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刘兆佳 |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
当前,许多美国政客、媒体和学者仍抱有冷战思维,把中国视作巨大威胁,不断遏制、打击、抹黑和孤立中国,并寻求在多方面与中国「脱钩」,其目的无非是要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其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美国的对华政策固然会给中国带来损失,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也无法阻止美西方相对衰落的历史趋势。美国的政治精英似乎对此尚没有清晰的认知,或者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或者不相信美国会失去霸主地位,也或者虽然有所察觉但不愿意宣诸于口,导致美国对华政策逐渐偏离理性轨道。事实证明,美国决意与中国为敌的做法已经为美国自身带来极大伤害,不仅受到越来越多国内民众的反对,也遭到了美国盟友和伙伴的质疑,反而加快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崩塌。
美国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美国虽然是世界霸主,但相对综合国力今非昔比。美国「去工业化」的过程已经积重难返,导致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只能越来越依赖滥发美元国债甚至「虚拟」资产,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为了遏制中国,美国不得不投放更多资源到国防、安全和情报等部门,并支付高额债务利息,而分配到基础设施、教育、科研、卫生、环境、产业发展和福利上的资源必然会进一步减少。同时,为了拉拢盟友和其他国家加入反华行列,美国不得不花费大量资源并作出超过实际能力的安全承诺。这些做法都将导致美国国内资源严重错配。
美国政治精英和学者普遍认为,随着美国外交和军事实力的持续下降,美元霸权将成为美国继续称霸世界的最大支柱。以此之故,对于任何有可能削弱美元霸权的他国货币、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支付系统,都逃不过被美国打压的命运。然而,在几十万亿美国债务的重压下,加上美国滥发美元等行为,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公信力、作为储备货币的价值以及在国际投资和贸易上的功能。美国在俄乌冲突发生后对俄罗斯的极限施压和金融制裁,进一步动摇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中国和其他国家越来越不愿意过度依赖美元和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支付系统,担忧美国偿还债务的能力,更担心本国海外资产可能因为与美国交恶而被冻结、没收或挪作他用,认为有必要开发一些不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工具。近年来,随著美国遏制中国的力度增大,中国逐渐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开放的速度,中国与越来越多国家通过本国货币进行贸易和投资。对美国而言,长此以往,美元的吸引力难免会持续下降,并产生恶性循环:走弱的美元导致走弱的美国,越来越弱的美国则使美元弱上加弱。
事实证明,向中国发动贸易战、关税战和科技战,阻止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融资,禁止美国企业与中国做生意,禁止美国投资者购买中国股票与资产,鼓励美国企业和资金撤出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逼迫盟友和伙伴削减与中国的经贸联系,这些做法对美国及其盟友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害的,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鼓吹与中国「脱钩断链」,必将拖慢自身经济发展速度和民生改善进程。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加紧利用香港来遏制中国,例如撤销过去给予香港的特殊政策、抹黑香港国际形象和声誉、制裁香港特区官员、在香港培植代理人、在香港制造政治动乱等。然而,美国在香港的政治、经济和金融利益巨大,一个动荡、凋敝的香港对美国是不利的。美国前驻香港和澳门总领事唐伟康(Kurt Tong)曾多次承认香港与美国的互利共赢关系。如果美国持续实行敌视香港的政策,只会让自己在香港的利益蒙受更大损失。
美国国内政策变得混乱扭曲
为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美国似乎正在远离长期奉为圭臬的以自由市场为主体的经济模式等「核心价值」,取而代之的是实行美国商界和学术界精英一贯反对和贬斥为「离经叛道」的「经济民族主义」「地缘经济」「工业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和构筑「小院高墙」的科技政策。其中,「地缘经济」主张美国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达到地缘政治的目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在经济和科技上削弱、孤立乃至打倒中国。讽刺的是,美国一直以来都不满和批评中国政府干预市场的运作,指责中国企业由此取得相对其他国家企业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可以说,为了对付中国,美国放任政治因素和政府力量不断干扰和扭曲市场。美国前外交官傅立民 (Freeman)指出,为了遏制中国,美国做了很多违背其奉行的经济价值、订立的国际经贸规则的事。美国对那些不愿意减少与中国交易的盟友和伙伴施加制裁,放弃由市场驱动的与中国开展经济往来的做法,改为以关税、配额、制裁、禁止、强行「收购」和进出口管制为主的做法。美国学者伦纳德(Leonard)坦言,为了击败中国,美国「现在正在透过产业政策、关税、进出口管制和补贴来真正推动『效仿中国』。」 美国还放弃或者破坏那些它认为中国在其中发挥比美国更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并摧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用以管理国际经济关系的、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方面不断要求中国尊重由美国制定和主导的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国际秩序」,另一方面自己却干着破坏这一国际秩序的勾当。
为了与中国进行经济竞争,美国政府一反过去对自由市场的尊重,加强对美国企业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管控。其实,美国的大型行业和企业拥有庞大的政治能量去保障自己的利益和垄断地位,「自由市场」在美国早已名不副实。美国经济学者菲利庞(Philippon)的研究发现,美国其实并非是一个自由市场体系。他指出,在大部分美国经济部门中,竞争已经减退。造成竞争匮乏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的刻意选择,而游说活动和选举捐献对此影响甚大。事实上,在美国的历史中,自由贸易和市场竞争从来都不是美国成为经济大国的手段。美国学者普雷斯托维茨(Prestowitz)指出,美国之所以富有,并非是因为它仿效英国,反而是跟从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瑞士、瑞典的轨迹,所有这些地方最后都变得富有。它们代表的模式绝不是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和全球投资,而是重商主义和保护主义。不过,在经济竞争力已经无与伦比后,美国却鼓吹自由贸易和市场竞争,把这些原则提升到美国「核心价值」的层次,并要求其他国家都放弃所有经济壁垒,让美国企业可以「自由」地在其他国家营运、发展和掠夺。
今天,为了与中国进行产业竞争,美国政府按照《美国创新和竞争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芯片和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和《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等法律,投放大量资源于一些由政府拣选的战略产业特别是高端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绿色科技上,以确保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就是说,美国原来引以为傲和不断向全球推销的「自由市场」理念无法贯彻下去。美国专家库利(Cooley)和纽克松(Nexon)甚至悲观地断言,美国的经济自由主义前景并不乐观。美国的产业政策是否能够重建美国的工业体系现在尚属未知之数,但这个 「不符合」美国价值观的政策所导致的美国社会内部和政党之间的严重分化和冲突,也令美国在国际社会一直宣扬的「自由市场」显得虚伪和苍白无力。
美国国内反对声音不断增加
为了遏制中国和应对所谓「中国威胁」,美国愈来愈把国家安全当作头等大事并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导致美国国内愈发不稳定。美国不断指控中国在美国国内做所谓「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事,比如收集美国军事情报、窃取美国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成果、收买美国政客、拉拢华裔美国人为中国做事、在美国从事对中国有利的政治和文化宣传等。美国对国内的民众特别是华裔美国人和在美国念书或工作的中国人加强监控和防范,损害其人权和自由。美国学者佩罗(Perault)和萨克斯(Sacks)指出,拜登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禁止或限制中国的科技企业在美国运作,认为这会妨碍美国人在互联网上浏览的自由,并且会削弱美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这便是美国为了防范中国而导致自由受损的一个实例。过去二十多年,美国把反对恐怖主义和维护国家安全当作头等大事,在国内形成了一种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的紧张气氛。美国国内出现了明显的「敌我」意识、恐惧情绪、排外心态和极端思想,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人士受到歧视和排斥,军工综合体势力坐大,威权主义和排外行为不断涌现。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军事化,而政府更加强了对民众的监视和管制,这些都对美国人的人权、自由和私隐构成严重威胁。今天美国把中国当作危险的「敌人」只会让那些压制人权和自由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其中一个明显的受害者是学术自由。比如,那些对中国稍有肯定的学术论文、书刊和评论都难以找到出版和发表的机会,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学者尤其是华裔学者则首当其冲,除非从负面或恶意角度出发探究中国情况,否则难以取得研究经费和发表著作。讽刺的是,美国与中国为敌,美其名为捍卫美国的人权和自由,但实际后果是压抑了美国的人权和自由。
目前,美国的政治精英和媒体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和诋毁抹黑中国,在美国国内掀起反华浪潮,目的在于让反华政策能够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可是,这种支持是否能够长期维持仍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一直以来,美国民众把内政看得比外交更重要、更迫切,他们希望美国政府多关注和处理国内日益严重的问题,而非浪费资源来遏制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和军事行为屡屡犯错,由于在俄乌冲突中失利,以及在巴以冲突中一面倒地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残酷杀戮,更备受国际社会谴责。凡此种种,都促使长期在美国存在的「孤立主义」不断冒起,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反对美国插手其他国家的事务,与中国为敌的政策同样遭到美国民众的反对。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库普钱(Kupchan)认为,大部分美国人希望自己的国家减少在海外的承担,并让美国的伙伴担负更多国际责任。他们期望美国集中精力于国内,特别是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保障就业和控制移民人数。他发现,美国的年轻选民对维持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同盟关系和维持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兴趣比年长选民低,年轻选民更希望聚焦于国内事务。可以想象,当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逐渐了解与中国为敌的政策,明白为了台湾、南海问题与中国开战,可能让美国付出巨大代价的时候,美国政治精英获得民众支持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会激起国内更多反对声音。
美国国内分化和冲突加剧
今天的美国充斥着不少难以破解的深层次矛盾,令不少美国有识之士感到担忧。美国社会学者普特南(Putnam)引用大量历史数据说明美国国内的四个矛盾,并认为今天的美国社会情况相当糟糕:经济下滑、包容妥协精神倒退、社会组织破损及文化自恋意识上扬。他指出,现在不断恶化的社会两极化导致个人主义上升,后者又带来不平等的增加。而这又导致人与人的隔阂,引发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不断下沉的漩涡。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美国政治精英和民意领袖恶意地把美国的国内问题「甩锅」给中国,以此逃避责任和欺骗民众。但是事与愿违,这种做法在美国国内掀起越来越严重的排外情绪和种族冲突,美国的华人首当其冲,其他亚裔群体也难免蒙受池鱼之灾。过去一段时间,一直以来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重要作用的中资企业、华裔企业家和来自中国的科技专才、留学生,在美国备受怀疑和排斥,导致大批华裔科学家被迫离开美国,这对美国经济、教育和科技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美国与中国为敌的政策对美国的民主政治不利,因为会进一步激化美国的右翼民粹主义和威权政治,而这两者都是腐蚀民主政治的重大因素。事实上,美国民主政体早已出现了诸多败坏的迹象,包括政治不平等、政府和政党脱离民众、金钱政治肆虐、贪污腐败、寡头统治、严重政治分化和斗争、管治失效、民众对政府和政治制度不满等。美国学者阿佩尔鲍姆(Applebaum)指出,对处于美国边缘的极右和极左势力而言,美国的理想是虚假的,美国的制度是骗人的,美国在国外的行为是邪恶的,而美国的「霸权」事业的语言——平等、机遇和正义——只是空洞的口号。她的话明显是指责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破坏美国民主,蔑视作为民主支柱的国会、法院、选举和媒体,以及肆意引进威权政治和个人专断。阿塞莫格卢(Acemoglu)也认为,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国民粹主义源于美国社会和政治的深刻断裂。美国的右翼民粹主义和威权政治的共同特征是白人种族主义、歧视与排斥有色人种、反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反对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反对外来移民和难民等。这股势力的冒起让美国不少政治学者对美国民主的前景不抱乐观态度。为了争取美国民众对与华为敌政策的支持,美国政治精英不断在国内挑起反华情绪,煽动种族仇恨,增添美国人对美国前景的担忧,实际上是不停为右翼民粹主义和威权政治添柴引火,最终只会让美国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成为牺牲品而已。
美国国际形象和公信力遭质疑
美国把中美之争定义为「威权」与「民主」之战,企图让美国在国际社会占领道德高地。可是,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实行美国倡导的「西方民主」,为了壮大所谓「民主」阵营,美国把一些一直被西方嘲讽或贬斥为实施「威权主义」的国家也纳入其中,让美国鼓吹的所谓「民主」与「威权」的正义之战沦为国际笑柄。这不但让美国的政治图谋难以成功,而且让美国在政治舞台上展示的「双重标准」和伪善嘴脸暴露无遗,进一步挫伤美国的道德威信和话语权。
美国一直吹捧其战略优势在于与大批国家结成军事同盟,而中国没有与任何国家结盟。美韩联盟、美日联盟、四方安全对话(QUAD)、澳美英安全合作(AUKUS) 等均是美国军事围堵中国的重要手段。美国甚至意图拉拢欧洲和亚洲的盟友在亚洲建立类似北约(NATO)的集体安全机构。美国由此相信,一旦美中开战,中国将会处于军事劣势。但事实或许并非如美国所料。当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与中国在经贸上的联系比美国更密切。虽然少数国家与中国存有领海、领土遗留问题,但大多数国家不认为中国对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没有诱因和理由伙同美国与中国为敌,更遑论对中国开战。再者,越来越多的美国盟友尤其是日本和韩国不愿意相信美国给予的安全承诺,不肯定美国能够战胜中国(不管如何定义「胜利」),更担心最终被美国背弃或出卖。所以,美国逼迫盟友与中国为敌的做法,必然会遇到盟友越来越大的抗拒,导致其与盟友的关系愈趋紧张,而那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同盟」亦会走向瓦解甚至名存实亡。
美国的恶意打压 必然遭到中国的强力反击
今天,中国对美国不存任何幻想,并已经做好了应对和反击美国各种挑衅和遏制的准备。一方面,在符合国家利益、世界和平和人类福祉的前提下,中国不会排除与美国在一些领域,比如气候变化、流行疾病防治、反毒品和反恐等事务上开展合作。另一方面,中国针对美国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包括: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扩容「金砖国家」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提升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强化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上的角色、拓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扩大电子人民币的应用范围、建构以人民币为中心的国际支付系统、推行「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战略、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有些举措已经收到明显成效。可想而知,中国对美国的反击和反制必然会让美国付出沉重代价,中国在国际上不但没有被美国孤立,反而朋友越来越多,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种种迹象表明,在极端的反华思潮的笼罩下,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对中国的遏制力度和幅度将会持续增加,务求最终能够达到美国遏制中国崛起和维持美国霸权的目的。不过,美国的图谋不可能得逞,美国的对华政策必然失败。美国的悲剧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不自量力地坚持遏制中国的崛起,但这种狂妄和粗暴的行为最终只会加快美国全球霸权的衰落。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4年3-4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