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应用甚广,上世纪就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放眼我们生活的世界,大到疫苗研发、环境保护,小到微生物实验,见微知著。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和动手实验,保良局唐乃勤初中书院(唐初)的同学们还有机会参与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而对一向倡导“亲身试、动手做”的黄仲奇校长来说,对同学的期望,远远不止这些。

纸上得来终觉浅 体验科研学以致用
生物科技日新月异,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早在2011年,黄校长就萌生了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整合社会资源,让同学能更直接参与科研的想法,锻炼他们运用知识和科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经过多方努力,筹措经费,招募人才,终于在2018年将生物科技纳入常规课程,并成立生物科技研究校队,让对科学领域感兴趣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研究。从中一到中三,同学都能接触不同深度和范畴的生物课程,包括细菌培养和抗生素(中一)、DNA提取和指纹鉴定(中二),以及日常生活和生物科技中的基因改造生物和生物催化剂(中三),循序渐进。五年多以来,学校已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塑胶降解、口腔癌等研究课题广泛合作。
作为学校STEM课程规划的一部分,黄校长(右)希望从生物科技入手丰富同学们的学习体验,启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锻炼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科技研究校队导师陈嘉仪博士(右)曾任职大学和生物研究机构,她有感于科研后备人才不足,大学生多侧重实用科目而非科研,因此加入唐初希望从中学生开始培养潜在科研新力量
陈博士发现,中学生比大学生更积极发问及参与生物实验,但若理论太深难免令学生感到枯燥。几经摸索,带领科研校队由食物等生活物品入手,带领学生做简单的基因分析,以过期牛奶种菌、塑胶讲解等,吸引不少学生投入课堂把握社会大势 拓宽学生选科基础
黄校长认为,生物科技相对其他科技领域,是比较新的学科,校方希望让学生体验利用创新科技解决疑问。“生物科技在医学、农业及环保层面上被广泛利用,学生获得这些学习经历,将来或有机会在这几方面有所发展。”随著数年前生物科技在内地兴起,仪器及实验物品变得易负担,令他感到学校在这方面可有所为。
学校每年三月都会举办CoolSTEAMaker Festival陈博士直言,科研之路不易走,并非所有人志向于此,但她与学校都期望通过教学活动让中学生“知科学有出路”,吸引有能力及天赋的学生继续深造。除传统热门学科外,装备学生有更多选择空间。据了解,近年升读高中或在读同学均有表示将继续攻读相关科目。

去年底,唐初应邀参与“珊瑚礁普查基金--香港”及香港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计划,进行本港首个海绵物种研究。学生将应用生物科技课程所学,萃取DNA鉴定及辨识香港的海绵物种,而所有研究样本均在唐初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处理,成果长远将推动建立香港的海绵生物资料库,为进一步研究海绵的生态和医学价值奠定基础。参与项目的中一同学就表示,生物实验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对提高数学及其他科目成绩都有帮助。
项目专家港大生物科学学院助理教授JD博士(右)非常认可同学们出色的科研表现,“学生的表现远超我想像,就像大学一年级一样。他们在这里所做的研究工作质量非常高,学生们也很热情,并且真正热衷于科学,这是最令我满意的经历之一。”跳出方寸校园 广阔天地“多走走看看”
学校的投入和栽培始见成效,黄校长也表明会继续大力推动科研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广阔天地,“他们变得主动学习,去了解、去搜寻资料,去问老师等。正正就是我们期望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
从中一至中三,每位唐初同学每年都要参与各类主题的交流游学,走出课室,跳出香港,丰富见闻,从而思考如何运用自身所学,服务国家和社会未来所需。正如黄校长和一众老师期望,用心耕耘,培养品德和学业皆优的新一代,成就个人,回馈社会。


去年底,学校代表在2023 Mak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获得香港赛区总冠军
去年唐初为庆祝银禧校庆举办视觉艺术展,学生透过3D立体画作、互动投影、AR扩增实境艺术作品带领大家参与一场独特的校园之旅,备受好评原文载于《知识》4月刊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10/ZWYQ9DUj9o8dpeS8VUeULbeaZtQ3Qhc9lYU.pn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10/ldUPgzxRL80DZ6FekBEe9MsKbIzFCUtpWHi.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