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庄|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前教授、紫荆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近年来,受国内外复杂环境影响,香港金融业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于是国际社会出现一些舆论,单凭局部的、个别的、短暂的金融和经济现象,就妄论香港已经沦为国际金融中心“废墟”“遗址”。对于香港而言,这种论调是站不住脚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也是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最大底气所在。
所谓“废墟论”“遗址论”意在削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在世界不同的统计评估机构有关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竞争力的排名中,香港的位次确有所下降。据英国Z/Yen集团和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金融中心的年度报告》,在全球121个金融中心中,香港排名维持第4,新加坡排名第3,超越了香港。瑞士洛桑国际发展学院公布的《2023年世界竞争力年报》,显示香港由第5跌至第7位,新加坡排第4位,也位居香港之上。去年,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表现不理想,全年集资额不足500亿港币,为20年来最低,甚至不如印尼,香港交易所也因此跌出全球前五大证券交易所之列。这些现象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产生了不利影响。
加之近年来美国一直企图打压、制裁、封杀中国,也波及到香港的金融市场。因担心受累于大国博弈,一些美国企业暂时放弃来港上市和融资的计划,有的在港美企开始裁员、缩减业务甚至撤出。美国及其盟友对香港的直接外来投资(FDI)也大幅减少,对新加坡却大幅增加,使得大量资金涌入新加坡,这也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排名超越香港的原因之一。美国还借关税制裁香港。香港基本法第116条第1款规定“香港特区为单独的关税地区”,第151条亦订明香港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国际组织。但美国不顾国际贸易规则,于2020年单方面宣布不承认香港单独关税区的地位,英、加、澳等也紧步后尘,陆续中止了与香港之间的有关优惠关税协议,损害了香港的正当利益。
有英国媒体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得到指令,不断制造谣言和散播虚假消息,目的就是唱衰中国,唱衰香港。其中有一出戏的“唱法”是,中国在加入WTO后高速经济增长已经乏力,中国经济已经开始放缓、停滞,这是美国从“中国威胁论”之后转向“中国停滞论”乃至“中国衰退论”的由来。此类舆论对香港的负面作用已经有所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投资者对港信心和来港意愿,为所谓“废墟论”“遗址论”提供了“论据”。
香港特区政府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积极妥善应对,有效对冲负面舆论造成的不良影响,维护香港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例如,对于如何有效防止资金外流、继续吸引外来资金来港,在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中,财政司长表示“已于去年将沙特阿拉伯和印尼证券交易所纳入认可交易所之列,便于其主板上市的企业在港第二上市”,建立了“港币—人民币双柜台股票交易机制”。例如,对于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纠纷,香港可以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处理。针对美国各项制裁,中国已经制定了《反外国制裁法》,但没有列入基本法附件三,未能成为在香港特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香港特区可以与外交部特派员公署协商反制裁措施。对于美国宣布不承认香港单独关税区的地位,并强改“香港制造”为“中国制造”,香港可以通过WTO与美方交涉;香港在征得中央政府的同意后也可以不承认美国的单独关税区地位;香港还可以在美国提起诉讼,要求澄清美国总统不承认香港单独关税区的法律理据,并请求法庭作出否定性的裁决。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让所谓“废墟论”“遗址论”不攻自破,从而切实改善香港的国际排名状况。
香港应进一步强化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香港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金融领域中实现“弯道超车”,一条重要赛道就是进一步做大做强“离岸人民币中心”。自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逐步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以来,香港在跨境贸易结算、计价、投融资、境外拆息、国际保险、储蓄、银行存款等方面离岸人民币的运用已高达两万亿以上。国际金融界认为,如果人民币在香港达到一万亿的规模,香港就可以形成人民币离岸中心。按此标准来看,经过十来年的发展,香港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基本法规定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区政府,这是特区高度自治权的重要体现。同时为了维持港币的稳定,基本法还规定“港币的发行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也就是说港币发行要有等额的外币作为担保。按照《法定货币纸币发行条例》、《外汇基金条例》等规定,有关“外汇”须为美元或其他外币,外币也包括人民币。因此人民币具有准备金的功能,这符合基本法有关规定,对港币安全有积极意义。如果美国通过国内立法,禁止或限制香港将美元作为港币发行的准备金,并对香港实行“长臂管辖”,美元也许就不能成为港币准备金了。若出现这种极端情况,特区政府可以自行调整,用离岸人民币取代或部分取代美元和其他外汇作为港币发行准备金,以此化解危机。
除了交易和准备金的功能外,人民币国际化的其他功能也不能忽略。例如,在上海合作组织数十个成员中,除中国、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较大国家外,一些中小国家与美西方关系紧张,不排除其货币可能遭到美国及其盟友攻击的风险。与其用本币结算,不如用一种稳定的国际货币。如果上海合作组织决定以离岸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可以减少用本币结算交易对另一方带来的风险,或许比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等国际货币稳定。由此,可以考虑将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设置在上海和香港,这既有助于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壮大,也有助于香港金融对外开拓。如果金砖国家组织愿意仿效上海合作组织的做法,以离岸人民币或本币作为交易货币也是可行的。目前中国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些国家通过香港开展离岸人民币交易是现实所需,对香港金融对外开拓和发展也是利好因素。
警惕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造成的潜在风险
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货币制度的一大特点。港英时期,香港曾采用过五、六种不同的货币政策,包括港币与英镑挂钩。在上世纪80年代中英谈判期间,港币动荡不安,港英当局迫于形势作出与美元挂钩的选择,稳定了港币,此为权宜之策。由于联系汇率制度有稳定港币的作用,在香港回归后,该制度继续沿用,现已长达40余年。
港币与美元挂靠的联系汇率是一把双刃剑。利者就是港币具有与美元一样的预期,不会随意升值或贬值,可以提高国际社会对港币的信任;弊者就是香港失去货币的自主性,失去了调控本地区货币的汇率和利率的自主权。同时,联系汇率受中美关系影响较大。中美关系较好时,联系汇率可以保持港币稳定;但如果中美爆发冲突,美国可能通过联系汇率打击港币,并通过香港打击中国,甚至引发国际金融危机。
在当前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香港社会对缺乏自主性的港币有三重担心:一是担心如果美元持续加息,香港要不要追随?如果香港追随,就可以让房地产降温,但又怕房地产过度降温,产生“负资产”问题,而且加息也不利于股市,也不利香港企业扩大再生产。但如果香港不追随,就会发生抛售港币套息、港币流失的后果。二是担心如果美元后续减息,香港要不要也追随?如果香港追随,就会产生房地产价格攀升、市场失控的忧虑。如果香港不追随,港币就有升值压力,这可能增加来港人士负担,也不利于香港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复苏。以上两种情况都表明香港追随美国的两难。三是担心美元贬值。美元强势未必可以持久,目前美元升值酝酿著美元将来的贬值,美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美元贬值必然拖累港币贬值,由此可能造成港币购买力下降、香港市民财富贬值,导致通货膨胀,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迫于美国压力签署《广场协议》,此后出现二十多年的经济迷失,这是香港必须汲取的教训。
离岸人民币中心对维护香港金融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香港未来的金融博弈可能不再单纯是对抗国际金融炒家,还可能对抗受美国支持的国际金融势力。鉴此,香港须有积极的、创新的防御性思维,从战略的高度看待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对香港金融安全的作用。
事实表明,港币与美元挂钩无法保持自主性,但港币与离岸人民币挂钩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在离岸人民币国际化后,产生内地的人民币市场和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在确保内地金融安全和离岸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自由流通的情况下,港币可考虑与离岸人民币挂钩,不再与美元挂钩。这样做既不影响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也不涉及修改基本法。一旦港币与离岸人民币挂钩,中央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利于港币的汇率和利率自主性政策,这也属于香港高度自治权的范畴,香港就无需产生不必要的担心。
一是与挂靠美元不同,港币挂靠离岸人民币不会影响港币的自主性。在挂靠美元的情况下,美元加息,港币也要加息,否则难以消除息差引起套息交易而造成的港币流出问题;美元减息,港币也要追随,减了成为弱势货币,不减成为强势货币,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在挂靠离岸人民币的情况下,人民币加息,离岸人民币和港币都可以不加息。例如:香港政府觉得有必要抑制楼价,就可以增加货币供应,也可以提高利率。增加货币供应,楼价便宜了,即使加息可能增加了按揭供楼的负担,境外买家也可能入市。而供不起按揭的人可以改买为租,或等房价再跌时改租为买。这样政府就可以自主通过增加供应的产业政策、提高利率的货币政策来实现同步调整,不必再受制于与美元的联系汇率。
二是离岸和在岸人民币之间的货币是相同的,但由于两者之间有防火墙,两者的利率可以有所不同,只是与港币的兑换价可能会有少量价差。
三是国家可以生产并向香港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日用商品、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满足香港生产生活所需,不必担心港币贬值造成大规模通货膨胀。
四是在香港已经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情况下,人民币在香港是有可能自由流动兑换的。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发行港币的准备金可以使用人民币,作为外汇组成部分的离岸人民币将起捍卫港币汇率的作用。如果国际炒家狙击港币,香港离岸人民币可以发挥捍卫港币的作用;如果国际炒家狙击香港离岸人民币,在岸的人民币也将发挥捍卫香港离岸人民币的作用。当离岸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时,中国政府长期持有美债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了。中央可以逐步减持美债,折算成港币,来购买港币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比较低迷但有潜力的港股,回报率可能比美债高。
当前,香港正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在充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的基础上,既与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又坚持走国际化的道路,才能更好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4/4RSBxSU42krWsFapABRH5vR52EAIqwQviPm.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