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春去夏来,香港开始进入一年之中最炎热潮湿的季节。
人体健康与自然气候息息相关,中医传统的养生理论极为丰富,但其中最重要的几点莫过于「顺时养生」,《黄帝内经》有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 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
人体要依靠自然提供的物质条件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中医中亦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传统智慧。中医角度而言,夏季天气潮湿炎热,使人容易心浮气躁、湿重易倦;加之人体内代谢加快,加剧心脏负担,故夏天的养生要点在「养心」、「去湿」等。
本期《紫荆养生》介绍了香港夏季养生方法,其中包括夏季祛湿、防暑等,同时,亦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增加了医药前沿、美容保健、身心健康、修心养性的内容。过去十年间,香港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超越了日本人,成为全球最长寿族群,本期亦将香港长寿之都如何健康发展作为焦点,探讨「健康老龄化」及香港应对「超高龄社会」的探索和方法。专家认为香港平均寿命长的关键与「药食同源」、外出运动、气候环境、健康习惯等因素有关。香港饮食文化中素来有将部分中药材当作药膳或食品原料(如百合、银耳、枸杞等),取中药材的色、香、味作为料理调味辅助,或依时节入菜、进补。走在香港街头,中药材店林立,即使是没有生病的香港人,也会频繁出入这些店家,调配适合自己的处方(如克服虚冷、帮助度过更年期等),与其说是「吃药」,反而比较像是为了健康而习惯性地食用、饮用中药材。
据香港医务卫生局此前披露的数据,香港有逾万名中医师,其中有超过8,000名注册中医师,中医诊疗在香港医疗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价值。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指出,政府积极推动中医药发展,包括推动中药检测科研、制订《中医药发展蓝图》、加强中西医协作、推动香港首间中医医院的筹备工作。无疑,2025年是香港中医发展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一年,紫荆杂志社亦将举办中医药国际峰会,以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现代化成果,促进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立夏已至,应晓夏气养长之道,让自己的每一日都过得安然舒适。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16/Vl0jqWOxVnMNswJjElxWosmPVaaaUOoAvX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