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日晚上,李家超代表香港特区政府于礼宾府举办欢迎晚宴,热烈欢迎和感谢国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孙书贤率领自然资源部代表团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与极地专家团队访问香港。
李家超表示,考察队张北辰领队分享了他们在南极成功完成建设中国第5座、亦是最大的一座科考站秦岭站的过程,以及在极地生活的情况。李家超说,“雪龙2”号在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后,历史性地以香港作为回航返国的首个航站,是香港科普及环保界的一大盛事。
4月8日,香港为“雪龙2”号到访举行海陆空欢迎仪式,包括飞行服务队派出两架直升机在维港上空低飞欢迎,民间和政府船只组成迎船船队,两艘消防船会喷水欢迎。
李家超指出,“雪龙2”号访港期间将免费开放予公众和团体参观。考察及极地专家团队亦会参与一系列科研和科普讲座等活动,让香港市民了解国家在极地探索的科技发展成就,并为大家特别是青年人提供重要的学习机会,提升国民身份的认同。
孙书贤表示,早在20年前,“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就曾经到访过香港,受到了香港各界的热烈欢迎。今天时隔20年之后,我国的极地考察事业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已经进入到世界极地大国行列。我们衷心希望内地与香港特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之间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共同为发展祖国极地事业,为促进海洋与极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产科考巨龙 探秘两极生态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也是中国北极黄河站建立20周年。40年来,从“向阳红10”号科考船首航南极到“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货船——南极科考三船保障;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南极洲上空飘扬到考察站建立在罗斯海区域;从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到秦岭站……中国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为打造南极“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巨龙破冰,探秘两极。为纪念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完成五个多月南极科学考察后,将在返航途中开展相关纪念活动,并以香港作为回航返国的首个航站,今起访港五天。这是继“雪龙”号2004年停靠香港后,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时隔近20年再次访港,是香港科普及环保界一大盛事。


“雪龙2”号科考足迹(部分)

双龙出海 探索南极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
时间:2019年10月9日-2020年4月23日
成果:
•首次开启“双龙探极”新模式;
•“雪龙2”号首次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首航成功,“雪龙2”号顺利完成各航段航行任务;
•依托“雪龙2”号首次实施宇航员海综合调查,获取中国南极科考史上“最长柱状沉积物”;
•首次进入阿蒙森海冰间湖区,开展了阿蒙森海─罗斯海综合调查。
北极科考 钻岩取样
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
时间:2020年7月15日-9月27日
成果:考察期间,“雪龙2”号首次在北冰洋使用20米以上的长柱状重力活塞,在北冰洋北风海盆内1,870米水深处,成功取得柱状沉积物岩心样品18.65米,创造了中国北极科考的新纪录。
单船执勤 刷新纪录
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
时间:2020年11月10日-2021年5月7日
成果:本次南极考察是“雪龙2”号首次单船执行环南极考察任务;“雪龙2”号首次单船保障完成两站物资补给和南极四海区大洋考察作业,首次在西风带成功回收环境监测浮标一套,创造了中国南极考察破冰船最晚返航纪录。
穿西风带 助建新站
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
时间:2023年11月1日-2024年4月
成果:本次考察期间,“雪龙2”号已航行2.5万余海里,7次穿越西风带,顺利完成秦岭站建设保障任务,执行阿蒙森海大洋调查,在新西兰利特尔顿港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并在赤道附近成功救援一艘遇险船只和船上4名船员。
“雪龙2”号2024访港系列活动

香港科学馆举行“极地科研与气候变化”展览
日期:3月18日至6月26日
地点:香港科学馆一楼大堂
“雪龙2”号进港海上巡游
日期:4月8日
上午10至11时
地点:鲤鱼门至尖沙咀海运码头一带
“雪龙2”号欢迎仪式
日期:4月8日上午11时
地点:海运码头及海港城六公馆
迎接“雪龙2”号访港文艺晚会
日期:4月8日下午7时半至
9时45分(7时入场)
地点:伊利沙伯体育馆
公众及团体登船参观
日期:4月9日至12日
地点:海运码头
气候变化国际会议:极地科考、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
日期:4月9日至10日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
“雪龙2”号科学家×香港学生对谈
日期:4月10日下午3时至4时
地点:香港科学馆演讲厅
“雪龙2”号欢送仪式
日期:4月12日
地点:海运码头
中小学极地科普讲座和巡回展览
日期:5月底至12月
地点:各中小学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9/4IcMlfZxWP2cSKJEYuqCp6xwKFO6mqf120e.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9/iHy82Ep3QxbQCU97zSqI4Wxbhkq3qgbM1i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