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文端
基本法第23条立法在较平和的社会气氛下顺利完成,各界期待香港能尽快聚焦经济民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垃圾收费却引起广泛社会争议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媒体充斥相关报道,成为市民街谈巷议的话题,抱怨之声不绝于耳,而且一些主要官员都成为相关问题的追问对象,似乎垃圾收费已盖过其他事务成为本港头等大事。不少社会人士担心,垃圾收费争议的持续发酵,会冲击香港聚焦谋发展的主旋律。对此,本人有4点看法:
其一,备受争议的垃圾收费当年由激进反对派提出(他们当中部分人还在监狱里),是上届政府在泛政治化环保的高压下订出的政策,从一开始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二,先行先试的乱象反映香港社会还没准备好,现阶段不适宜推行垃圾收费;建议政府在试行期结束后重新考虑是否将其押后或完全停止,最重要是尽快搁置有关争议。若任由垃圾收费争议耗费社会精力,干扰政府聚精会神谋发展,并不符合香港社会整体利益和期望,相信也不是中央希望见到的局面,因这不符合中央的希望和要求。
其三,政府搁置的是垃圾收费争议,不是环保大原则。香港要坚决摆脱环保道德绑架,下决心走一条符合香港实际的环保与发展的可行之道。第一步应先做好回收工作,在其取得全面认可和成功后再采取其他措施。
其四,社会各界与政府是“同舟人”,应全力支持特区政府科学决策、善作善成,有所为有所不为,共同实现香港市民的整体利益和民生福祉。
不能任由垃圾争议冲击主旋律
特区政府根据社会要求,将原定今年4月实施的垃圾收费改为在全港14个地点“先行先试”,结果发现问题多多,反映香港现阶段不具备实行垃圾收费的条件:
一方面,香港远远无做好垃圾收费必需的垃圾分类和回收等配套措施,那些缺乏管理的“三无大厦”(无业主立案法团、居民组织及管理公司)甚至连垃圾桶都没有,楼梯后巷遍布垃圾;另一方面,香港住宅空间普遍狭窄,基层居民生活压力大,对他们来说,实行“寓禁于征”的垃圾收费确有些“陈义过高”。
必须指出的是,当年激进反对派在泛政治化严重泛滥的时候提出垃圾收费,上届政府在环保的大帽子压迫下接受,这是一项对实际困难严重估计不足、不具备可行性的政策。无论什么时候实施,都会是极度困扰千家万户的“大头佛”。这也是有关政策一波三折、一再推迟实施的主要原因。
当香港完成23条立法、社会对发展经济充满期待时,却因垃圾收费争议备受困扰,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能容许。特区政府应考虑及时止损,尽快搁置垃圾收费争议,确保政府和社会各界能聚精会神谋发展。
搁置的只是争议不是环保
必须强调的是,政府搁置的只是争议而不是环保。这里涉及的是如何做好环保的方式方法问题,并非要不要环保的问题,必须防止有人将搁置垃圾收费的争议拖入是否放弃环保的争议泥沼。多年来,泛政治化的环保争论实在是害苦了香港。香港“安居难”闻名于世,但香港却被牢牢套上环保的紧箍咒,郊野公园以至其边陲的杂草烂地荒废晒太阳,却一寸都不准开发用作建屋改善民生,市民苦于泛政治化环保歪风久矣。好在香港国安法及23条立法铲除了泛政治化的制度根源,本港泛政治化歪风已得到有效遏止。特区政府有条件也有底气拒绝环保道德绑架,以科学务实态度,寻求一条切合香港需要的环保发展之路。
笔者建议政府在试行期结束后,重新考虑是否将其押后或完全停止;而尽快叫停垃圾收费争议,应是首要考虑。当然,环保是政府必须坚持的大方向,政府应就处理垃圾问题作全面部署,分阶段逐步实施,第一步应先做好回收配套措施,在回收工作取得全面认可和成功后再采取其他措施,包括垃圾分类、源头减废等;还应研究将焚化垃圾作为处理废物、发电、物料循环再造的主要手段,通过增建焚化设施,并寻求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利用其垃圾焚化炉的剩余产能处理香港垃圾。
展示敢于担当善作善成新作风
有人将搁置垃圾收费争议与特区政府的管理水平和魄力联系起来,认为搁置有关政策会损害政府信誉,其实恰恰相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要求特区政府着力提高治理水平。特区政府抓大事、定优次、保重点,审时度势,发现问题,果断止损,消除争议,正正展示敢于担当、善作善成、良政善治的新作风。在中央看来,特区政府的工作成绩单是香港的总成绩单,当然也是香港特区爱国爱港力量和全体香港市民的成绩单。香港社会各界应按照中央要求,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善作善成,共同落实好中央战略意图和决策部署,建设香港美好家园。
(作者系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本文原载于橙新闻,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