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锦辉
俄罗斯于3月22日发生举世震惊的恐怖袭击事件,4名凶徒闯入莫斯科西北郊区番红花城市音乐厅乱枪扫射,事件造成超过140人死亡,场面恐怖,惨不忍睹。事后,“伊斯兰国激进组织”(ISIL)宣布对事件负责,惟俄罗斯总统普京指援引情报部门说法,坚称是乌克兰所为。就此各方舆论变得错综复杂,引发全球热议。普京强调真正的幕后黑手,必然是从事件中获益的国家。那么究竟谁是始作俑者呢?
枪手表现 有别ISIL视死如归
虽然ISIL的声明一度抢占了公众视线,但他们大开杀戒又所为何事呢?因此,进一步的事实令人疑窦丛生。环顾国际地缘政治,ISIL在现阶段的确与俄罗斯没有太大𫐖轕,不足以令他们下如此毒手。ISIL的当务之急明显是为“巴以停火”,以及帮助成立巴勒斯坦国而努力(卖命)。此时此刻,若然ISIL再燃点另一火头,得罪俄罗斯,树立多一个敌人的话,对他们实在百害而无一利。
4名来自塔吉克的枪手于事发后不久便已被捕,军事学专家注意到他们行凶时的表现异常。一般而言,ISIL的袭击往往带有强烈宗教动机,凶徒在行动中必然会高呼口号,甚至不惜自杀(例如引爆缠身的炸弹)以逃避逮捕。然而,此次被捕的枪手却表现迥异,他们在被捕后的恐惧与颤抖,与典型的ISIL战士那种视死如归的自豪感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者,被捕后枪手在审讯期间,承认他们只是为钱行凶。据报道,他们并未明确提及ISIL,反而透露他们是受雇于他人,仅以区区100万卢布(约8.4万港元)的报酬,策划并实施了这场大规模杀戮。这个数目在一般发达经济体看来是微不足道,但在诸如塔吉克斯坦等中亚贫穷国家,这笔钱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生活。这种经济背景下的抉择虽难以被富裕社会理解,却揭示了在极端贫困环境下滋生恐怖主义的极大可能性。
若乌策划 难获国际社会同情
另外,更吊诡的是这些枪手是在接近乌克兰边境的地方被捕的,普京因此更有理由怀疑袭击是乌克兰策划的。然而,即使乌克兰的确有此动机,毕竟俄乌两国近年来一直处于交战状态,但若乌方选择在远离冲突前线的莫斯科郊区进行针对平民的屠杀,不仅在人道主义立场上站不住脚,也无助乌克兰在国际社会赢得同情及支持。这种滥杀无辜的行为与战争中的打击常规目标如战略设施(飞机场、发电厂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更像是意图挑起新一轮冲突升级的阴谋。此举神憎鬼厌,实在难以令世界各国(包括欧美)接受。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事件后迅速发表声明撇清关系,坚称是ISIL所为。这一反应引起不少人的揣测:若非事先知情,美国情报机构又如何能在短时间内锁定责任方呢?相比之前哈马斯袭击以色列时,美方情报滞后,此次快速定性ISIL的做法显得尤为蹊跷。
有人据此推测,美国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牵涉其中。不过,枪手因承认了是受雇行凶,有人便指美国是不可能如此吝啬的,难以想像他会仅仅给予枪手8.4万港元而已,来进行一场那么大规模的残酷袭击。但从战争背后的资金流动链看,金钱的流动往往是被层层剥扣的,最终到达执行者(枪手)手中的金额往往远低于原本的酬金。
专家臆测美方资助 惟无证据
欧美国家对乌克兰的资金援助屡遭诟病,存在的贪腐问题,便是近在大家眼前的例子;这也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有第三方力量藉助这一链条,促成了此次恐怖袭击。
然而,归根究柢,资助凶手袭击俄平民对美国又有甚么好处呢?有政治学专家猜测是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欲维持俄乌战争的状况,以利于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特别是考虑到拜登政府面临的国内压力,以及潜在继任者特朗普(Donald Trump)可能采取的不同政策走向。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指向任何一方,但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剖析,至少揭示了本次莫斯科恐怖袭击事件背后隐藏着诸多可能性。无论是ISIL、乌克兰,抑或是美国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每一个角色的存在都不能轻易排除,真相有待进一步调查揭露。这场悲剧所引发的疑问,无疑是当今世界秩序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提醒我们必须慎思明辨,探寻真正的幕后黑手。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 副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