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屠海鸣
上周一至五(15至19日),第135届广交会第一期在广州举办。国务院总理李强专程南下广州,于上周三(17日)分别同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代表和参展企业代表座谈交流,于上周四(18日)在广交会企业馆巡馆、参观广交会发展史陈列馆。李强表示,要深入落实总书记习近平关于办好广交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广交会愈办愈好,让广交会这个“金字招牌”不断焕发新的时代风采。
李强的工作栉风沐雨、日理万机,当他刚刚在北京接待完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一下子在广交会的展馆出现,来自境内外的采购商、参展商看到这位和蔼、真诚、朴实的大国总理,都感到惊喜和鼓舞。
广交会的全称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春秋两季举办,是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家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也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外贸行业的“晴雨表”。
今年的广交会盛况喜人,来自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的12.5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比上届同期增长23.2%。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68.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成员国采购商占23%,欧美采购商占18.1%。
第一期展览以“先进制造”为主题,成为展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缩影。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参展企业将近3,600家,智能产品超9万件。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让有着67年历史的广交会焕发出新活力。
“金字招牌”赋新意 应作更大贡献
历届广交会通常会有国家领导人致贺信,或出席开幕式。这一次,李强专程南下广州,为广交会鼓劲加油,这背后有何深意?
李强是一位从基层起步的官员,长期主政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和上海。他曾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他这次到广交会,旨在“问需于商”、“问计于商”。
参加境外采购商代表座谈会的,包括英特宜家、沃尔玛、科佩尔、露露国际、美而真、阿尔祖姆、似鸟、欧尚、生牌、凯斯科、长友等境外企业负责人。李强认真听取各国采购商代表的发言,赞赏大家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广交会、大力开展对华经贸合作。
李强说,广交会自1957年创办以来,经历风雨、从未间断。许多境外企业因广交会与中国结缘,并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成长壮大。广交会的历史,也是各国企业共享中国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历史,是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缩影。新形势下广交会要愈办愈好,为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李强这段话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强调广交会自开办以来“历经风雨,从未间断”。回顾1957年至今,中国经历了许多大事件,特别是1966年至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广交会都没有中断,现在更要把广交会办好。
第二,参加广交会的境外企业,是中国发展的助推者、贡献者,也是受惠者。境外企业参加广交会,既给中国发展带来好处,也给自己带来收益。
第三,透过广交会这个平台,各国企业走进中国,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广交会是对外开放的平台和通道,对中国、对世界都非常重要。
第四,对广交会的新要求:不仅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更大贡献,而且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更大贡献。
从李强的讲话可以看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广交会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让“金字招牌”愈来愈闪亮。
愈是逆流不断 愈要扩大开放
李强对“服务型政府”有独特见解,他曾说,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不能光踩煞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这一次,他亲自到广交会,与境外采购商代表、参展企业代表交流,正是“服务一线”的体现。
李强在与境外采购商代表座谈时表示,期望境外企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拓展在华业务,更好分享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和开放发展机遇,当好增进中外相互理解与互利合作的友好使者。
境外采购商代表称,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愿以广交会为平台,继续扩大在华经营,为推进自由贸易、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大家感觉到中国总理非常随和,没有架子,直截了当谈问题、说想法,不绕弯、不空谈、不呆板,互动的效果非常好。
还有人发现,总理和境外采购商代表座谈属于“超规格安排”。而最近一段时间,这类的“超规格安排”已出现多次。比如,3月27日,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向美方人士介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阐释中国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又比如,在3月24至25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期间,不止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国家副主席韩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都分别会见了来华参会的美国客人。再比如上周二(16日),李强在北京和朔尔茨共同出席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座谈会,同与会的20多位企业家交流。中国领导人与外国企业家“面对面”会晤,体现出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信心和诚意。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现象令人忧虑,某些国家热衷于构筑“小院高墙”,对中国“脱钩断链”、“去风险”,完全违背了经济贸易规则。前不久,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访华,热炒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称“中国的产能过剩打乱全球价格和生产模式,损害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经济学家出身的耶伦竟然说出这番话,完全违背了经济常识。
过去中国出口初级产品,某些发达国际抹黑中国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损害劳动者权益。现在,中国出口科技含量高的“绿色能源”产品,为降低全球碳排放作贡献,他们又攻击“中国产能过剩”,岂有此理!
中国开放的脚步是挡不住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增长5%。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这表明,在某些国家“脱钩断链”的重重围堵之下,中国进出口势头强劲,已经冲出重围,全面复苏。
李强南下广交会巡馆和座谈,传递了最重要的讯号:愈是围堵中国的逆流不断,中国愈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中国领导人邀请外商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体现出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李强亲临广交会鼓劲加油,也是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劲加油。他对境外采购商代表说:“中国将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此前,李强也在多个场合提及此事。去年3月,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他说,中国政府将“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去年6月,在天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对话会,他同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时说:“我们将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这一次,他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前面加了两个字“加快”,表明推进制度型开放的紧迫性。
怎样理解“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2023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明确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备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内容涉及6个方面,体现出“对标提升”的要求。
例如,在“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方面规定,“除特定新金融服务外,如允许中资金融机构开展某项新金融服务,则应允许试点地区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同类服务。”这一条体现了内外资一致的原则,保障外资金融机构享受“国民待遇”。
还有,在“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方面规定,“允许试点地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内部调动专家的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与该专家相同的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对拟在试点地区筹建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外国企业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其临时入境停留有效期放宽至两年,且允许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与其相同的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这有利于保障专家人才在华安心工作、生活,有利于吸引国际人才聚集。
中央推进改革开放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法,李强此次讲到“尽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意味着试点之后,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步子会更快。
李强专门去广交会鼓劲加油,再次体现出中央极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意志。无论世界局势怎样变化,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不改、信念不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将会愈开愈大。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2/NZmLskVt2xqoTy5cqNfzj9a2M4gufTugbPM.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 |屠海鸣
上周一至五(15至19日),第135届广交会第一期在广州举办。国务院总理李强专程南下广州,于上周三(17日)分别同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代表和参展企业代表座谈交流,于上周四(18日)在广交会企业馆巡馆、参观广交会发展史陈列馆。李强表示,要深入落实总书记习近平关于办好广交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广交会愈办愈好,让广交会这个“金字招牌”不断焕发新的时代风采。
李强的工作栉风沐雨、日理万机,当他刚刚在北京接待完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一下子在广交会的展馆出现,来自境内外的采购商、参展商看到这位和蔼、真诚、朴实的大国总理,都感到惊喜和鼓舞。
广交会的全称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春秋两季举办,是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家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也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外贸行业的“晴雨表”。
今年的广交会盛况喜人,来自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的12.5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比上届同期增长23.2%。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68.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成员国采购商占23%,欧美采购商占18.1%。
第一期展览以“先进制造”为主题,成为展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缩影。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参展企业将近3,600家,智能产品超9万件。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让有着67年历史的广交会焕发出新活力。
“金字招牌”赋新意 应作更大贡献
历届广交会通常会有国家领导人致贺信,或出席开幕式。这一次,李强专程南下广州,为广交会鼓劲加油,这背后有何深意?
李强是一位从基层起步的官员,长期主政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和上海。他曾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他这次到广交会,旨在“问需于商”、“问计于商”。
参加境外采购商代表座谈会的,包括英特宜家、沃尔玛、科佩尔、露露国际、美而真、阿尔祖姆、似鸟、欧尚、生牌、凯斯科、长友等境外企业负责人。李强认真听取各国采购商代表的发言,赞赏大家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广交会、大力开展对华经贸合作。
李强说,广交会自1957年创办以来,经历风雨、从未间断。许多境外企业因广交会与中国结缘,并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成长壮大。广交会的历史,也是各国企业共享中国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历史,是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缩影。新形势下广交会要愈办愈好,为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李强这段话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强调广交会自开办以来“历经风雨,从未间断”。回顾1957年至今,中国经历了许多大事件,特别是1966年至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广交会都没有中断,现在更要把广交会办好。
第二,参加广交会的境外企业,是中国发展的助推者、贡献者,也是受惠者。境外企业参加广交会,既给中国发展带来好处,也给自己带来收益。
第三,透过广交会这个平台,各国企业走进中国,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广交会是对外开放的平台和通道,对中国、对世界都非常重要。
第四,对广交会的新要求:不仅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更大贡献,而且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更大贡献。
从李强的讲话可以看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广交会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让“金字招牌”愈来愈闪亮。
愈是逆流不断 愈要扩大开放
李强对“服务型政府”有独特见解,他曾说,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不能光踩煞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这一次,他亲自到广交会,与境外采购商代表、参展企业代表交流,正是“服务一线”的体现。
李强在与境外采购商代表座谈时表示,期望境外企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拓展在华业务,更好分享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和开放发展机遇,当好增进中外相互理解与互利合作的友好使者。
境外采购商代表称,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愿以广交会为平台,继续扩大在华经营,为推进自由贸易、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大家感觉到中国总理非常随和,没有架子,直截了当谈问题、说想法,不绕弯、不空谈、不呆板,互动的效果非常好。
还有人发现,总理和境外采购商代表座谈属于“超规格安排”。而最近一段时间,这类的“超规格安排”已出现多次。比如,3月27日,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向美方人士介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阐释中国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又比如,在3月24至25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期间,不止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国家副主席韩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都分别会见了来华参会的美国客人。再比如上周二(16日),李强在北京和朔尔茨共同出席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座谈会,同与会的20多位企业家交流。中国领导人与外国企业家“面对面”会晤,体现出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信心和诚意。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现象令人忧虑,某些国家热衷于构筑“小院高墙”,对中国“脱钩断链”、“去风险”,完全违背了经济贸易规则。前不久,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访华,热炒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称“中国的产能过剩打乱全球价格和生产模式,损害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经济学家出身的耶伦竟然说出这番话,完全违背了经济常识。
过去中国出口初级产品,某些发达国际抹黑中国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损害劳动者权益。现在,中国出口科技含量高的“绿色能源”产品,为降低全球碳排放作贡献,他们又攻击“中国产能过剩”,岂有此理!
中国开放的脚步是挡不住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增长5%。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这表明,在某些国家“脱钩断链”的重重围堵之下,中国进出口势头强劲,已经冲出重围,全面复苏。
李强南下广交会巡馆和座谈,传递了最重要的讯号:愈是围堵中国的逆流不断,中国愈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中国领导人邀请外商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体现出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李强亲临广交会鼓劲加油,也是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劲加油。他对境外采购商代表说:“中国将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此前,李强也在多个场合提及此事。去年3月,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他说,中国政府将“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去年6月,在天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对话会,他同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时说:“我们将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这一次,他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前面加了两个字“加快”,表明推进制度型开放的紧迫性。
怎样理解“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2023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明确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备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内容涉及6个方面,体现出“对标提升”的要求。
例如,在“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方面规定,“除特定新金融服务外,如允许中资金融机构开展某项新金融服务,则应允许试点地区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同类服务。”这一条体现了内外资一致的原则,保障外资金融机构享受“国民待遇”。
还有,在“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方面规定,“允许试点地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内部调动专家的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与该专家相同的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对拟在试点地区筹建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外国企业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其临时入境停留有效期放宽至两年,且允许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与其相同的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这有利于保障专家人才在华安心工作、生活,有利于吸引国际人才聚集。
中央推进改革开放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法,李强此次讲到“尽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意味着试点之后,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步子会更快。
李强专门去广交会鼓劲加油,再次体现出中央极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意志。无论世界局势怎样变化,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不改、信念不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将会愈开愈大。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2/NZmLskVt2xqoTy5cqNfzj9a2M4gufTugbP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