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爱诗
亚洲女士怕「晒黑」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却是亚洲热带地区「爱美一族」的噩梦!尤其很多女士像见到鬼一样,看见太阳就躲得远远!她们每次被迫走在烈日之下的时候,太阳眼镜、防晒霜、帽子、雨伞统统出动,实在非常惧怕皮肤晒黑,这对喜爱太阳的欧美人士绝对不会发生的事。对于亚洲社会来说,传统来说「肤白貌美」更是华人社会的女性社会地位的集体标志,女士们以拥有白嫩皮肤为终生追求的人生目标!
日光性皮炎(SolarDermatitis)是一种由强烈日光照射局部而出现的急性光毒性皮肤病。因为日光曝晒引起,故中医谓之「日晒疮」。临床特征以曝晒部位出现红斑、水肿、水疱为主;自觉灼热、瘙痒、刺痛。

西医与日光性皮炎
西医认为日光性皮炎是因超过耐受量的中波紫外线达到表皮基底层时,造成表皮角质细胞坏死,释放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激肽等导致真皮血管扩张,组织水肿,继之黑素细胞合成黑素加速。西医治疗以局部消炎止痛为原则。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皮质激素霜剂等;有渗液者可用3%的硼酸溶液冷湿敷。全身治疗以抗组胺药、止痛剂为主,重者可服用皮质激素。
中医「日晒疮」的命名与治疗
日光性皮炎因日光曝晒引起,故中医称之为「日晒疮」。明代《外科启玄•目晒疮》:「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不惜身命,受酷日晒曝,先疼后破而成疮者,非血气所生也。」清代《洞天奥旨》曰:「日晒疮,乃夏天酷烈之日曝而成者也。必先疼后破,乃外热所伤,非内热所损也。」
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耐,血热内蕴,皮毛腠理失固;后因阳光曝晒,毒热蕴郁肌肤,不得宣泄而发。主要症状包括曝晒部位出现红斑、水肿、水疱,自觉灼热、瘙痒、刺痛。中医临床主要分为毒热侵袭、湿毒搏结两个证型进行治疗,总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可以用内治配合外治方法,效果良好。
一、内治法
根据日光性皮炎临床表现,一般可分毒热侵袭、湿毒搏结两个证型进行治疗。
1.毒热外袭
主症:曝晒部位皮肤焮红漫肿,表面紧张光亮。局部灼热、瘙痒或刺痛。兼见身热,头痛,口渴,舌红,苔薄,脉滑数。
治法:解表清热,祛湿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方加减。
2.湿热毒盛
主症:曝晒部位出现弥漫红斑肿胀,见水疱或大疱,破后流滋、糜烂结痂。自觉灼热、瘙痒或刺痛。兼见身热,口不渴或渴不多饮,舌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洽法:清热泻火,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二、外治法
1.皮损焮红肿胀者,外敷或外洗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等)。待冷湿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
2.疱破渗出或糜烂者,用生地榆、马齿苋等份水煎,待冷湿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
预防与调护
日光性皮炎再初夏季节多见,主要由日光曝晒引起,临床上对于病情较轻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对于病情较重、伴有全身症状者,加用内服药物进行治疗。运用中药治疗同时,配合抗组胺药、皮质激素能够加快症状缓解,提高疗效。对于本病的发生,应当强调预防为主,对日光耐受性低的人,要避免日光曝晒,外出采取各种遮阳措施,外涂遮光剂。经常进行户外锻炼,以提高皮肤对日光的耐受性。所以在盛夏之际,外出活动应尽量避免烈日曝晒,戴遮阳帽,穿长袖衣,长腿裤。皮肤瘙痒时,避免抓破,以防继发感染。一般患者不再接受日光曝晒后,预后良好,轻者1-2天消退,重者1周左右恢复。
温博士建议食疗方:
1.祛湿凉血五花茶
材料:金银花12克 野菊花10克 鸡蛋花10克 槐花10克 木棉花10克 赤芍10克 白蒺藜10克 白鲜皮10克 甘草
制法:用适量清水浸泡所有材料15分钟后,煮开后转小火煎15分钟,翻煎10分钟,将两次药液混合后代茶服用。
功用:清热祛湿,凉血止痒
(体质虚寒泄泻、儿童及孕妇慎用)

2. 除湿毒土茯苓瘦肉汤
材料:土茯苓(乾品20克) 生薏米20克 绿豆15克 赤小豆15克 无花果3个 炒扁豆15克 广陈皮5克 蜜枣3个 猪瘦肉300克 生盐适量
制法:先将猪瘦肉出水洗净,其他材料清洗后,加入适量热水同放进汤锅内煮开后改慢火煮2个小时后,加入生盐调味后饮用。
功用:祛湿结毒,利水化湿
(体质虚寒泄泻、儿童及孕妇慎用)

(*备注:以上治疗方法与食疗方纯粹个人经验,如患有皮肤病患者请尽快咨询您的医师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