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郑敏坤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它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书中提出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顺应四时等理念,一直被人们视作养生保健的最高准则。书中记载了十三个中药方子,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便是其中一个。这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中医妇科方子,历经了千年实践考验并广泛沿用至今,堪称千古第一妇科名方。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仅有四味药材,即四份乌贼骨,一份芦茹(茜草),用雀卵和成丸,再用腌鱼或淡乾鱼煮汤送服。后世许多治疗妇科疾病的方剂,都是在这古方的基础上创建而来的。如清代名医张锡纯的安冲汤、固冲汤、清带汤,能治疗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白带等妇科问题。究竟这四味药有何作用,为何能解决诸多妇科问题?妇女如何利用它来做日常养生?制作及服用过程有什么讲究?以下将结合《内经》原文为大家介绍。
1.「四乌贼骨」
首先准备四份乌贼骨。
乌贼骨又称海螵蛸,即海产品墨鱼的内骨。墨鱼为水中生动之物,腹中有墨,味微咸涩,能入肾脏。墨鱼骨为肾所主,这是墨鱼补肾的精华部分,且能固精止血。而准备四份,是寓意上通肺气,将精血分布到人体四肢。

2.「一芦茹」
再准备一份芦茹(茜草)。
芦茹就是现今的茜草,汁红入血,归肝经。此药有许多散在的小孔,能补能通,所以能补血通经,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等功效。用一份茜草,是由于女子月事所生之血,中医称癸水,而「天一生水」,代表的数字就是一。需注意,四份乌贼骨、一份茜草,需严格按照比例,因为数字也涵盖著重要的治疗信息。

3.「二物并合之」
将上述两味中药打成粉,混合在一起。
4.「丸以雀卵,大如小豆」
用蛋液将以上药粉搅和一起,并捏成绿豆大小的药丸。
雀卵就是麻雀蛋,但考虑到野生动物保护及食品安全问题,可用鹌鹑蛋或鸡蛋代替。蛋卵为血肉有情之品,能补益精血。卵白主气,卵黄主血,能补气补血。蛋卵又能入脾,脾属土脏位于中焦,有调和的作用。因此用蛋液调和药物,能令其发挥更好的效果。
丸者缓也,养生补身切不可急功近利,应和缓地进补。有许多补益药都会制成丸药,需服用一段时日,缓缓图之。


5.「以五丸为后饭」
每次饭前服用五丸。
「后饭」的意思就是饭前服用。使得药力下行到肝肾,再吃饭以食物压之。为什么是服用五丸呢,因为五是土数,气血由中焦脾土化生,也寓意补五脏。
6.「饮以鲍鱼汁」
将腌鱼或乾鱼煮汤送服。
古代所说的鲍鱼,并不是现在人吃的溏心鲍鱼这种鲍鱼。而是指腌鱼或淡乾鱼。将鱼乾煮汤取汁作为药引送服。腌鱼味咸,气辛臭,性质平和,能通利肠道,有利水泄浊的功效。
现代女性生活压力大,从读书时期便开始为学业、工作、家庭而操劳。加上女性有每月行经的生理特点,使得妇女的精血更易耗散。本文介绍的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具有益精生血,强壮肝肾,活血通经的作用。而且此方组成非常灵动,通补并用,能通能补,补中寓通。因此非常适合成年女性日常养生服用。但需注意:月经期间暂停服用;孕妇忌服;如有妇科疾病应及时求医,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