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将于6月至9月期间举办首届“中华文化节”,透过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项目和延伸活动,包括“中国戏曲节”节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肯定的本地优秀作品、文艺组织演出、电影放映、展览和讲座等。
文物主题舞剧打响头炮 八大剧种及代表剧团云集香江
“中华文化节”开幕节目为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出的舞剧《五星出东方》。此舞剧的灵感源于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绣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护臂。北京歌剧舞剧院透过精彩的舞蹈、音乐、服饰和舞台设计,重塑汉代美学和西域人文风情,让珍贵文物所承载的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在舞台上展现出来,表达中华民族延绵千年、互融共生的团结精神。
康文署的品牌项目“中国戏曲节”今年起将成为“中华文化节”的重要一环,八台文武双全的舞台演出涵盖粤剧、北路梆子、潮剧、柳子戏、越剧、昆剧、婺剧和京剧,让来自大江南北的优秀剧团和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云集香江,展示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戏曲节头炮节目为新编粤剧《大鼻子情圣》,该剧以法国同名剧作为蓝本重新编成,突显粤剧中西兼容的特性。此外,忻州文化研究院、广东潮剧院一团与香港新韩江潮剧团、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福建芳华越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亦将精英尽出,上演各自的首本名剧和折子戏,彰显国家戏曲文化软实力。“中国戏曲节”亦会举办多场免费艺人谈、大师班和讲座,让剧迷深入了解中国戏曲的底蕴。
焦点城市聚焦上海 三项目展现海派文化魅力
“中华文化节”每年会设定一个焦点城市,今届聚焦上海,以三个别具特色的项目展示海派文化魅力。其中,上海京剧院将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联同梅花奖得主傅希如和一众优秀青年演员上演经典剧目《乌龙院》和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上、下本;上海民族乐团在著名指挥汤沐海的带领下,将在香港献奏两场精心编创的海派民乐《海上生民乐》。
“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寻香记—中国芳香文化艺术展”则透过展示上海博物馆与香港艺术馆馆藏陶瓷、竹刻、绘画、青铜器等不同品类的珍品,与观众展开一段跨越千年的寻香之旅。此展览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独家赞助。
鼓乐、魔法、杂技等舞台艺术形式多样
今年的文化节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合作筹办多项舞台演出节目,包括《中华颂》音乐会、《舞韵华章》、《鼓博群雄.地动山摇》绛州大鼓与其承传者鼓乐演奏会和《中华魔法奇艺之旅》,发挥本地文化界的团结力量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蓬勃创意。
康文署亦会于“中华文化节”期间邀请艺团献演部分入围国家艺术基金的本地优秀项目。首届“中华文化节”共有三个本地优秀作品上演,包括香港城市中乐团的《香港当代民族管弦乐经典音乐作品荟萃》音乐会、竹韵小集的《香江雅韵.弦歌不绝》音乐会和香港灵宵剧团的新编粤剧《马湘兰》。
此外,文化节期间亦推介来自不同省市以至本地的高水平舞台精品节目,包括明月耀香江—宁波市演艺集团的舞剧《花木兰》、同为国际综艺合家欢2024开幕节目的中国杂技团《青春ing》、香港中乐团的《茶马古道行》和香港舞蹈团的《胡须爷爷之诗游记2.0》。
电影放映重温珍贵经典 讲座及图书馆等一系列活动助力文化传播
除了舞台演出,一众戏迷亦可在“中华文化节”期间重温多部精选本地电影和珍贵的中国戏曲电影,包括放映16部银都机构及其前身(长城、凤凰、新联)电影作品的《影以载道——银都作品回顾》;重温粤剧经典的“再看《紫钗》、《蝶影》、唐涤生”;亦有多出粤语戏曲电影和中国戏曲电影放映,展示各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讲座系列有《丝竹吹打:乐韵寻根本地游》和《大师传艺.寻古知新》,内容涵盖中国乐韵、中国美学、传统文化、美术、书法、粤剧、戏剧、视觉艺术、文化产业等。
为加强推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上述演艺节目外,今年「中华文化节」同时推出多项免费展览和活动,与众同乐,包括「香港水墨新时代」展览、《艺述红楼》书画作品展及红学讲坛和《龙承九子》中华文化艺术设计展览、讲座、IP文创新产品开发计划。
康文署亦将于6月9日在沙田大会堂广场及大堂举行“多彩华艺”嘉年华,为大家带来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舞台演出,另有“喜”动图书馆、文化摊位、大堂中乐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公众在户外户内都感受到中华文化艺术的缤纷多彩;9月举行的甲辰年中秋彩灯会除展示不同主题的璀璨彩灯和光影装置,亦会安排内地艺团来港演出,向大众展示丰富多样的中国民族风采和传统文化。以上节目的详情,将容后公布。上述活动的举行日期、地点等更多资讯请参阅中华文化节2024活动网站,部分节目的门票现已于城市售票网开售。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3/xojuBDwK68hu9wpvOcfONl1WxPyUO0oY8gc.pn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3/4RtTUQXD5KQQIy5xmcjsonl7pwmKt8nLWRw.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将于6月至9月期间举办首届“中华文化节”,透过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项目和延伸活动,包括“中国戏曲节”节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肯定的本地优秀作品、文艺组织演出、电影放映、展览和讲座等。
文物主题舞剧打响头炮 八大剧种及代表剧团云集香江
“中华文化节”开幕节目为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出的舞剧《五星出东方》。此舞剧的灵感源于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绣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护臂。北京歌剧舞剧院透过精彩的舞蹈、音乐、服饰和舞台设计,重塑汉代美学和西域人文风情,让珍贵文物所承载的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在舞台上展现出来,表达中华民族延绵千年、互融共生的团结精神。
康文署的品牌项目“中国戏曲节”今年起将成为“中华文化节”的重要一环,八台文武双全的舞台演出涵盖粤剧、北路梆子、潮剧、柳子戏、越剧、昆剧、婺剧和京剧,让来自大江南北的优秀剧团和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云集香江,展示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戏曲节头炮节目为新编粤剧《大鼻子情圣》,该剧以法国同名剧作为蓝本重新编成,突显粤剧中西兼容的特性。此外,忻州文化研究院、广东潮剧院一团与香港新韩江潮剧团、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福建芳华越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亦将精英尽出,上演各自的首本名剧和折子戏,彰显国家戏曲文化软实力。“中国戏曲节”亦会举办多场免费艺人谈、大师班和讲座,让剧迷深入了解中国戏曲的底蕴。
焦点城市聚焦上海 三项目展现海派文化魅力
“中华文化节”每年会设定一个焦点城市,今届聚焦上海,以三个别具特色的项目展示海派文化魅力。其中,上海京剧院将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联同梅花奖得主傅希如和一众优秀青年演员上演经典剧目《乌龙院》和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上、下本;上海民族乐团在著名指挥汤沐海的带领下,将在香港献奏两场精心编创的海派民乐《海上生民乐》。
“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寻香记—中国芳香文化艺术展”则透过展示上海博物馆与香港艺术馆馆藏陶瓷、竹刻、绘画、青铜器等不同品类的珍品,与观众展开一段跨越千年的寻香之旅。此展览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独家赞助。
鼓乐、魔法、杂技等舞台艺术形式多样
今年的文化节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合作筹办多项舞台演出节目,包括《中华颂》音乐会、《舞韵华章》、《鼓博群雄.地动山摇》绛州大鼓与其承传者鼓乐演奏会和《中华魔法奇艺之旅》,发挥本地文化界的团结力量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蓬勃创意。
康文署亦会于“中华文化节”期间邀请艺团献演部分入围国家艺术基金的本地优秀项目。首届“中华文化节”共有三个本地优秀作品上演,包括香港城市中乐团的《香港当代民族管弦乐经典音乐作品荟萃》音乐会、竹韵小集的《香江雅韵.弦歌不绝》音乐会和香港灵宵剧团的新编粤剧《马湘兰》。
此外,文化节期间亦推介来自不同省市以至本地的高水平舞台精品节目,包括明月耀香江—宁波市演艺集团的舞剧《花木兰》、同为国际综艺合家欢2024开幕节目的中国杂技团《青春ing》、香港中乐团的《茶马古道行》和香港舞蹈团的《胡须爷爷之诗游记2.0》。
电影放映重温珍贵经典 讲座及图书馆等一系列活动助力文化传播
除了舞台演出,一众戏迷亦可在“中华文化节”期间重温多部精选本地电影和珍贵的中国戏曲电影,包括放映16部银都机构及其前身(长城、凤凰、新联)电影作品的《影以载道——银都作品回顾》;重温粤剧经典的“再看《紫钗》、《蝶影》、唐涤生”;亦有多出粤语戏曲电影和中国戏曲电影放映,展示各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讲座系列有《丝竹吹打:乐韵寻根本地游》和《大师传艺.寻古知新》,内容涵盖中国乐韵、中国美学、传统文化、美术、书法、粤剧、戏剧、视觉艺术、文化产业等。
为加强推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上述演艺节目外,今年「中华文化节」同时推出多项免费展览和活动,与众同乐,包括「香港水墨新时代」展览、《艺述红楼》书画作品展及红学讲坛和《龙承九子》中华文化艺术设计展览、讲座、IP文创新产品开发计划。
康文署亦将于6月9日在沙田大会堂广场及大堂举行“多彩华艺”嘉年华,为大家带来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舞台演出,另有“喜”动图书馆、文化摊位、大堂中乐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公众在户外户内都感受到中华文化艺术的缤纷多彩;9月举行的甲辰年中秋彩灯会除展示不同主题的璀璨彩灯和光影装置,亦会安排内地艺团来港演出,向大众展示丰富多样的中国民族风采和传统文化。以上节目的详情,将容后公布。上述活动的举行日期、地点等更多资讯请参阅中华文化节2024活动网站,部分节目的门票现已于城市售票网开售。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3/xojuBDwK68hu9wpvOcfONl1WxPyUO0oY8gc.pn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3/4RtTUQXD5KQQIy5xmcjsonl7pwmKt8nLWRw.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