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最近一段时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和政府高层官员之间互动频繁。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了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他就开放、创新、中美关系等问题与美国客人进行了交流;4月2日晚,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及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拜登表示,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和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近期访华。
4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会见了耶伦,期望两国关系朝着更加成熟方向发展。4月5日至6日,副总理何立峰与耶伦在广州举行多轮会谈。4月2日至5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访美,与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拉戈(Marisa Lago)共同主持召开中美商贸工作组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4月3日至4日,中美两军在夏威夷檀香山举行军事会谈。
还有,在3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国家副主席韩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分别会见了来华参会的美国客人。同时,多名美国企业家到中国各地访问,并与当地省委书记、省长会见。
中美近期频繁互动,看似突然,却不意外。因为作为两个大国,中美之间牵扯面很宽,不仅影响中美两国,也影响世界。中美关系对于香港来说尤为重要,关注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和微妙变化,对于香港精准地把握“时”与“势”至关重要。
中美关系企稳 惟消极因素增
习主席在应约与拜登通话时指出,中美关系出现企稳态势,受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欢迎。另一方面,两国关系中的消极因素也有所增加,需要引起双方重视。
习近平强调,今年中美关系要坚持几条大的原则。一是以和为贵,坚守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不断提升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二是以稳为重,不折腾、不挑事、不越界,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三是以信为本,用行动兑现各自承诺,将“旧金山(三藩市)愿景”转为“实景”。双方要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强对话,以慎重的态度管控分歧,以互惠的精神推进合作,以负责的担当加强国际协调。
习近平阐述以上3个原则,“和”与“稳”是目的,“信”是保障。他特别强调“以信为本”,是因这些年来美国信用不佳。要么,说一套做一套;要么,说了不兑现承诺。这成为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近美国继续暗中“武装台湾”,在南海支持菲律宾挑衅中国,对中国起重机进行“国安调查”,对字节跳动恶意围剿……这一系列事件表明,中美在去年恢复接触后,影响中美关系的消极因素仍在增加,令人忧虑!
显然,美国内部各派政治势力相互博弈,总统的话并不容易落实。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民主、共和两党相互攻击会更加激烈,“对华强硬”将是他们所谓“政治正确”的选择。在这时候,习近平提醒拜登“要讲信用”,这是有的放矢。
拜登在通话中表示,重申美方不寻求进行“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中国发展有利于世界,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同中国“脱钩”。
拜登“六不一无意”的承诺能否能落到实处,仍令人存疑。但这表态至少表明,中美关系有可能止步不前,但再继续下滑的可能性不大。拜登表示,安排耶伦、布林肯近期访华,同中方加强对话沟通,避免误判,推进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也可以理解为美方兑现承诺的具体措施。
中美不会“脱钩” 但需保持韧性
针对中美关系近期消极因素增加的情形,习近平在与拜登通话中表示,美国的相关做法不是“去风险”,而是制造风险。若美方愿开展互利合作,共享中国发展红利,中方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若美方执意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剥夺中国正当发展权利,“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管”。
习主席这段话措辞十分严厉,“如果美方怎样,中国将怎样”--这实质上是亮明瞭底线。相信拜登和美方相关人士听懂其中的含义。
事实上,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科技战,并没有占到甚么便宜。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达1。06万亿美元,远高于对华贸易战之前水平。而中国现在依然是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加速提升,在5G和6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数字技术领域,中国已成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耶伦4月5日在中国的美国商会活动上演讲时重申,拜登和她本人坚定拒绝美中经济脱钩,此前,她也曾多次公开表示,与中国“脱钩”将带来“灾难性影响”。
在中国的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Michael Hart)介绍,耶伦在问美国企业家“为甚么有兴趣留在中国?”时,有人认为,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认为,中国是个高效的经商之地;有人认为,中国是个重要市场;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耶伦表示,希望美国企业在华继续取得成功。
耶伦曾主张取消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以抑制美国高通胀。这表明,她是在用“经济头脑”思考经济问题,而不像某些政客“政治上脑”。耶伦去年7月访华后,中美两国成立经济和金融两个工作组,应该说,她为中美经济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由此可见,在中美关系消极因素增加的同时,拜登政府内阁仍有“明白人”,美国工商界的“明白人”则更多,这是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积极因素,可使中美关系面对冲击须保持韧性。
美国遏华不变 惟战略有变化
习主席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指出:“当前形势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不管是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还是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中美应该成为对方发展的助力,而不应该成为阻力。”
习主席讲得非常到位、非常深刻。中美“脱钩断链”不符合市场规律,是十分荒唐的。现在美国内部有一股遏制“脱钩断链”力量,这是值得欣慰的;但也要看到,这股力量有两个明显特点:
其一,在美国有利可图的领域,他们坚决反对“脱钩断链”。无论是苹果公司CEO库克(Tim Cook),还是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他们都对中国表达极大好感,赞美中国不吝好词,投资中国不惜巨资。因为他们明白,中国市场“遍地黄金”,且他们在中国市场有明显竞争优势,定会赚得盆满钵满。
其二,在美国竞争处于下风的领域,他们坚决抵制中国产品。今年2月下旬,美国商务部围绕中国汽车是否因其传输数据构成国家安全威胁启动相关调查。最近,美国炒作所谓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有意在太阳能光伏板、电动车等产业领域对华加大施压力度。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倡导的,中国的太阳能光伏板、电动车发展迅猛,如能扩大市场,对全球降低碳排放是重要贡献。但美国却以“中国过剩产能可能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为由,抵制中国的新能源产品,这也让人看清了其虚伪的一面。
由此可见,美国遏华的既定战略不会变。凡是对美国有利的事情,美方会交流合作;凡是对美方不利的事情,就算是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有利,美方也会毫不犹豫地与中国对抗。鉴于此,中美关系的基本走向,将是合作与对抗并存,未来在曲折中向前。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体,又是一个细小的经济体,这决定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香港有可能成为“缓冲地带”,也有可能成为对撞的“前沿地带”。因此,香港应时刻关注中美关系的变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香港整体利益为要,思远谋深,胸怀大局,沉着应变,推进香港经济实现安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全国港澳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致辞中,以“六个相信”寄语香港,相信香港特区管治团队、社会各界、广大市民能团结一致,在变局中趋利避害,贡献国家,发展香港,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8/Vluw7Cl1sWIC5gUvHTtGqEPU5ZwdR5ModDh.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最近一段时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和政府高层官员之间互动频繁。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了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他就开放、创新、中美关系等问题与美国客人进行了交流;4月2日晚,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及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拜登表示,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和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近期访华。
4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会见了耶伦,期望两国关系朝着更加成熟方向发展。4月5日至6日,副总理何立峰与耶伦在广州举行多轮会谈。4月2日至5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访美,与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拉戈(Marisa Lago)共同主持召开中美商贸工作组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4月3日至4日,中美两军在夏威夷檀香山举行军事会谈。
还有,在3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国家副主席韩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分别会见了来华参会的美国客人。同时,多名美国企业家到中国各地访问,并与当地省委书记、省长会见。
中美近期频繁互动,看似突然,却不意外。因为作为两个大国,中美之间牵扯面很宽,不仅影响中美两国,也影响世界。中美关系对于香港来说尤为重要,关注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和微妙变化,对于香港精准地把握“时”与“势”至关重要。
中美关系企稳 惟消极因素增
习主席在应约与拜登通话时指出,中美关系出现企稳态势,受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欢迎。另一方面,两国关系中的消极因素也有所增加,需要引起双方重视。
习近平强调,今年中美关系要坚持几条大的原则。一是以和为贵,坚守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不断提升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二是以稳为重,不折腾、不挑事、不越界,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三是以信为本,用行动兑现各自承诺,将“旧金山(三藩市)愿景”转为“实景”。双方要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强对话,以慎重的态度管控分歧,以互惠的精神推进合作,以负责的担当加强国际协调。
习近平阐述以上3个原则,“和”与“稳”是目的,“信”是保障。他特别强调“以信为本”,是因这些年来美国信用不佳。要么,说一套做一套;要么,说了不兑现承诺。这成为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近美国继续暗中“武装台湾”,在南海支持菲律宾挑衅中国,对中国起重机进行“国安调查”,对字节跳动恶意围剿……这一系列事件表明,中美在去年恢复接触后,影响中美关系的消极因素仍在增加,令人忧虑!
显然,美国内部各派政治势力相互博弈,总统的话并不容易落实。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民主、共和两党相互攻击会更加激烈,“对华强硬”将是他们所谓“政治正确”的选择。在这时候,习近平提醒拜登“要讲信用”,这是有的放矢。
拜登在通话中表示,重申美方不寻求进行“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中国发展有利于世界,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同中国“脱钩”。
拜登“六不一无意”的承诺能否能落到实处,仍令人存疑。但这表态至少表明,中美关系有可能止步不前,但再继续下滑的可能性不大。拜登表示,安排耶伦、布林肯近期访华,同中方加强对话沟通,避免误判,推进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也可以理解为美方兑现承诺的具体措施。
中美不会“脱钩” 但需保持韧性
针对中美关系近期消极因素增加的情形,习近平在与拜登通话中表示,美国的相关做法不是“去风险”,而是制造风险。若美方愿开展互利合作,共享中国发展红利,中方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若美方执意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剥夺中国正当发展权利,“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管”。
习主席这段话措辞十分严厉,“如果美方怎样,中国将怎样”--这实质上是亮明瞭底线。相信拜登和美方相关人士听懂其中的含义。
事实上,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科技战,并没有占到甚么便宜。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达1。06万亿美元,远高于对华贸易战之前水平。而中国现在依然是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加速提升,在5G和6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数字技术领域,中国已成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耶伦4月5日在中国的美国商会活动上演讲时重申,拜登和她本人坚定拒绝美中经济脱钩,此前,她也曾多次公开表示,与中国“脱钩”将带来“灾难性影响”。
在中国的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Michael Hart)介绍,耶伦在问美国企业家“为甚么有兴趣留在中国?”时,有人认为,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认为,中国是个高效的经商之地;有人认为,中国是个重要市场;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耶伦表示,希望美国企业在华继续取得成功。
耶伦曾主张取消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以抑制美国高通胀。这表明,她是在用“经济头脑”思考经济问题,而不像某些政客“政治上脑”。耶伦去年7月访华后,中美两国成立经济和金融两个工作组,应该说,她为中美经济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由此可见,在中美关系消极因素增加的同时,拜登政府内阁仍有“明白人”,美国工商界的“明白人”则更多,这是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积极因素,可使中美关系面对冲击须保持韧性。
美国遏华不变 惟战略有变化
习主席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指出:“当前形势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不管是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还是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中美应该成为对方发展的助力,而不应该成为阻力。”
习主席讲得非常到位、非常深刻。中美“脱钩断链”不符合市场规律,是十分荒唐的。现在美国内部有一股遏制“脱钩断链”力量,这是值得欣慰的;但也要看到,这股力量有两个明显特点:
其一,在美国有利可图的领域,他们坚决反对“脱钩断链”。无论是苹果公司CEO库克(Tim Cook),还是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他们都对中国表达极大好感,赞美中国不吝好词,投资中国不惜巨资。因为他们明白,中国市场“遍地黄金”,且他们在中国市场有明显竞争优势,定会赚得盆满钵满。
其二,在美国竞争处于下风的领域,他们坚决抵制中国产品。今年2月下旬,美国商务部围绕中国汽车是否因其传输数据构成国家安全威胁启动相关调查。最近,美国炒作所谓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有意在太阳能光伏板、电动车等产业领域对华加大施压力度。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倡导的,中国的太阳能光伏板、电动车发展迅猛,如能扩大市场,对全球降低碳排放是重要贡献。但美国却以“中国过剩产能可能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为由,抵制中国的新能源产品,这也让人看清了其虚伪的一面。
由此可见,美国遏华的既定战略不会变。凡是对美国有利的事情,美方会交流合作;凡是对美方不利的事情,就算是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有利,美方也会毫不犹豫地与中国对抗。鉴于此,中美关系的基本走向,将是合作与对抗并存,未来在曲折中向前。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体,又是一个细小的经济体,这决定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香港有可能成为“缓冲地带”,也有可能成为对撞的“前沿地带”。因此,香港应时刻关注中美关系的变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香港整体利益为要,思远谋深,胸怀大局,沉着应变,推进香港经济实现安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全国港澳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致辞中,以“六个相信”寄语香港,相信香港特区管治团队、社会各界、广大市民能团结一致,在变局中趋利避害,贡献国家,发展香港,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8/Vluw7Cl1sWIC5gUvHTtGqEPU5ZwdR5ModD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