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武艺校园计划“感恩杯”校际武艺操大赛在香港元朗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办,中国武术国际学院承办,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支持,60所香港“武艺校园计划”先导学校协办。
比赛设太极拳、棍术、五形拳和武艺操等项目,本次参赛学校共42所700余名中小学生。该比赛是“武艺校园计划”重点活动之一,旨在通过中国传统武术为香港青少年强身健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
大赛开幕礼出席开幕式的主礼嘉宾包括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席鲍俊萍,中国武术国际学院创办人黄宇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特区政府教育局教育统筹委员会委员凌友诗,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曼琪,香港立法会教育届议员朱国强,冯燊均国学基金会董事李雄溪,冯燊均国学基金会顾问谢向荣,以及参与武艺校园计划的香港中小学校长。本次比赛也得到武术界广泛认可。亲临赛场给学生颁奖的武术界资深大师包括北少林地蹚八卦门掌门人郑宝林师傅,全球中国武术家联会创会会长郑伟儒师傅,雄胜蔡礼佛总管掌管黄达华师傅等。在赛程采用专业武术比赛赛制及流程,基金会还邀请了27名本港专业持牌武术裁判员、14位专业武术检录员参加。比赛分为小学组、中学组、展能组,分别在5个赛场开展。
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席鲍俊萍鲍俊萍表示,武艺操大赛今天已是第二届,看到现场盛况空前,大家如此热心支持及参与,我十分感恩。参加比赛的同学,以及香港所有年轻人,处于生机畅茂的时刻,透过这项充满生命力的活动,人生的境界自然更进一步得到提升。少年自有少年强,身似山河挺脊梁。我们要同心同德,奋力同行,贡献我们的社会,报效自己的国家,那么生命力就会更强大,生命的图景就会更加优美。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凌友诗凌友诗表示,本次比赛是以“感恩”为主题。尊重、感恩、包容是武艺校园计划三年的主题,也正是让学生学习武德的三个层次。第一年学懂上下尊卑,长幼有序,行礼鞠躬,尊师重礼,克己复礼,尊重他人,自尊自重。今年培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导学生对父母、社会、国家、万物心存感激,学会谦卑,敬畏天地。第三年培养学生的包容心,推己及人,爱护万物,阴阳和谐,止戈为武。因此,中国的武艺除了强身健体,更有著哲学和道德的意义。它把中国天人合一、忠孝节义,以及个人的内修,都融为一体。学习中国武艺,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曼琪陈曼琪表示,今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都是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作任务。今天的“感恩杯”结合推广武艺文化,以弘扬四维八德、增强学生体质、涵养学生品德、推动国民教育、促进文化自信为宗旨。更加上今天是母亲节,希望通过此次大赛,鼓励广大青少年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年轻人对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的感恩培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黄宇帆表示,武艺操特别为香港青少年及学校老师创编,坚持技艺与礼节并重,动作以简单武艺招式为基础,舒展大方,阳光活力,步法以九宫方位转换,易学易练,有助改善青少年不良姿势,强健体魄,且便于室内外练习。
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东华三院群芳启智学校校长梁永鸿坦言,本来学校有11个队员参加武艺大赛,但是由于身体原因,最终只有7名队员成行。虽然有的队员并未参加,但是经过半年多的训练,他们的身体和纪律性都有很好的转变,孩子们在训练和配合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这就够了。在黄宇帆院长的支持下,基金会和香港教育大学合作,本著有教无类、普及化育的思想,专门给启智学校设立了适合孩子们的课程,培养教学人员和孩子们共同进步。
比赛现场(本刊记者 王慧娟 摄)今年迎接庆祝香港回归之际,举办2024庆回归27周年感恩杯校级五操大赛,进一步增进了学生的学习与交流,展现了学生风采与文化自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