期寿命增长的研究结果有明显的政策效用。对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一些曾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死因目前在地域上愈加集中。死亡率集中度的这些变化,以及对不断变化的风险、干预措施和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调查,为我们加深对降低死亡率战略的理解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研究死亡率集中的模式可能会揭示已成功实施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地区。将这些成功经验推广到某些死因仍然根深蒂固的地区,可以为改善世界各地人民预期寿命的政策提供参考。
图片来源:《柳叶刀》(The Lancet)

2.3
他汀类药物与心力衰竭患者罹患痴呆症的风险:一项基于香港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研究人员使用ICD 9/ICD 10编码对香港临床数据分析和报告系统数据库进行查询,以确定在2004年至2018年间确诊心力衰竭发病的患者。采用逆概率加权(IPTW)平衡他汀类药物使用者(N=54,004)和非他汀类药物使用者(N=50,291)之间的基线协变量。主要结局是全因痴呆发病率,包括阿尔兹海默症、血管性痴呆和不明原因痴呆亚型。采用竞争风险回归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与他汀类药物使用相关的全因痴呆及其亚型风险的亚分布危险比(SHR)和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
所有符合条件心衰患者(N=104,295)的平均年龄为74.2±13.6岁,其中52,511名男性(50.3%)。在中位随访9.9年中(四分位间距[IQR]:6.4-13.0),10,031名患者(9.6%)被确诊为痴呆,分别为阿尔兹海默症(N=2,250)、血管性痴呆(N=1,831)和不明原因痴呆(N=5,950)。逆概率加权后,与不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相比,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痴呆发病风险降低了20%(经多变量调整后,SHR=0.80,95%CI:0.76-0.84)。按痴呆亚型分层,使用他汀类药物使阿尔兹海默症风险降低28%(SHR=0.72,95%CI:0.63-0.82),血管性痴呆风险降低18%(SHR=0.82,95%CI:0.70-0.95),不明原因痴呆风险降低20%(SHR=0.80,95%CI:0.75-0.85)。
结果表明,在心衰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全因痴呆及其亚型(包括阿尔兹海默症、血管性痴呆和不明原因痴呆)的风险显著降低相关。为了验证他汀类药物潜在的精神保护作用,随机试验和实验研究是有必要的。
3、《柳叶刀》前列腺癌重大报告(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prostate cancer: planning for the surge in cases)
2020至2040年间,预计全球前列腺癌患病人数将翻倍
《柳叶刀》前列腺癌重大报告指出,预计全球前列腺癌的患病人数将从2020年的140万增加到2040年的290万,每年的死亡人数将从2020年的37.5万增加到2040年的近70万(增加85%),主要为中低收入国家的男性。
报告指出,高收入国家所普及的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进行前列腺癌筛查的「知情选择」计划,可能会使老年男性接受过度检测和不必要的治疗,而对高风险的年轻男性则检测不足。作者主张对高危人群实施早期检测计划。
重大报告极力呼吁实施提高对前列腺癌认识的项目计划,中低收入国家的大多数患者为癌症晚期,要改善中低收入国家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工作。
目前对于前列腺癌的了解主要基于针对白人男性的研究,因此需要开展更多涉及不同种族男性(尤其是西非裔男性)的相关研究。
4、《柳叶刀》首个帕金森病专辑
帕金森病是全世界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发病率正在上升。其临床特征包括进行性不对称性运动迟缓、强直、震颤、步态障碍,以及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病因有多种,涉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其导致的公共卫生负担日益沈重,但目前的治疗策略仅侧重于症状控制。随著人类预期寿命提高、其他因素所致死亡减少,预计到2040年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将达到1200万至1700万。患病率的增高导致对于人力和照护资源需求的增加,这将进一步加重全球卫生系统的沈重负担。中低收入国家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和支持性疗法可及性最低,上述问题在这些国家将更为迫切;而即使在高收入国家,少数种族群体和农村地区群体在照护可及性方面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帕金森病诊断(尤其是早期阶段诊断)的困难也会妨碍有效照护的开展,关于少数种族患者群体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和患病率目前所知尚少,《柳叶刀》呼吁更好地了解这些少数种族群体患者的特殊需求。同时,专辑指出,关注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改善帕金森症状控制的潜在价值,特别是在身体活动和营养方面,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了一些从诊所外到患者家中进行照护的方法。
报告还强调,关于帕金森病的污名会导致患者更多的抑郁症、更高的共病率和死亡率,为了消除帕金森病的污名以及帕金森病是衰老自然结果的错误观念,应开展教育和宣传,尤其是针对医疗照护提供者,将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诊断的沟通交流。
最后,《柳叶刀》帕金森病专辑指出,延缓、中止或逆转帕金森病进程的疾病修饰治疗,是未来研究致力的方向。与此同时,通过改善为照护人员提供支持、确保基础药物的可及性、提供共病的基础照护和多学科照护等基本医疗和专科医疗措施,可以帮助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患者获得更好的照护,从而大幅改善生活质量。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16/xF25q6ZdZCq5HUh8oNf4We7yP8EOFDo5vPQ.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