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行政长官李家超去年10月发表2023年施政报告表示,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宪法和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将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协调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在不同层面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
4月29日,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举行首次会议,会后,政务司司长、督导委员会主席陈国基会见传媒时表示,工作小组的目标是让“爱国爱港”成为香港的核心价值,让爱国精神扎根香港社会、深入民心,大家自觉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陈国基特别表示: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死记硬背”相关知识,认识只是第一步,最终目标是情感上的认同,继而由衷地认同国家。当天,工作小组秘书处已公布电子邮箱,希望社会各界为爱国主义教育出谋献策。
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从讲解内容看,应透彻入里,精当准确;从讲解方式看,应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理清逻辑 爱国和爱港相统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希望全体香港同胞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这句话为香港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围绕这一要求发现问题、寻找重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反中乱港势力把“爱国”和“爱港”两个概念对立起来,并利用他们掌控的媒体对“一国两制”进行恶意解读,向公众灌输“爱国=卖港”、“爱港=反中”的歪理邪说,严重违背“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首先应讲清楚“爱国和爱港相统一”这个道理。
其一,理清历史逻辑。香港作为岭南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纳入中国版图,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人统治了156年,直至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百余年的漂泊仅是“插曲”,数千年的统一才是“主旋律”,香港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历史逻辑必须理清!
其二,理清法理逻辑。香港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后,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香港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订明了香港特区与中央之间的关系。爱国,就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就是要尊重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爱港,就是要维护基本法赋予香港特区的制度优势和港人的权利,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但绝不包括超出基本法规定的所谓“权利”。这个法理逻辑必须理清!
其三,理清现实逻辑。香港最大优势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中央支持香港巩固原有的“四大中心”、打造新的“四大中心”,正是希望香港把“联通世界”的优势发挥好;中央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大局,正是希望香港把“背靠祖国”的优势发挥好。因此,让香港发展的更好,既是中央所愿,也是港人所愿,二者高度统一。这个现实逻辑必须理清!
拓宽思路 协调国际视野国家观念
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须聚焦“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这个重大主题。这就涉及到三个具体问题:怎样看待中华文明?怎样看待中国人的价值观?怎样看待内地的社会制度?
香港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居民比内地居民更具国际视野,且与西方的价值观接近。西方一直宣称其价值观是人类社会普遍的、共同的、最完善的和终极的价值观,在他们掌握国际舆论主导权的背景下,“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文明优越论”、“西方民主制度是人类最先进的制度”,这些观点广为传播,也被部分香港市民接受。在他们看来,中华文明、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内地的社会制度,不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其实,这些观点是狭隘的,也是错误的。
其一,文明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世界上每个文明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不能简单地断定某个先进、某个落后。不同文明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世界上至今唯一没有断流的古文明,其强大的生命力,足以证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明。
其二,中国人的价值观亮点频闪,可圈可点。比如,中国人集体观念强,为“大我”可以舍弃“小我”;中国人崇尚“和合”理念,推崇“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这些价值观有利于不同信仰、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和谐相处,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注入正能量。
其三,内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容忽视、更不能抹黑。比如,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优势,中国的1998年抗洪、2008年抗击汶川大地震,特别是2022年初香港爆发第五波新冠疫情后,内地援港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成效之好,都体现出这种制度优势,令港人印象深刻。
客观地讲,香港市民的国际视野更多体现在“欧美视角”,仅以这个视角看世界,并不能全面客观的观察分析问题。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须引导人们认识不同文明的差异性、尊重中国内地民众的价值观、尊重内地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
总之,香港市民要有国际视野,也要有国家观念,不能把国际视野与国家观念对立起来。
丰富载体 结合理性认知感性认知
笔者以上所讲,主要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陈国基司长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首次会后提及“三找”,主要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包括:“找出重点”,令爱国主义教育走遍校园;“找对方法”即软性方法;“找好拍档”,要更好结合和协调官方与民间团体的力量,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陈司长的观点给了香港社会一大启迪,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讲故事”的方式同样非常重要,应该丰富载体,令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相辅相成。
其一,做好“规定动作”,增强理性认知。香港国安法第十条订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通过学校、社会团体、媒体、网络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据此,以学校为重点“讲故事”是必须做好的“规定动作”。同时,应利用好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资源,在重要的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做好爱国主义教育。
其二,创新“自选动作”、增强感性认知。香港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社会,讲好爱国主义故事必须创新方式,增强生动性和感染力。去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来香港访问掀起航天热潮,代表团在与香港中小学生的对话活动中,来自20所小学和21所中学的上千名学生向航天员发问,代表团成员逐一详细回答。热烈的互动场面,令许多学生心中有了一个航天梦。有日益强大的祖国为依托,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有朋自太空来”,行政长官李家超这样形容那次访问。他说,代表团访港展示了国家在航天科技的成就,增强市民对国家的认同,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
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应该多一些类似的活动,多一些参观、体验、交流、互动的“讲故事”方式,令人感受到“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真实具体、可感可知的。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致辞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要掀开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书写香港新的辉煌,让香港这颗明珠更加熠熠生辉是等不来的,也不会轻松,只有全力拼搏,努力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不断谱写‘一国两制’实践精采华章。”
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是夏宝龙所言“书写香港新的辉煌”的重要一环。“讲故事”也是一门学问,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笔者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人参与这项工作,让爱国精神扎根香港社会,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原文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jDuT1JBdrOVRSPUrkKxkSRRxFvvpuQtWBdi.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行政长官李家超去年10月发表2023年施政报告表示,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宪法和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将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协调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在不同层面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
4月29日,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举行首次会议,会后,政务司司长、督导委员会主席陈国基会见传媒时表示,工作小组的目标是让“爱国爱港”成为香港的核心价值,让爱国精神扎根香港社会、深入民心,大家自觉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陈国基特别表示: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死记硬背”相关知识,认识只是第一步,最终目标是情感上的认同,继而由衷地认同国家。当天,工作小组秘书处已公布电子邮箱,希望社会各界为爱国主义教育出谋献策。
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从讲解内容看,应透彻入里,精当准确;从讲解方式看,应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理清逻辑 爱国和爱港相统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希望全体香港同胞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这句话为香港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围绕这一要求发现问题、寻找重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反中乱港势力把“爱国”和“爱港”两个概念对立起来,并利用他们掌控的媒体对“一国两制”进行恶意解读,向公众灌输“爱国=卖港”、“爱港=反中”的歪理邪说,严重违背“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首先应讲清楚“爱国和爱港相统一”这个道理。
其一,理清历史逻辑。香港作为岭南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纳入中国版图,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人统治了156年,直至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百余年的漂泊仅是“插曲”,数千年的统一才是“主旋律”,香港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历史逻辑必须理清!
其二,理清法理逻辑。香港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后,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香港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订明了香港特区与中央之间的关系。爱国,就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就是要尊重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爱港,就是要维护基本法赋予香港特区的制度优势和港人的权利,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但绝不包括超出基本法规定的所谓“权利”。这个法理逻辑必须理清!
其三,理清现实逻辑。香港最大优势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中央支持香港巩固原有的“四大中心”、打造新的“四大中心”,正是希望香港把“联通世界”的优势发挥好;中央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大局,正是希望香港把“背靠祖国”的优势发挥好。因此,让香港发展的更好,既是中央所愿,也是港人所愿,二者高度统一。这个现实逻辑必须理清!
拓宽思路 协调国际视野国家观念
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须聚焦“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这个重大主题。这就涉及到三个具体问题:怎样看待中华文明?怎样看待中国人的价值观?怎样看待内地的社会制度?
香港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居民比内地居民更具国际视野,且与西方的价值观接近。西方一直宣称其价值观是人类社会普遍的、共同的、最完善的和终极的价值观,在他们掌握国际舆论主导权的背景下,“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文明优越论”、“西方民主制度是人类最先进的制度”,这些观点广为传播,也被部分香港市民接受。在他们看来,中华文明、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内地的社会制度,不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其实,这些观点是狭隘的,也是错误的。
其一,文明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世界上每个文明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不能简单地断定某个先进、某个落后。不同文明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世界上至今唯一没有断流的古文明,其强大的生命力,足以证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明。
其二,中国人的价值观亮点频闪,可圈可点。比如,中国人集体观念强,为“大我”可以舍弃“小我”;中国人崇尚“和合”理念,推崇“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这些价值观有利于不同信仰、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和谐相处,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注入正能量。
其三,内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容忽视、更不能抹黑。比如,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优势,中国的1998年抗洪、2008年抗击汶川大地震,特别是2022年初香港爆发第五波新冠疫情后,内地援港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成效之好,都体现出这种制度优势,令港人印象深刻。
客观地讲,香港市民的国际视野更多体现在“欧美视角”,仅以这个视角看世界,并不能全面客观的观察分析问题。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须引导人们认识不同文明的差异性、尊重中国内地民众的价值观、尊重内地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
总之,香港市民要有国际视野,也要有国家观念,不能把国际视野与国家观念对立起来。
丰富载体 结合理性认知感性认知
笔者以上所讲,主要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陈国基司长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首次会后提及“三找”,主要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包括:“找出重点”,令爱国主义教育走遍校园;“找对方法”即软性方法;“找好拍档”,要更好结合和协调官方与民间团体的力量,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陈司长的观点给了香港社会一大启迪,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讲故事”的方式同样非常重要,应该丰富载体,令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相辅相成。
其一,做好“规定动作”,增强理性认知。香港国安法第十条订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通过学校、社会团体、媒体、网络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据此,以学校为重点“讲故事”是必须做好的“规定动作”。同时,应利用好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资源,在重要的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做好爱国主义教育。
其二,创新“自选动作”、增强感性认知。香港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社会,讲好爱国主义故事必须创新方式,增强生动性和感染力。去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来香港访问掀起航天热潮,代表团在与香港中小学生的对话活动中,来自20所小学和21所中学的上千名学生向航天员发问,代表团成员逐一详细回答。热烈的互动场面,令许多学生心中有了一个航天梦。有日益强大的祖国为依托,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有朋自太空来”,行政长官李家超这样形容那次访问。他说,代表团访港展示了国家在航天科技的成就,增强市民对国家的认同,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
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应该多一些类似的活动,多一些参观、体验、交流、互动的“讲故事”方式,令人感受到“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真实具体、可感可知的。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致辞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要掀开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书写香港新的辉煌,让香港这颗明珠更加熠熠生辉是等不来的,也不会轻松,只有全力拼搏,努力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不断谱写‘一国两制’实践精采华章。”
在香港讲好爱国主义故事,是夏宝龙所言“书写香港新的辉煌”的重要一环。“讲故事”也是一门学问,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笔者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人参与这项工作,让爱国精神扎根香港社会,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原文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jDuT1JBdrOVRSPUrkKxkSRRxFvvpuQtWBdi.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