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刚刚过去的复活节4天长假,香港再现“北上消费潮”,以头三日为例,首日出港人数68.1万人次,次日出港人数52.5万人次,第3日出港人数45万人次,均创下疫后纪录。特区政府入境处预测,复活节+清明节两个长假期间,香港出入境人次预计为1100万;2023年这一数字为903万人次。
疫后连续几个假期“北上消费潮”已成为一种常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地游客来港并没有形成热潮,于是,坊间出现各种解读,弥漫着香港本地消费悲观的情绪。
那么,如何看待“北上消费潮”呢?笔者认为,这并非坏事,相反,此事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助于明晰香港未来的发展定位。
物美价廉,“北上消费”尽享福利
本港市民为何选择北上消费?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港元增值,北上消费更划算。一年多来,为吸引美元回流和抑制通货膨胀,美国连续加息;为刺激消费和出口,防止通货紧缩,中国持续减息。在这个大背景下,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港元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因而,人民币相对于港元也贬值。港元变得更值钱,在内地消费更划算,这是香港居民到内地消费的动力之一。
其二,商品质优价廉,服务更加贴心。过往,市民认为内地商品质量不可靠、商品品种不多、消费体验不好。然而,“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三年疫情结束后,港人再到深圳,发现深圳不仅商场高大上,而且商品丰富、质量可靠、线上支付方便,服务态度更胜香港一筹。去年9月,深圳市出台“促进消费21条”政策,在“便利港人消费”方面下足了工夫。比如:开设口岸与重点商圈和景区间的免费接驳线路;支持港澳居民在深圳办理取现业务和开办内地银联卡;提升数字人民币账户与八达通等港澳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互通水平。服务周到,令港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其三,粤港往来便捷,出行没有障碍。这次假期除了过去的口岸之外,港珠澳大桥成为“北上”的重要通道,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已见雏形。假期4天,车流持续高位运行。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数据、出入境车辆超过6.87万辆次。其中,3月31日,口岸出入境车辆首次超过1.84万辆次,创口岸历史最高纪录。北上如此便捷,为何不去呢?
对于以上三个主要原因,如果换个角度看,也是国家给香港市民的一种福利。以往,我们把内地居民“港澳自由行”看作是中央给港澳的福利,因为,这个政策可以拉动港澳的消费。现在,香港居民到内地消费同样是一种福利,香港的薪资水平高于内地,港人收入在“高薪区”,消费在“低价区”,这无异于给每位北上的港人发了数千元的消费券。因此,“北上消费潮”是好事一桩!
优势互补,“融合红利”更大
“北上消费潮”出乎预料,却在情理之中,这也给人们诸多启示。
其一,社会愈和谐稳定,经济也就愈具有活力。市民北上购物,令人联想到几年前内地民众来港购物,被反中乱港势力称为“蝗虫”,还发起了“驱蝗行动”。那时,更有某些媒体经常炒作内地游客“挤占了港人生活空间”“内地人素质低”等话题,千方百计离间人心,部分不明就里的市民也跟着起哄。现在,港人北上,深圳市民热情接待,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两厢对照,令港人惭愧!同时,香港市民北上消费毫无羁绊,没有人为他们贴上“政治标签”,进行抹黑丑化。这说明,社会愈是和谐稳定,人们愈是理性,经济也就愈有活力。
其二,地区之间互补性愈强,彼此合作的空间也就愈大。“北上消费潮”说明“北上”有利可图。如果由这个“点”看粤港合作的“面”,其实,“有利可图”之处很多。香港劣势是地域狭小、生活成本高,香港的优势是现代服务业发达,这与广东形成不小反差,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香港社会和谐稳定,粤港双方互补性强,这决定了粤港两地可以优势互补。“北上消费潮”仅是一个开始,站在更高层面来看,香港不仅应享受眼前的福利,还应着眼全局,分享“融合红利”。
香港可分享“民生红利”。以“北上养老”为例,香港的老龄化日益严重。与香港相比,广东自然环境好,住房成本低,物价低,花同样的钱,可以购买更优的养老服务,政府着力打通两地医疗领域的“堵点”,为“北上养老”创造便利。
香港可分享“发展红利”。以产业发展为例,香港科研水平不低,但将其产业化难度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缺少承载重大项目的土地。大湾区广东一方地盘大,香港的资金、技术、人才与广东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结合,就能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
香港可分享“制度红利”。“港人港税”的政策已落地,这仅是大湾区制度创新的起点,粤港携手,梳理“堵点”,全面系统的推动制度创新,定会给香港带来诸多红利。
“北上消费潮”启示我们,把思路打开,系统梳理香港和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广东一方的差别有哪些?哪些方面可以形成互补?哪些地方应当进行制度创新?如此一来,就可找准合作的切入点,由点及面,推进融合,香港定能在贡献国家、贡献大湾区的同时,分享到丰厚的“融合红利”。
“高端+特色”,再造吸引力
“北上消费潮”已成常态,本地消费却未能达到预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笔者认为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港元增值”拉动“北上消费”。香港居民到内地消费主要享受“消费差价”。特别是在港元增值的背景下,内地更容易吸引香港居民消费购物。但应看到,汇率随时处于波动之中,如果下一步港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还会不会有如此庞大的群体“北上消费”呢?
其二,内地来港游客口味已变。以往来港游客以“老年团”为主,现在,年轻人占比大幅增加。年轻人大多选择“自由行”,更加注重深度游、体验游、文化游,年轻人天然地对新生事务保持浓厚兴趣,希望在香港处处有新奇、步步有惊喜。如果我们还是用“老打法”、老路子,怎么能吸引年轻人呢?
不久前,美世人力资源顾问公司(Mercer)公布《2023生活成本城市排名》,在全球227个城市中,香港的生活成本再次排名全球第一。不妨回顾一下过往的排名:2018至2020年香港连续三年排名第一,2021年排名第二,2022年重返第一。
显然,“生活成本高”这个因素决定了香港与其他城市“打价格战”没有任何优势。香港的消费定位应是:“高端+特色”;消费项目应定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消费群体应定位:“高收入人士”“特定群体”。
行政长官李家超及特区政府力推“盛事经济”,今年上半年就有80多场国际盛事在香港举行,这个方向是对的。举办这些大型国际盛事,除了吸引本地居民之外,吸引的外地人士主要有两类:一是高收入群体,比如金融、工商领域的论坛,吸引了大批商家企业家汇聚香港;二是特定群体,比如,演唱会吸引大批歌迷,球赛吸引大批球迷。企业家为了事业、“粉丝”为了偶像,都舍得花钱。香港要解决“旺丁不旺财”的问题,打造“高端+特色”的消费场景,才是正确选择。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今年2月来港调研,他与本地及外国商会代表座谈时称,香港是干事创业的天堂,成就梦想的地方,举世公认的一流营商环境是香港的“金字招牌”。
夏宝龙非常看好香港发展,并列举了香港的诸多优势。对照他的讲话,再看“北上消费潮”,我们应从中看到市民得到的实惠、香港的“融合红利”,并从中受到启发,明晰发展定位,并不懈努力,这才是正道!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原刊于《信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ED0WXMvP8tTpuyDbvWUw9upFHL0GNxMGV3w.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刚刚过去的复活节4天长假,香港再现“北上消费潮”,以头三日为例,首日出港人数68.1万人次,次日出港人数52.5万人次,第3日出港人数45万人次,均创下疫后纪录。特区政府入境处预测,复活节+清明节两个长假期间,香港出入境人次预计为1100万;2023年这一数字为903万人次。
疫后连续几个假期“北上消费潮”已成为一种常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地游客来港并没有形成热潮,于是,坊间出现各种解读,弥漫着香港本地消费悲观的情绪。
那么,如何看待“北上消费潮”呢?笔者认为,这并非坏事,相反,此事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助于明晰香港未来的发展定位。
物美价廉,“北上消费”尽享福利
本港市民为何选择北上消费?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港元增值,北上消费更划算。一年多来,为吸引美元回流和抑制通货膨胀,美国连续加息;为刺激消费和出口,防止通货紧缩,中国持续减息。在这个大背景下,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港元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因而,人民币相对于港元也贬值。港元变得更值钱,在内地消费更划算,这是香港居民到内地消费的动力之一。
其二,商品质优价廉,服务更加贴心。过往,市民认为内地商品质量不可靠、商品品种不多、消费体验不好。然而,“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三年疫情结束后,港人再到深圳,发现深圳不仅商场高大上,而且商品丰富、质量可靠、线上支付方便,服务态度更胜香港一筹。去年9月,深圳市出台“促进消费21条”政策,在“便利港人消费”方面下足了工夫。比如:开设口岸与重点商圈和景区间的免费接驳线路;支持港澳居民在深圳办理取现业务和开办内地银联卡;提升数字人民币账户与八达通等港澳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互通水平。服务周到,令港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其三,粤港往来便捷,出行没有障碍。这次假期除了过去的口岸之外,港珠澳大桥成为“北上”的重要通道,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已见雏形。假期4天,车流持续高位运行。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数据、出入境车辆超过6.87万辆次。其中,3月31日,口岸出入境车辆首次超过1.84万辆次,创口岸历史最高纪录。北上如此便捷,为何不去呢?
对于以上三个主要原因,如果换个角度看,也是国家给香港市民的一种福利。以往,我们把内地居民“港澳自由行”看作是中央给港澳的福利,因为,这个政策可以拉动港澳的消费。现在,香港居民到内地消费同样是一种福利,香港的薪资水平高于内地,港人收入在“高薪区”,消费在“低价区”,这无异于给每位北上的港人发了数千元的消费券。因此,“北上消费潮”是好事一桩!
优势互补,“融合红利”更大
“北上消费潮”出乎预料,却在情理之中,这也给人们诸多启示。
其一,社会愈和谐稳定,经济也就愈具有活力。市民北上购物,令人联想到几年前内地民众来港购物,被反中乱港势力称为“蝗虫”,还发起了“驱蝗行动”。那时,更有某些媒体经常炒作内地游客“挤占了港人生活空间”“内地人素质低”等话题,千方百计离间人心,部分不明就里的市民也跟着起哄。现在,港人北上,深圳市民热情接待,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两厢对照,令港人惭愧!同时,香港市民北上消费毫无羁绊,没有人为他们贴上“政治标签”,进行抹黑丑化。这说明,社会愈是和谐稳定,人们愈是理性,经济也就愈有活力。
其二,地区之间互补性愈强,彼此合作的空间也就愈大。“北上消费潮”说明“北上”有利可图。如果由这个“点”看粤港合作的“面”,其实,“有利可图”之处很多。香港劣势是地域狭小、生活成本高,香港的优势是现代服务业发达,这与广东形成不小反差,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香港社会和谐稳定,粤港双方互补性强,这决定了粤港两地可以优势互补。“北上消费潮”仅是一个开始,站在更高层面来看,香港不仅应享受眼前的福利,还应着眼全局,分享“融合红利”。
香港可分享“民生红利”。以“北上养老”为例,香港的老龄化日益严重。与香港相比,广东自然环境好,住房成本低,物价低,花同样的钱,可以购买更优的养老服务,政府着力打通两地医疗领域的“堵点”,为“北上养老”创造便利。
香港可分享“发展红利”。以产业发展为例,香港科研水平不低,但将其产业化难度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缺少承载重大项目的土地。大湾区广东一方地盘大,香港的资金、技术、人才与广东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结合,就能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
香港可分享“制度红利”。“港人港税”的政策已落地,这仅是大湾区制度创新的起点,粤港携手,梳理“堵点”,全面系统的推动制度创新,定会给香港带来诸多红利。
“北上消费潮”启示我们,把思路打开,系统梳理香港和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广东一方的差别有哪些?哪些方面可以形成互补?哪些地方应当进行制度创新?如此一来,就可找准合作的切入点,由点及面,推进融合,香港定能在贡献国家、贡献大湾区的同时,分享到丰厚的“融合红利”。
“高端+特色”,再造吸引力
“北上消费潮”已成常态,本地消费却未能达到预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笔者认为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港元增值”拉动“北上消费”。香港居民到内地消费主要享受“消费差价”。特别是在港元增值的背景下,内地更容易吸引香港居民消费购物。但应看到,汇率随时处于波动之中,如果下一步港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还会不会有如此庞大的群体“北上消费”呢?
其二,内地来港游客口味已变。以往来港游客以“老年团”为主,现在,年轻人占比大幅增加。年轻人大多选择“自由行”,更加注重深度游、体验游、文化游,年轻人天然地对新生事务保持浓厚兴趣,希望在香港处处有新奇、步步有惊喜。如果我们还是用“老打法”、老路子,怎么能吸引年轻人呢?
不久前,美世人力资源顾问公司(Mercer)公布《2023生活成本城市排名》,在全球227个城市中,香港的生活成本再次排名全球第一。不妨回顾一下过往的排名:2018至2020年香港连续三年排名第一,2021年排名第二,2022年重返第一。
显然,“生活成本高”这个因素决定了香港与其他城市“打价格战”没有任何优势。香港的消费定位应是:“高端+特色”;消费项目应定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消费群体应定位:“高收入人士”“特定群体”。
行政长官李家超及特区政府力推“盛事经济”,今年上半年就有80多场国际盛事在香港举行,这个方向是对的。举办这些大型国际盛事,除了吸引本地居民之外,吸引的外地人士主要有两类:一是高收入群体,比如金融、工商领域的论坛,吸引了大批商家企业家汇聚香港;二是特定群体,比如,演唱会吸引大批歌迷,球赛吸引大批球迷。企业家为了事业、“粉丝”为了偶像,都舍得花钱。香港要解决“旺丁不旺财”的问题,打造“高端+特色”的消费场景,才是正确选择。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今年2月来港调研,他与本地及外国商会代表座谈时称,香港是干事创业的天堂,成就梦想的地方,举世公认的一流营商环境是香港的“金字招牌”。
夏宝龙非常看好香港发展,并列举了香港的诸多优势。对照他的讲话,再看“北上消费潮”,我们应从中看到市民得到的实惠、香港的“融合红利”,并从中受到启发,明晰发展定位,并不懈努力,这才是正道!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原刊于《信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ED0WXMvP8tTpuyDbvWUw9upFHL0GNxMGV3w.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