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面对长期发展机遇,香港要继续发挥好内联外通的“超级联系人”作用,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担当国家金融强国战略的关键支点,为金融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文|香港 鄂志寰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释了金融强国的丰富内涵,提出金融强国需要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强大的金融中心
六个“强大”决定了金融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其中强大的金融中心是金融业由“大”到“强”、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之关键。
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枢纽,可以聚集与配置金融资源,是货币国际使用的重要平台。强大的金融中心至少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金融中心聚集各方金融要素,强大的中央银行和强大的金融监管共同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监管支撑,培育强大的金融机构,吸引强大的金融人才,落脚在有效地支撑实体经济在世界上取得领先地位,助力强国建设;其二是指金融市场自身市场机制完善,规模强大,可以高效率地实现全球资本配置,各方资本为我所用,统筹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以金融强国助力中国现代化。为此,中国需要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格局加速演变
近年来,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动态演进,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愈发激烈。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实力是根基,制度开放是助推剂,技术革新是源动力,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宜居的生态人文环境、具有竞争力的经营成本是吸引金融要素聚集的重要条件。未来,在百年变局下,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将更加激烈,总体格局将出现新变化。
香港一直是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美国《时代》周刊2008年专门创造“Nylonkong”(“纽伦港”)一词。英国智库Z/Yen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是国际上较具权威的评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数。在2023年9月发布的第34期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香港维持第4位的总排名,与第3位的新加坡总得分仅相差1分。从GFCI历年排名和得分来看,香港自2007年以来,稳定位居第3至4位,总得分与纽约和伦敦十分趋近,并于2018年达到783分历史高位。在第34期指数报告中,香港与纽约和伦敦的得分差距大幅缩小。香港的总得分较上期提升19分,重新回升至2021年初水平。香港与纽约和伦敦的总分差分别为22分和3分,较上期分别大幅缩小了16分和6分,反映市场对于香港信心的回升。香港与新加坡自2020年以来在得分上不分上下,8次排名中有7次仅相差1分。香港2023年9月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本、金融业发展水平以及声誉方面的排名较2023年3月均有所回升,基础设施排名下降3位。人力资本上期跌至11名历史低位,本期大幅上升7名。金融细分领域方面,香港的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香港本期除了在专业服务领域维持第4名,其余领域排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论是五大维度分项还是金融细分领域,各项指标的排名与2018年香港得分高位时期仍有一定距离。
今年3月,Z/Yen发布最新报告显示,美国继续保持金融中心领先优势,纽约保持全球第一大金融中心地位,旧金山、洛杉矶等在风险投资、金融科技等细分领域影响力上升;伦敦金融底蕴深厚,在外汇、债券、场外衍生品等交易中处于领先地位;亚洲板块整体崛起,但内部相互“挤压”。首尔排名上升到第10位,东京排名到19位。
原有“纽伦港”格局中,香港仍然排名第4,落后于新加坡,上海排名第6,深圳排名第11、北京排名第15,表现出各具优势。显然,总览全国,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型城市都具备金融中心的功能,我国并不缺少金融中心,但国际金融中心仍有待发展,香港具有战略重要性。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仍具竞争力
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出现调整,全球资本流动加剧,叠加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提升,香港资本市场进入了阶段性调整期,表现为港股二级市场持续低迷,港股估值偏低,资本市场融资额下滑。
总体而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因素;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
但是,从历史看,香港金融市场根基稳固,在穿越经济周期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韧性。从现实数据客观地看,总体上没有伤筋动骨。信心比黄金更宝贵,预期是经济重要参数。考虑到国际化特色,唯有香港具有国际化历史,并且是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唯有双向开放才能凸显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价值。内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及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关系香港未来发展的最主要变量。面对长期发展机遇,香港要继续发挥好内联外通的“超级联系人”作用,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金融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七一”期间视察香港发表的重要讲话也指出:“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香港居民很珍视,中央同样很珍视。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金融业是香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也是带动香港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内地资本走向世界、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平台,是全球最重要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枢纽。
成为“双循环”金融服务的主通道和区域经济合作主枢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要著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中资企业通过香港“走出去”要更加高质量、国际化。香港是中资企业“走出去”拓展“一带一路”及海外市场的桥头堡,也是“走出去”企业在内地以外寻找专业服务的首选平台。中资企业“走出去”应更加国际化,走出“同温层”和“舒适区”,提高中资企业话语权和影响力。中资企业应用好香港的专业服务“走出去”。香港可协助内地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境外投资,例如为中资企业提供国际融资渠道,充当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项目牵头人,利用相关的国际网络和人脉为他们进行尽职调查、风险评估等。
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我国金融业实现了“大”的发展,但与“强”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表现在金融产品不够丰富、服务能力仍有不足,处于金融产业链的中低端,缺少定价权、话语权,还不是国际金融核心参与方。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发展特点看:全球化管治模式“小而散”+分业经营。需要在全球化和综合化两方面狠下苦功,追赶落差。香港在金融业方面基础深厚、优势明显,且有著庞大的中国“走出去”客户,以及境外“走进来”客户,是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最佳培育地,中资金融机构大有可为,可推动将更多金融机构总部设到香港。
推动离岸人民币发展,打造强大的货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海内外资金和顶级的金融机构和人才,融资渠道多元丰富又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规则和制度深受国际投资者信任,能为基建筹融资活动作出重要贡献。
随著“一带一路”国家愈来愈多使用人民币作跨境贸易结算,市场对以人民币投资的需求日益增加。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处理全球四分之三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业务,并拥有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能满足投资者的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需求,提升强大的货币职能。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表示,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目前,香港绿色金融市场发展领先亚洲,在香港安排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占亚洲市场超过三分之一。香港能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转型,提供度身订造的金融方案。
依托大湾区,加强金融科技合作。香港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完善,金融科技生态蓬勃,涵盖电子支付、虚拟银行、保险科技等多个领域。香港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
巩固与欧美合作的传统优势,改善营商环境,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市场,吸引新的资本来源。香港与欧美地区的金融合作源远流长。在2021年香港的外来直接投资(FDI)头寸中,除中国内地和全球免税岛外,英国和美国的投资头寸占比最高,分别为9.8%和2.3%。在香港股市的外地投资者中,欧美投资者占比47.6%。要稳定预期,让欧美投资者有利可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捆绑。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时间上的一致性。
随著经济稳步发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将拥有更多投资资金,这将成为香港吸引外资的新方向。2023年以来,香港在东南亚、中东等市场有诸多新进展:香港与沙特、阿联酋签署多份合作备忘录或意向书,涉及金融、商务等领域;香港与东盟三国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协议,包括金融、投资、商贸等领域,为史上数目最多,涵盖范围最广泛的一次。要加强熟悉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对于当地软实力的影响。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一体化步伐。粤港澳大湾区特有的“1个国家,2种制度,3个法域,3个关税区,3种货币”差异使得区域一体化发展存在著资本流、信息流、人才流等方面的障碍。要想加快大湾区金融服务一体化步伐,则需要突破资本流、信息流、人才流方面的障碍,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目前,“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互换通”等金融互联互通机制促进著大湾区资本市场的深入互动与协作。下一步香港应积极推动“跨境理财通”在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具体优化措施尽快落地,大湾区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尽快落地等。
抢抓RCEP发展机遇,把香港打造成为独特的连接点。积极推动香港加入RCEP,进一步增强其在转口贸易的枢纽地位,推进本地金融、法律等专业领域的发展,促进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协作。此外,加入RCEP将会进一步拓宽香港商贸关系网,并可持续为RCEP成员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机,利用香港优势,帮助中资企业“走出去”;把握亚太深化合作机遇,积极发挥国际金融中心职能作用;把握东盟服务业发展机遇,为其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总之,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应保持香港国际化特色,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国家打造国际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国际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巩固香港与欧美地区的合作优势,开拓与东南亚、中东等地的合作新思路,推动香港迈向国际化新高度,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关键支点。
(作者系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5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5/vYYLpYPlruotURfdDHEBCXowX5ljA9L6C5d.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